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本道妙仙人 » 第19章 (求追读)道妙化生

第19章 (求追读)道妙化生

    管道升心头一惊,但随后又强自镇定下来。

    “今日倒是有趣,管某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

    谢自然顺着他话说道:“确实有趣,尤其是管先生的纸人。”

    管道升哂笑一声,一副听不懂的样子,转而问道:“先生找到管某,不知有何赐教啊?”

    一边说着,管道升很自然地将双手收拢到胸前,左右探入袖中,暗自戒备起来。

    “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是想借先生袖里的纸人看看。”

    管道升心头一沉,笑道:“哦?这等小事,借给先生看看又如何?”

    话音未落,他双袖向前一挥,顿时五道幽光咻一声射出,变成五面画有千手菩萨道身的纸幡!

    “你慢慢看个够吧!”

    一时间,纸幡中千百颗头颅和密密麻麻的手臂全都活了过来,带着密集的厉啸声,纷纷从纸幡里窜出,向着谢自然扑了过去!

    与此同时,管道升袖袍里一股脑涌出大量的黄色纸人,一边盘成龙卷将侧面的窗户洞破,一边聚集到管道升轮椅下,抬着他从窗上的窟窿遁离。

    静室内,成百上千的凶魂将谢自然围了个密不透风,不过临近他体表三寸,便再也冲不进去了。

    谢自然若想要灭杀这些阴魂鬼物,使用火法是最直截了当的,但片刻间他也不确定这些魂魄还能不能救,所以并没有盲目出手。

    对于元神和魂魄,谢自然会的现成法术并不多,无论是先前的篡适夺意,还是他最常用的搜魂读魄,在他眼里,都是如同走路喝水一般,自然而然掌握的本事。

    不过嘛,再粗浅的本事,量变就能引发质变,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眼看那管道升已经飞出了潇淑馆,而旁边不远处便是一片瓦舍,聚有不少平民,谢自然不敢耽搁,顿时一道神意脱体而出!

    那管道升前脚刚落在瓦舍的巷道里,就想着混进人群,让谢自然投鼠忌器,谁知这刹那间,突然有人在他身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管道升不敢回头,正要舍了轮椅疾遁,可下一秒,只感觉有海量的铅液同时灌入他的双眼,然后在他神魂中翻搅,凝固!

    这搜魂读魄之术,同样也可是屠龙技!

    管道生周身青筋暴起,整个人如同服下了牵机之毒,手脚一屈,僵硬在了轮椅上。

    如此暴戾地搜魂,谢自然也很快寻到了管道升脑中的一些御魂法,潇淑馆的静室中,随着谢自然催动法诀,那些凶魂厉魄顿时钻回到各自的纸幡里,又化回了千手千眼的菩萨状。

    这可有些头疼了。

    从管道升的记忆看,他就是汴城的串口里,那位捉夜鬼的法师。

    这五面纸幡里炼制的鬼物,被他称作千相鬼,每一具炼制,都是取了近千生魂,然后摘去他们部分魂魄拼接到一起。

    当然,这些生魂并非都是来自汴城百姓,管道升本是南蛮腹地内鬼炼一脉的弃徒,来汴城也不过一两年时间,他手中这数千残魂,也都是这数十年间犯下的累累业果。

    谢自然将这千相鬼细细探查了一番,发现内里的每一个魂魄都残缺严重,而且已经彻底糅合在了一起。

    某种意义上讲,这千相鬼在南蛮秘法的炼制下,已经是自成一体的鬼物,不可能拆成一堆残头断臂,送去轮回了。

    该如何处置它们,谢自然一时也没有主意,只能把手一招,先将这五面纸幡收入袖中。

    “唉,这搜魂读魄之术,日后还是能不用则不用。”

    说得粗俗点,一下看了这么多不想看的画面,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喂屎。

    何苦呢?

