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二十五集 汉中城

第二十五集 汉中城

    在城固县没有过多地停留,第二天一早,众人就出城西行。

    路上经过张骞墓。张骞因为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死后安葬在城固县老家。

    按说张骞的历史贡献很大,但不知为什么,他的墓地规模远不如之前看到的蔡伦墓,众人在这里,也没有看到如蔡伦墓那般,有很多历代皇帝以及文豪留下的纪念和赞颂碑刻。

    城固县距离汉中城六七十里地。

    这一段道路宽阔平整,甚至可以纵马疾驰,不到下午四点,众人就远远地看到了汉中的城墙。

    余杭望着巍巍的东门城楼,对蓝采和说:“也很宏伟啊,感觉和西安的城墙差不多。”

    蓝采和笑道:“胡说,这个汉中城据说城周十里,咱西安城墙周长十三点七公里,也就是二十七里长,大多了。”

    余杭心里计算着这个数据:“嗯,城周十里我算着也不小,大概相当于十个八个咱们华阳县城的面积。”

    蓝采和道:“没错,大概就是这样的比例关系。西安城相当于七八个汉中城,汉中城相当于十来个华阳县的大小。”

    何晓霞笑道:“以前在西安的时候,我还老是觉得老城里面小得很,只那么一点点大,没想到还能顶七八个汉中城,大明朝的这种迷你城市蛮好玩的。”

    余杭道:“要不以后咱们也找地方修一个城堡,按照你给杨进士设计的那种棱堡形式弄,不过要搞现代化一点的,水电气暖都给它通上,再搞一个环城小火车。咱们住在里面,和大明朝大清朝都老死不相往来,咱们仨轮流当市长,想想就过瘾。”

    蓝采和笑道:“哈哈好主意,回头我就开始选址做设计,争取三五年时间建成,就叫科技堡。”

    余杭道:“这名字也太弱了吧。我看就叫蒸汽世界,或者叫未来之城。”

    关盛闻带着下人在东门外迎接。

    到洋县时,关盛言就派了一个伙计提前一天赶过来报信,让二弟这边早做预备。

    关盛言给大家作了介绍,穿越三人组和关盛闻相互见了礼。三人称呼关盛闻“二哥”,关盛闻和他大哥一样,叫他们“三弟”“四妹”和“五弟”。

    三人见关盛闻看着要比关盛言稍微年轻一点,也是长方脸形,面色发红,不过身上多了一些城里人的市井之气,好像没有他大哥看着忠厚。

    关盛闻原本还有些担心,害怕父亲和大哥是被江湖骗子骗了,损失一些吃喝倒在其次,主要是不想在汉中地面上丢了面子。如今看到穿越三人组,他一颗悬着的心,就又落到了肚子里。

    这三人一看就不是凡人,学问多少虽然看不出来,但只论身高,两个男人都要高他一头,即便那个女的,似乎也比他个子高。更不要说三人都吃得白胖白胖的,在这个年代,一身肉也不是普通人或者江湖骗子可以拥有的。

    一行人跟着关盛闻进了城,沿着东大街往前走。

    关盛闻介绍说,由于瑞王府很大,汉中城的西北部分全是瑞王府,占了城市的四分之一面积还多,所以商业街和居民区就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这一片和南门附近。

    一路行人如织,颇为热闹,走不多远,就是新街十字,往北走是关家的店铺和宅子,往南走一点就是邓家的酒楼和车马行。

    把穿越三人组和大狗二狗交给邓通去安排住下,让他们先洗涮休息一下,等一会儿就在邓家酒楼吃晚饭。

    关盛闻带着其余人回自己家。

    等把人和马匹行李都安顿好,关盛闻来到他哥住的东厢房。

    关盛言正站在脸盆架子旁边洗脸,关盛闻就走到桌边坐下,边给关盛言倒茶边问:“大哥,这一次交易,咱们能得多少银子的好处?”

