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四十四集 五百工匠

第四十四集 五百工匠

    宁羌卫红石坝千户所

    会客室里,谢若林正在和王启年谈判。

    这笔大买卖能够做成,谢若林自然是高兴,对于王启年提出的几项要求,也不以为意。

    王启年说他还要拉走堆场里的两堆铜矿石,拉就拉呗,他只是问:“你是冶铁的,拉走那些铜矿石,做什么用?难道你还要炼铜铸钱不成?”

    王启年笑道:“我计算过了,把你那些物资拉走售卖,大致需要一年的时间,算上其它花费,我们虽不至于亏损,但也不容易赚到银子。那两堆铜矿石放在那里没人要,我正好一起拉走,多少也能值些银子。”

    谢若林挥挥手:“拉走拉走,你愿意要,只管拉走,我不管那些。不过我记着你铁作里打造的火铳不错,能不能给我也造二百杆?”

    王启年知道这家伙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把那么大两堆矿石拉走,原以为他会趁机加上几千两银子的要价,却没想到被盯上的竟然是火铳。

    他原想拒绝,因为打造火铳耗时耗力,太过麻烦,不过转念一想,蓝采和他们谈起火器来,滔滔不绝,显然很有研究,日后在华阳打造火器想必会比较容易,所以稍微犹豫了一下,也就答应了:“好吧好吧,就知道你会趁火打劫。不过你也知道,打造火铳颇为不易,你要是等得及,那就等到两年以后来取。”

    多得两百杆火铳,谢若林很是满意,他笑容满面地说:“好好好,两年就两年,我等得起。”

    王启年问:“运货来往的话,巡检司那边会不会找麻烦?”

    这事儿谢若林毫不在意:“你说巡检司老王那边?放心吧,我给他打个招呼。往后路上遇到盘查,就说是我的货物。老王那厮要是敢生事,看我不剁了他。”

    谢若林说得霸气十足。自从上次把几百流贼斩首以后,谢若林身上就添了一股杀气,千户所里面那些吊儿郎当不听话的兵痞子,现在见了谢千户,远远地就会恭敬行礼,再不敢有一句屁话。

    八千两银子的货款,王启年的意思是等到一年后物资发卖结束,一次性付清。谢若林当然不会同意,他要求现在就先把银子交了,再去拉货。

    两人扯皮良久,最后确定的方案是,先付两千两,以后每月初一再付一千两,直到八千两付清。如果到时候货物仍然没有搬运完毕,那么每月一千两银子就仍然要继续付,直到货物搬空为止。

    铜钱坝铸钱局大院

    几百名面黄肌瘦的工匠,东一堆西一堆杂乱站着,满脸木然地看着面前的男人。

    王启年站在一张桌子上,目视前方,面色严峻。

    旁边还有两张桌子,坐的是穿越三人组,王启年的三个管事,站在他们身后。

    小院门口,王老四和小六子带着十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兵卒,手拿刀枪,分左右站成两排,向着场内怒目而视。

    待到人都齐了,王启年朗声道:“各位弟兄,你们也曾是良家子弟,无奈命运不济,既然进了贼营,那便是从贼了。官府对于流贼的处罚,想必你们也是有数的。“

    停了一下,又道:“刚刚听宁羌卫的长官说了,对于你们这些刚刚从贼的人,朝廷宽宏大量,会处置从宽,你们有两个去处,一是就地杀头,另一个是押送到辽东战场去当民夫。“

    闻听此话,台下工匠们轰的一声,交头接耳起来,茫然的脸上大都露出凄苦之色。

    他们被关押日久,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无论抓他们的是流贼还是官兵,反正都是非打既骂,他们自忖没有好下场,只是不曾想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

    工匠们不敢有任何反抗,之前尝试过的人,都被杀头或者活埋了。

    不少人已经在默默流泪。

    等到场内气氛更加压抑,王启年才道:“现在有一个机会,不但可以让你们免死,还能过上好日子,只不过名额有限,你们可要听仔细了,符合条件的人,等一会到桌子这边报名登记。“

    转机来得太突然,台下的工匠们一时茫然,都没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启年一指旁边:“这三位道长,有好生之德,他们向宁羌卫谢千户为你们求情,并且愿意用银子去帮你们赎身。这事谢千户已经答应了,但是名额只有二百人。“

    又解释道:“三位道长都是大善人,他们在华阳县要开办冶铁作坊,愿意同去的二百人要签订契约文书,到华阳县去当三年工匠。三年期满以后来去自由,愿意留下的,可以继续干,不愿意留下的,就各自归乡。”

    看台下还没有反应,王启年问:“这么好的事,是不是没人愿意去啊?”