    此间事了,谢自然一步踏出,便回到了三楼的走廊间,他一手扶着雕栏,同时有意无意地看了看一楼水榭旁,那位正看戏入迷的玉袍公子。

    呵,这竟是个阉人。

    在管道升的记忆里,他来到汴城不久,就成了城中某位颜姓贵族的门客,平日里,也一直是这位玉袍公子在和他接头。

    看来这所谓的颜府,应该是宦臣之流,没准儿背后真如那流言一般,与东临郡王有关。

    这帝王官家,暗地里的腌臜事就不可能少,拔出萝卜带出泥,没准还会牵连到那些仙门道派里的大人物。

    谢自然现在只想安安心心地寻寻仙访访道,拉一拉自己这半吊子修行,其他事还是先不要参合。

    收回视线,他迈着小步回到桌前,一旁的薛谙正杵着下巴直勾勾望着戏楼方向,丝毫没注意到谢自然回来,应该是念及往事,一时看入了迷。

    这《骊歌行》讲的故事,有点木兰从军那味儿,不过故事里的木兰,在征战前夕就被识破了女儿身,做回了闺中女,此刻戏台上,更是上演着一段与昔日袍泽的离别戏。

    这排戏的师傅只怕是拿出了毕生功力,搁那使劲地煽情,配合那丝竹管弦靡靡之音,一时间,赚足了满堂眼泪。

    可惜刚被管道升喂饱了屎的谢自然,就有些百无聊赖了,正发愁喃,嘿,《拾妙诀》又有了感应。

    薛谙身上那缕真妙,竟如一朵炽热的莲华燃烧起来!

    谢自然一眼望去,看着她眼中那饱含追忆的殷切之色,一时心下了然。

    所谓人情即文章,那情窦初开的年纪,才是人这一生才情最盛之时。

    此时的薛谙,虽已是满头鹤发坐在那,可恍惚间,谢自然却像是看到了那个穿着翠烟衫的少女,正满含期待地对他说:“先生,我也想登台去唱一曲。”

    谢自然能感觉到,《拾妙诀》的复写已经开始了。

    也罢,于情于理,他都不想让这老丫头的梦,这这么醒过来。

    且看我来助你。

    谢自然将右掌放到胸前坦平,霎时间,一缕只有他能看到的无色之物,似火苗般幽幽升起!

    在这无色之焰的周围,还有一朵琉璃般的青黄色毫芒,呈螺旋轨迹游离着,正是那抱素还真之妙。

    这无色之焰本无形态,和《拾妙诀》一样,是谢自然这具法体自韫自显之物,在前身的记忆里,它的名字叫做道妙。

    当年广妙山上,前身也是点燃此物,才将山中五人引入妙境修行。

    眼下要做的事,谢自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屏息片刻后,只见他轻轻一吹,那道妙之中,顿时分出一股细流,扎入到一旁的抱素还真之中。

    紧随其后,谢自然神意一卷,便勾出薛谙一缕识魄,然后同样将它注入。

    这抱素还真之妙,乃是虚实大道之上诞生的真妙,此时能否将他心中所想化生出来,便在此一举了。

    只见谢自然法力一引,那琉璃般的毫芒,突然如同水墨般晕开,那荡开的涟漪顿时将整个潇淑馆覆盖。

    一时间,所有人耳边都听到了似有似无的嗡嗡声响,眼皮像是在炎炎夏日里开始犯困,又突然一怔清醒过来。

    再一看,原本已经谢幕的《骊歌行》戏台上,花灯竟再次亮了起来,一个穿着翠烟衫的少女一脸懵懂地站在那,只觉清丽无匹。

    戏台上,薛谙先是一惊,自己这是怎么了?

    竟还穿上了往日最爱的翠烟衫?

