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爹是胡惟庸 » 第二十八章:怪才

第二十八章:怪才

    并且。

    不仅仅是立意。

    这首诗的格式、音节,也是上上乘。

    语句优美。

    当世罕见。

    “后生可畏啊!”

    “是啊,这首诗,实在是令我望尘莫及啊……”

    宋濂眯起眼睛。

    因为他站的地方比较远。

    根本没听见这首诗的具体。

    只听见什么护花什么的?

    不就是一首粉头诗,怎么能得到这么多好评?

    胡定山这家伙花钱请了托?可旁边的人也不是徐祖寿啊……

    他走上前。

    准备用长辈的语气点评一二。

    然而,周边围着的大臣。

    似乎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胡定山做的这一首诗身上。

    好不容易,等宋濂走进去。

    刚刚清了清嗓子,准备好一系列措辞之后。

    眼神停留在白纸黑字上,却忽然说不出来话了。

    这这这……这真的是胡定山这蠢才能做出来的诗?

    以前在国子监的时候,别说作诗了,就是作对,也没听他放出来过一个屁!

    难道,这小子当时就在故意恶心人了?

    好半天之后。

    宋濂才默默地从人堆里走出来。

    嘴里喃喃吐出两个字:

    “怪才!”

    没错。

    宋濂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去形容胡定山了。

    但是他也不能否认,这首诗是胡定山作的。

    因为没人会把这样千古传送的好诗用钱卖出去!

    没人会放过一诗出名的机会。

    并且,当世的大才子,哪个不是名门望族?怎么可能被胡定山给说动?

    这种种的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胡定山,就是诗的作者!

    高傲如宋濂,也不得不承认。

    并且,他还说不出任何诋毁的话。

    因为这首诗的水平,比他还高出了十万八千里!

    回到位置上之后。

    身旁,宋濂的一众亲信,开始七嘴八舌的询问。

    其中的语气,无非就是瞧不起胡定山。

    说那些夸赞他的大臣们,都是有眼无珠。

    分不清好坏的货色。

    宋濂听了这话,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偏偏,他能解释什么?

    他的骄傲让他对自己的亲信说不出,自己不如一个小毛孩子的话!

    过了片刻之后。

    诗句的交流,差不多也落入了尾声。

    在场能作诗的都作了。

    不能作诗的,也点评得差不多了。

    按照惯例,这时候,朱元璋要开始颁头奖了。

    他让太监们将臣子们觉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拿出来,让大家一起鉴赏。

    没想到,今年又出了意外。

    递给朱元璋手里的,居然有两份诗篇。

    并且,其中一份,还是胡定山的!

    这完全是朱元璋所想不到的。

    他瞪大双眼,问那太监:“你确定这一份与宋濂的不相上下?”

    其实,胡定山用龚自珍的诗,毋庸置疑,就是第一。

    但许多文官们,为了拍宋濂的马屁,有的根本没看胡定山的诗作,有的看了也不承认。

    这就让太监们陷入了两难。

    一边说这个好,一边说那个好,到底是谁的好?

    索性,就谨慎地送来了两份诗篇,让朱元璋来定夺!

    然而,宋濂看见这一幕,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

    这不是要把他不如胡定山的事情公之于众了?

    大家都看着朱元璋平静的神情,十分紧张。

    不知道朱元璋,究竟会把这个头奖给谁。

    大部分人觉得,胡定山的诗句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诗句,立意这些,肯定比不上宋濂。

    有一部分人却觉得,最近朱元璋十分宠信胡家。

    说不定,就会把头奖颁给胡定山。

    在万众瞩目中。

    朱元璋缓缓开口。

    其实,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也分不出来,到底谁的好。

    他只是在军旅生涯中不断补充知识。

    但其实,学识还没儿子朱标的通透。

    虽然看得出来,胡定山的不错。

    但内心也对胡定山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觉得胡定山不过一个粗蛮之人,怎么能比得上当世大儒宋濂?

    但,他仔细地看着全场的反应。

    直到他看见宋濂眼底的紧张,和脸色之后。

    心中忽然明白,这次的头奖,颁给胡定山应该没问题。

    但……

    想起先前胡定山简直叫一个全场公敌。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此次作诗,朕认为,还是宋爱卿更甚一筹!”

    就像胡定山对自己说的那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并且,自己最近表现得实在太信赖胡家。

    这样一来,朝中有些闻风而动的臣子,可能会引起一些政斗。

    倒不如,就直接给了宋濂。

    也能制衡一下,此时胡惟庸、胡定山的影响力。

    这,也是朱元璋的制衡之道。

    “胡家小子也不错,不过,宋爱卿此诗的立意,更加显明!”

    此言一出。

    不少人唏嘘不已。

    宋濂猛然睁开了眼睛。

    欣喜的神色,止不住的出现在脸庞上。

    看来,陛下的恩宠,还是留在他们宋家!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明明是胡定山的诗,做得更好!

    “谢圣上!”

    宋濂站出来,拱手一揖。

    一旁,宋慎用挑衅的目光,看向胡定山。

    却没想到,胡定山根本也不看他一眼。

    而是皱着眉头,目光放远,落在朱元璋的脸上。

    帝王的心思,果然没有这么简单……

    这次国宴。

    之后,便在众人对宋濂的庆贺下,缓缓落幕。

    ……

    回宫之后。

    胡定山已然是满脸疲惫。

    国宴实在是太麻烦了,吃晚饭,还不能走。

    得规规矩矩地坐在原地,等朱元璋喝完酒。

    这老腰,这脖子,已经僵硬得不成样子了。

    而且,自己以后要少用书籍典籍了。

    这书籍典籍,就是系统之前对胡定山给国库捐钱的奖励。

    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翻阅历朝历代,包括有书名的书籍。

    免得,文才太好,招人嫉妒……

    这样想着,胡定山迈入厢房。

    便看见何家俩兄弟站在门口。

    这大晚上的,还不睡觉,明天不是要早起背书吗?

    胡定山有些疑惑,转而面带怒容。

    看来自己一走,这俩家伙就飘了啊!

    他刚准备张嘴训斥,俩兄弟的声音,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落下。

    “老师,我们打算放弃科考!”

    胡定山瞪大了双眼,话语戛然而止。

    不过,他并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