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绿林传说 »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十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十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诚如柳青猜测,军资劫案确与望北泽有关。

    事情还要从七年前杜丰被刘裕派到江州创建望北泽说起。

    杜丰生来丧母,一直深受其父厌恶,自幼性情孤僻怪异,他一生中最为尊敬之人只有两个,一是自己的授业恩师,不过艺成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另一个就是比自己大十五岁的刘裕。

    刘裕小时的经历和杜丰极为相像,同是出生丧母,同是不为父亲喜爱,因家境贫困刘裕还差点被其父扔掉。幸运的是刘裕有个好姨母,断了自己孩子的奶喂养刘裕,还有个好继母,在刘裕的父亲死后独自把刘裕拉扯成人。

    杜丰被父亲杜瑷送到刘裕身边做护卫,一晃十余年,期间亲眼见证了刘裕的崛起。

    刘裕自有高祖刘邦的风范,豁达大度,待人恩威并济,麾下文武左右无不效死力,杜丰当然也不例外,心底里直把刘裕当做自己的父亲般,对他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无奈造化弄人,因父亲杜瑷病故,杜丰无奈下返回家中守孝,因对父亲并无感情,在守孝期间不忌荤腥,被新任家主、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杜慧度赶出家门,本想再次投奔刘裕为其效力,不料却被发落至江州,令其在彭蠡泽附近创建绿林势力。那一刻杜丰如遭晴空霹雳,只觉全天下都放弃了自己,这一年他三十二岁。

    受此打击的杜丰心若死灰,性情变得更加孤僻怪异,终日酗酒昏睡,数月不理正事。刘裕闻知大怒,传令限他半年内建起望北泽,如有延误将军法从事。杜丰只得强作精神,按照刘裕的要求招兵买马,在豫章西北建起了望北泽。

    杜丰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先后在两次绿林大会上击败了众多成名高手,包括在三百招上以力破巧,力克另一大绿林势力、当时的云梦泽泽主“缠丝手”曹静远,这一战令他名声大噪,加之消息灵通之士了解到他北府军的背景,自不愿与他正面对抗。其后,杜丰牢牢把控住彭蠡泽一带,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刘裕提供支持。

    望北泽建起后,各方豪杰纷纷来投,其中以王学言身手最为高明,他和欧阳被杜丰倚为左膀右臂,坐上寨中二头领、三头领之位。

    数年前杜丰又收服吴刚,封其为四头领,将九龙寨中“庐陵四豹”等一众高手和八百寨兵一齐并入望北泽。

    稍作整顿后,杜丰独身前往武昌郡,拜访驻扎在当地的绿林巨擘——独霸长江万里水域的九子连环坞。

    “十八大寨争天下,九子连环镇长江。”

    “流水十八寨,磐石九连环。”

    近十几年来,无论天下局势如何变幻,这两句话始终在南绿林中广为流传。

    九子连环坞,乃长江流域九股势力的合称,分别名为“长衫”、“短衣”、“不攻”、“黑首”、“凡俚”、“善贾”、“千帆”、“养道”、“一言”,即“长、短、不、黑、凡、贾、千、道、一”九坞。

    九股势力之间关系紧密,同进同退,形同一体,在绿林道影响力极大,据传九坞背后有一神秘共主,其武功高绝,才智过人。若非无尽之海出了惊才绝艳的东方羽,绿林之主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九子连环坞中以“千、道、一”三坞实力最强,人称上三坞,杜丰面见的就是上三坞之首——“一言坞”坞主钟离乙,并成功和其建立合作关系。

    再后,杜丰又以刘裕的名义暗中拜见州、郡、县等各级官员,取得了官方支持。自此,望北泽在江州黑白两道呼风唤雨,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表面上的风光难掩杜丰心中的失落,无论在江湖上取得了多高的地位,在望北泽获得了多少手下的仰慕,亦或是武功不断精进突破,都抹不去他心中的阴影,他总觉自己是被人抛弃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源于自己低贱的出身,但出身又是他永远无法改变的。

    杜丰没有料到,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王学言和欧阳,实则是魏国的细作。

    晋隆安元年,代国国主拓跋珪攻破燕国都城中山,次年迁都平城,正式改“代”立“魏”,自称魏王。

    雄心勃勃的拓跋珪本欲借势南下攻打晋国,被年仅十七岁的给事秘书崔浩出面制止。崔浩字伯渊,出身清河崔氏,深为拓跋珪信赖,他进言道,如今北方燕、凉未靖,虽大胜,尚需巩固阵脚,现下晋国看似司马道子专权,朝纲腐败,然刘牢之的北府军和恒玄的荆州军实力都不容小觑,出兵攻晋将使三方联合,于我不利。且当下三方已存龃龉,还是静观其内乱为上。

    在得到拓跋珪首肯后,崔浩却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暗中拟定了一个神秘的计划——“化蝶”。