    她反复看了看自己白如凝脂的双手,脚下迈动莲步,似乎身子也轻盈起来。

    但一切来的太猝不及防,突然这么多双眼睛看着,纵然她见惯了大场面也一时免不了慌乱。

    谢自然眼见她要从梦中惊醒过来,当即分出一缕神意,同样融入抱素还真之中。

    那便以我之梦抛砖引玉,大家共梦一场吧。

    戏台上,薛谙耳边忽闻一段奏乐响起,那曲调清丽婉转,倒是从未听过。

    忽然间,她那些杂乱的思绪仿佛全都被抽离,只剩那登台起舞的炽热,和涌入脑中的意境融合在一起,只觉这耳边的曲调,也变得熟悉起来。

    只听她娇俏一笑,身后顿时绽开一片片花树,随即撩动枝头,轻轻唱道:

    “桃李芳菲,梨花笑。

    怎比我枝头春意闹。”

    谢自然微阖着双眼,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脑中回想的正是西行路上,杏仙唱的那首《何必西天万里遥》。

    而此时的薛谙,也正是受他一缕神意的影响,在妙境中与谢自然印象里的杏仙合而为一。

    “芍药艳娜,李花俏。

    怎比我雨润红姿娇。

    雨润红姿娇。”

    一段唱罢,整个戏台之上,桃李杏花恣意盛放,将北面整座戏楼,掩入那灿如云霞的花树之中。

    芳香扑来,一时满堂哗然!

    “居然还有一出幻戏!”

    “谁道五月山花尽,人间自有芳菲节!实在是妙啊!”

    “今日这票价可是赚大发了!”

    霎时间,那些原本正要退场的看客,又悄悄坐了回来。

    便是原本窝在谢自然袖袍里酣睡的谙儿,也突然醒了。

    小丫头感受着满场的抱素还真,顿时憨笑着一跃而起,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落在那戏楼的花树上。

    只见她小手往雕栏画栋上一拍,身体里的抱素还真之妙顿时与这妙境产生了共鸣,只见那雕花的雀鸟与仙鹤通通化活而出,彩绘的飞仙也抱着琵琶管弦飞出墙面,在花树间曼妙起舞!

    一时间,所有看客都坐不住了,心中欢喜已不足以言表,恨不得直接冲到戏楼上去。

    只听薛谙继续唱道:

    “香茶一盏,迎君到。”

    “星儿摇摇,云儿飘飘”

    “何必西去万里遥!”

    这一段唱词,薛谙的腔调明显提得更洪亮铿锵,随着她身心彻底融入氛围,一时间,戏台的墙面突然涌现一道城墙,极远处,一位雄姿英发的披甲军人,正骑着青骓马,追上远去的将士,虽一直在挥手作别,却始终未再回头一眼。

    谢自然一见此景,只能轻叹一声,想必这就是薛谙口中,那不可追之梦与不可挽回之人吧。

    “欢乐就在今朝!”

    “欢乐就在今宵。”

    “欢乐就在今朝!”

    “欢乐就在今宵。”

    ...

    好梦由来最易醒。

    一曲唱罢,谢自然将神意散去,谙儿也被他捞了回来,一时间,花树、鹤鸟、飞仙尽都烟敛云收,满场丝竹管弦之声,也戛然而止。

    那戏楼之上,只剩一个翠烟衫少女,娇小而孤高地站立着。

    薛谙的心头,此时一片清朗。

    她遥遥看向了谢自然落座的位置,二人四目相对,薛谙露出一口白牙,仿佛这灿若三月春阳的酣笑便是她满腔的谢意。

    突然间,这歌啊,曲啊,她也不想唱了,心里反而有些话,想说给谢先生。

    只见她把手一提,手里便多出一杆长毫墨笔来,身前更是有一卷数丈长的宣纸凌空铺开!

    她心中稍稍默了片刻,然后便开始笔走龙蛇,字迹潦草和狂放,全不似婉约派的工巧。

    “天上仙无乐趣,人间性有顽愚。有幸登楼起长歌,享尽闹里人情。”

    “求道休迷妄想,有欲难超老病。纵使残烛照孤身,两自风中安宁。”

    写罢,只见她大笔一甩,一脸心无挂碍,再次俏脸一扬,望向了谢自然。

    也正是这时候,谢自然的桌对面,一直杵着下巴打盹的老太婆,也一怔醒了过来。

    只听她悠悠说道:

    “谢谢先生,圆我一场旧梦,薛谙很好,也很自由。”

    谢自然袖袍中,一缕初生的真妙,也终于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