    有个黑脸汉子粗声大气地问:“这位老爷,是不是说,过去白干三年活,就可以回家了?”

    王启年瞪眼道:“谁给你说是白干三年活?这三年,管吃管穿管住,第一年没有工钱,第二年每月一两银子,第三年每月二两银子。三年下来,还能攒不少钱呢。“

    黑脸汉子不再犹豫,吆喝道:“那我干了,干啥活也都比死到辽东强吧。“说完走向穿越三人组的桌子,准备报名。

    黑脸汉子的举动,带动了一批人,几十上百人顿时涌到桌子前面。

    三个管事赶忙大喊:“不要挤,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报名,每个人都得签订文书。“

    穿越三人组把桌子让给三个管事,自己站在旁边看热闹。

    何晓霞小声道:“我是服了,这王启年真是够不要脸的。“

    余杭咂咂嘴:“啧啧,是够黑的,不过能省一大笔工钱。“

    蓝采和笑道:“哈哈人才啊这是。啥时候人才都是稀缺资源,只是大明朝的这些人才咋都被咱们碰见了,你们说神奇不?“

    王启年站在桌子上,看到有一半人都已经走向桌子,准备排队签约了,即将大功告成,他心里一阵高兴。

    这时,台下有人讷讷地问:“这位老爷,我能带着我娘一起去不?“

    王启年诧异道:“你娘?你家老娘咋会也从了贼?“

    那人哭丧着脸,道:“是流贼把我们娘俩一起掳来的。“

    王启年这才看到,那小伙子他娘,就站在他背后,因为长得又黑又瘦,完全看不出是个女人。

    王启年琢磨了一下,问道:“这里带着家眷的,还有没有?“

    小伙子答道:“不止我一个,还有十来个呢,有的带着老娘,还有的带着老婆孩子。’

    王启年这才知道,这个工匠营中,竟然还有十来个工匠的家眷,一直和他们关在一起,平时做一些缝缝补补的事。

    他无奈挥手道:“行吧行吧,都带上都带上。”

    一听这话,那些有家眷的,顿时欢天喜地起来,赶紧也过去排队报名了。

    王启年看院子里还站着不少人,无动于衷的样子,感觉很纳闷,这么好的机会,这些人也不去报名,真的这么想死吗?

    他问道:“你们呢?你们为啥不想报名?”

    有个汉子道:“我们这些都不是冶铁工匠,报名也没用。”

    王启年奇道:“谁说一定要冶铁工匠啦?你是干啥的?”

    那汉子道:“我是木匠。”

    王启年问了一圈,原来这些人工种很杂,有泥瓦匠,石匠,裁缝,猎户,屠夫,还有编筐的,搓麻绳的,做炮仗的,放蜜蜂的,采药材的,挑货郎担的,等等等等,反正是除了种粮农民,干啥手艺活的都有。

    这当然很符合蓝采和之前做的规划,王启年装作犹豫地思考了一会儿,挥手道:“你们都去签文书吧,人多几个就多几个,回头我请三位道长再去求求千户大人,无非是替你们多交一些赎身银两罢了。”

    工匠们欢呼一声,都跑去排队了,后面连一个人也没有剩下。

    签契约文书速度很慢,虽然有三个管事同时在办理,但由于需要填写的内容太多,除了工匠的名字,年龄,籍贯,外貌特征等基本信息之外,还要记录他们的工种,工龄,技术等级,以往的经历等等,加上工匠们基本都不识字,答起话来也常常牛唇不对马嘴,大大影响了进度。

    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工匠营五百一十二人的契约文书全部签署完毕,巨大的成果让众人很是鼓舞。

    穿越三人组和王启年回到铁矿场宿舍时,天色已经有点暗了。

    铁匠老黑从里面迎出来,道:“三位老神仙,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可是辛苦了。快进屋喝杯茶歇歇。”

    蓝采和笑道:“老黑,你看这俩是谁?”

    蓝采和从背后拉过来两个人,都是又黑又瘦,脑袋大大的,身子小小的,豆芽菜一般。

    老黑不知是怎么回事,正要睁大眼睛仔细看看,那两根豆芽菜扑通一声,齐刷刷跪倒在地,大哭道:“爹!你咋不认识我们啦?”

    老黑揉揉眼睛,才算看清楚,虽然瘦得脱了形,但不是自己那两个失踪半年多的儿子还是哪个?

    他激动地嘴唇颤抖,大步上前,一把抱住地上的两个儿子,父子三人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