    他精选出数十个忠诚度高、性情坚忍且没有跟脚的青年,以“蚕”作统一代号,并为他们各自做了编号,经过训练后秘密派入晋国。

    崔浩是“蚕”的唯一首领,所有指令均由他直接发出,他将计划分为四步,依次为“吐丝”、“结茧”、“破茧”、“化蝶”。

    计划的前两步为蛰伏期。入晋后,“蚕”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势力,并有庞大资源为其服务。这个时期,崔浩不会给他们安排任何具体任务,这些“蚕”就如同布局时棋盘上的一枚枚闲子。

    “破茧”是计划的第三步,也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崔浩会根据这些“蚕”的具体身份和形势发展,适时启动他们。

    “化蝶”作为计划的最后一步,“蚕”将破茧成“蝶”,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王学言,代号“蚕十七”,于隆安二年潜入晋国。他武功高明,加上为人豪爽大方,在绿林中着实结交了一些朋友。他遍观各地,最后将落脚地定在了江州。此地不像扬州那般位于权力中心;也不似雍、梁、徐等州处于国之交界、朝夕不宁;更不似交、广、宁、益诸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比之荆、湘又有位置上的优势——顺江而下一日可至晋都建康。再加上江州自古经济发达,水网稠密、山峦交错,环境极为复杂,实在是绿林人钟爱之所,故此江州十一郡七十六县盘踞着大小绿林势力不计其数。

    其时江州绿林还不成气候。各路头领或小富即安,或盲目自大,或骄横跋扈,并无一人具备领袖气质,也实难找到一股稍具规模的势力。王学言自是不会匆忙入局。

    他也不愿加入白道势力。

    若说江州有名的白道势力,首屈一指的当数“一谷一楼四门五派”中的不工门。

    历史悠久的不工门座落在江州庐陵郡,门主之下,设鉴珍阁、集典堂、炼器坊、神兵台、生死苑、养元殿、千幻楼、天算塔、机关廊九部,各有长老执掌,门中不仅高手如云,还聚集了无数能工巧匠,奇技淫巧层出不穷,包罗万象。大至俯仰天地、神机妙算,小至安神祛病、除虱灭疥,处处深埋玄秘,个个藏匿机巧,广涉土木、冶炼、方术、精工、金石、天象、易容等各个门类。

    由于曾受其所惠者不可胜数,不工门在江湖上地位崇高,更重要的是,因其涉猎广泛且专业,晋都台城和域北诸国都曾明里暗里遣人说项,求其迁址,只是都被不工门婉拒,一直保持着超然之态。王学言当然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能够影响、甚或控制这样的大势力。

    他选择的是等待。

    十三年过去了,天下局势风云变幻,杜丰奉命创建望北泽,王学言终于等到了他认为最恰当的时机。

    初到江州的杜丰两眼一抹黑,出身不高、只做过护卫的他哪里懂得如何建寨,王学言适时地毛遂自荐,依靠十多年来在江州的积累和崔浩的暗中支持,给予了杜丰极大的帮助,被杜丰任命为二寨主。

    另一个对杜丰帮助巨大的人,是他在交州收服的欧阳。

    岭南原是苗族起源之地,不过此时苗人多聚集在宁州兴古、梁水、朱提、牂牁四郡和荆州建平、武陵两郡,岭南早已不是苗人居住的主要地区了,只余一些较为古老的部落,向来少为人知的雷公苗就是这些部落中较小的一支。

    近年来,由于广州、交州征战不断,本来就苦苦支撑的岭南诸苗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相互间发生了大规模内战,小小的雷公苗陷身其中,瞬间灰飞烟灭。

    侥幸出逃的欧阳是雷公苗少族长,复族之念极深,整日闷闷不乐。王学言见状不断试探欧阳并刻意逢迎交好于他,没多久就知晓了欧阳的底细,心中大喜。他十分看重欧阳的本领,自是希望能引为己用。于是,在二人关系愈来愈深后,王学言向欧阳暗示自己另有身份,并答应一旦他配合自己完成计划,自己将全力助其复族。

    虽说苗人千年来多受汉人恩泽,但雷公苗从不自认为是大晋子民,把晋人常年的援助视为理所当然,又莫名地视晋人为雠敌,绝不愿受其一丝一毫管制,反倒私下里将南边林邑和扶南两个小国视作上国,常年上供甘受压榨。受此影响,欧阳本人也极度敌视晋国官民,将岭南诸苗内乱的责任也记在晋国头上,实在是不知所谓。

    因此,二人一拍即合。

    王学言野心极大,他并不以掌控望北泽为最终目的,他的目标是杜丰背后近十年天下最炙手可热的刘裕!他深知,眼下无论是治国有方的北方雄主拓跋嗣,还是凶残狂妄的西北霸主赫连勃勃均对刘裕惧怕三分,若是能通过杜丰掌握刘裕的动向,为自己的恩主提供珍贵的情报,当是一等一的功劳,封侯拜相可期!

    当王学言将此间情况秘密传递回去后,崔浩极为重视,亲临江州密见王学言和欧阳,定下惊天连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