    关盛言擦干脸上的水珠,把手巾挂在架子上,走过来也坐下,美美地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说道:“别整天就惦记着能得几两银子,你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他把穿越三人组的来历,详详细细和关盛闻说了一遍,然后道:“听明白了没有?我刚开始也是犯糊涂,还是咱爹他老人家说得对,这压根就不是能挣几百两几千两银子的事,而是咱们老关家一举翻身的好机会。”

    信息量有点大,关盛闻还是有些迷糊,他对于这件事的离奇玄幻,一时还难以弄清楚,犹豫着问:“他们真有这样大的本事?“

    关盛言道:“那是当然。你知道洋县的杨进士不?“

    关盛闻点头道:“知道啊,汉中人谁不知道。“

    关盛言道:“杨进士何等学问?我们路过洋县时,到杨府拜访,三弟五弟四妹他们与杨进士父子切磋学问,半天功夫,杨家父子就心服口服了。杨进士当即决定,让他家二公子不再科举,直接去华阳,拜在咱们三弟五弟门下。“

    关盛闻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事?杨家公子可都是秀才功名,马上就是举人老爷了。“

    关盛言得意地笑道:“不能不佩服人家进士老爷的眼光啊。就这,我说让你把你两个儿子送到华阳上学,你还不情不愿的样子。“

    关盛闻陪笑道:“那不是信里说得不清楚嘛,你们回程时,就把那两个小子带上。“

    关盛言骂道:““瞧你那怂样,信上的字大概都认不全。按照三弟的说法,过不了五六年七八年,就要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了,到了那时候,他们必定成就大事,咱们就可以跟着沾光。咱们儿子这一辈,可都是他们三位的亲传弟子,弄个一官半职应该也不是难事。“

    关盛闻听得眉飞色舞,跳起来拉上他哥往外走:“好好好,不说了,咱们赶紧过去,别让三弟五弟和四妹等急了。“

    晚餐还在邓家酒楼的二楼,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包间。天色已经黄昏,包间里点了三根大蜡烛,还是不够亮堂,稍微显得朦胧。

    在座的除了穿越三人组,关盛言兄弟外,还有邓通和珠宝商周福生。

    邓通是酒楼老板,也是关盛闻的儿女亲家,算是自己人,而把周福生叫来,是要让他看项链的。

    大家坐定,关盛闻道:“我三弟五弟和四妹,第一次到咱们汉中城来,以后少不了老周老邓两位大财东的帮衬。今天请二位来,就是要先敬一杯酒。“

    邓通笑道:”都是自己人,什么敬不敬的,这顿算我的,我是东道嘛。“

    周福生也客气道:“对对对,都是自己人,我老周以后需要仰仗三位道长的地方,肯定也很多。”

    关盛闻道:“老周说得对。你们是头一次见面,不清楚,这三位不是普通人。他们在太白山修仙多年,现在得道下山。前几天路过洋县,去拜访杨进士。洋县的杨进士你们知道吧?”

    周福生和邓通连忙点头道:“知道知道,汉中人谁不知道。”

    关盛闻就把刚刚听说的事情,添油加醋地重复一遍,邓通和周福生听罢也都是一脸震惊。

    周福生惶恐道:“我老周一介商人,今天能与三位老神仙坐在一起吃饭,真是三生有幸啊。“

    关盛闻很是得意,转头对蓝采和道:“三弟,开饭以前,是不是把珠宝拿出来,让他们两位也开开眼。“

    何晓霞从小包里拿出那个首饰盒,放到桌子上,然后打开。

    项链在烛光下泛着乳白色的微光,显得很有质感。

    周福生和邓通凑上前去观看。

    邓通也就罢了,毕竟不是行里人,只知道好,但说不出好在哪里。周福生就不同了,他做了几辈子珠宝生意,经验和眼光都是不缺的。

    他一眼就看出这一串珍珠的与众不同。不但每颗珍珠都硕大无比,饱满圆润。难得的是,整串五十八颗珠子,每一颗都是同样的大小,同样的形状和光泽,这就太过于超出想象,有点骇人听闻了。

    周福生用手轻轻触摸每一颗珍珠,感受着珍珠特有的质感,赞道:“这一串珍珠,是老周我平生仅见,实在是稀世珍宝啊。“

    又问:“蓝道长,这些珠宝,你们准备多少银子出手啊?“

    蓝采和道:“一万八千两。“

    周福生点头道:“物有所值啊,物有所值。老周我明天就把瑞王府的李管事请来,看看他们瑞王府能不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周福生甚至盘算着,这样的宝物,如果瑞王府谈不拢的话,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设法筹钱买下来,然后拿到江南去脱手,怕不是有翻倍的利润可以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