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吕殇之月掩山河 » 第十七章 堆金复积玉 日日悭贪心未足(1)

第十七章 堆金复积玉 日日悭贪心未足(1)

    曾经在建安十一年冬季出现的那场风雪,如今看起来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无论曾经在那个风雪交加的黑夜里发生过什么,都会在那场呼啸整夜的凛风中被吹散殆尽,就如同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会在时间的风霜中悄无声息地逐渐远去。

    冬雪之后是早春,满城春色依微风。整整半年帝国的都城都一直保持在一片平和之中。安定,祥和的许昌成为了这个战乱纷争的乱世下难得的一片净土。在这里人们丝毫感受不到千里之外依然战火连天的乱世。生灵涂炭,血流漂橹对于许昌城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或许过于遥远。人人仿佛一直沉湎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帝国中心,而忘记了天下的满目疮痍,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直到建安十二年的初夏来临,喧嚣和热闹又一次出现在这片土地之上。

    在许昌城中最重要的玄武大道和朱雀大道的交会口,有一座极为特殊的宅院——卫府。

    现如今的卫府已经是许都城中家喻户晓的大户人家。尽管卫家来到许昌定居仅仅过去了短短的六年。但在这六年中,正是这个卫家突然窜起,成了许昌城商界中最耀眼的明星。匪夷所思的巨额财富以及其神秘莫测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许昌城中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位既聪明绝顶又得上天眷顾的卫家老爷,姓卫名许,字子长。今年已经四十有五了,年轻时生得结实雄壮,虽然身量不高,却透露着一股子武勇,单单从外表上看来,旁人大多会以为此人应该是从军多年的猛士。但据称这位老爷早年商通西域,虽然有着一身的横练功夫,却一直是商贾的身份。在河西地区以贩卖马匹,丝绸,香料为生。在当年也是在整个西域商路上赫赫有名响当当的人物。

    二十多年前,正是卫老爷春风得意,商路亨通最好的时候,正值盛年的卫老爷便动了娶妻的念头。多年的行商经验让这个年纪不大却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与成熟的男子散发着格外的魅力。

    而眼高过顶的卫老爷也把自己的目光落在了凉州当地的士族大户嫡女的身上。

    在那个时候,一介商人想要娶了士族之女,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偏偏是这位卫老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生生地将这件婚事谈成了。将当时风光一时无两的西凉邹氏的女子娶到了卫家。

    单单是以商人的身份与世家大族搭上了姻亲,便让当时的卫老爷被人津津乐道了好久。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卫老爷娶来的夫人虽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却因为产子之时得了痨病,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去了。

    据说,丧妻的卫老爷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久久不能自拔。从此以后,甚至对男女之事也失去了兴趣。纵然媒人来了好几波,但卫老爷已经心灰意冷,一辈子再也没有续弦。只是想陪着自己心心念念的独子怆然度过一辈子。

    说到卫老爷的家世,旁人只知道卫家是来自凉州的一支大族旁支。祖上曾与班超班定远出使过西域,从此开启了与西域的通商之旅。黄巾之乱时,家族的商路尽毁,族中各支也是分崩离析,逐渐衰败。家族族长再也无法照顾族中所有人的周全,所以只能有所取舍。只带着关系亲密的一干嫡出弟子,逃往当时大汉朝廷的都城洛阳。而那些庶出的旁支族人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岂不知人算不如天算,董卓入京,洛阳一场大火,功名、财富连同姓名,一切落得个灰飞烟灭。原本以为可以飞黄腾达的卫家嫡出族人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反而那些被抛弃的庶出旁支却侥幸活了下来。

    而现如今来到洛阳城的卫家老爷便是卫家庶出子弟中的一位幸运儿。他这一支为了躲避家中嫡庶的内乱之争,早早地便逃到相对偏远却难得太平的徐州之地,出人意料地保全了卫家这一脉最后的香火。

    直到多年以后,待到曹丞相带领大军一举剿灭了叛军吕布,将徐州又一次纳入朝廷的实际控制之后。卫家老爷更是顺势而为,带领自己的家人,一起迁到了许昌城内,从此定居于此。

    乱世中颠沛流离的卫老爷,终于在许昌城中落了根,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来到许昌城的卫老爷,将一生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不过世事往往并不随心意。卫老爷的这娃子却实在是不争气。六岁才能开口说话,九岁才开始上蒙学,结果一整年,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调皮捣蛋的本事却是令人暗暗称奇。气得教书的老先生连连摇头,说是请卫老爷另请高明。卫老爷花重金几次寻得名师也是无济于事。俗话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倒是形容得颇为贴切。

    卫家少爷怎么看都不像是读书的材料。卫老爷也是病急乱投医,心想读书是不成了,不如早日练武,养一身武艺,一是强身健体,二是乱世之下,也能闯一番天地。可练了一月有余,功夫不见长进,自己却一病不起,原来是和亲娘一样的痨病。这娃子本就不是聪慧之人,身体又垮了,这确实是让卫老爷心灰意懒。万般无奈之下,卫老爷便想让他去自家店铺,试试这商路上是不是有出息,结果一年下来,除了学会了从账房里偷钱,别的本事是一窍不通。卫老爷头如豆大,长吁短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看来看去也不是做生意的材料。

    这卫家少爷正应了那句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不过,儿子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卫老爷哪能真正不闻不问。孩子母亲早亡,卫老爷只觉得他少时自己也对其缺乏管教,所以才会沦落至此。说到底,这一切也是自己的责任,心里难免愧疚。对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地娇惯起来。心想,只要是不给我惹大祸,没出息就没出息吧。

    而至此之后,这娃子更是破罐子破摔,蹬鼻子上脸,更加没有个样子。再加上小小年纪交友不慎。天天斗鸡遛狗,好逸恶劳,活脱脱成了一个败家子。

    卫老爷对儿子没了指望。万般无奈下想到,不如给儿子说一门亲事,早早生个孙子,再好好培养,将来让自己的孙子直接继承这偌大的家业,也未尝不可。可惜天不遂人愿,媳妇倒是顺利娶上了,孙子却不见个踪影。

    卫少爷本就身体底子薄,又得了痨病,媳妇娶了三年,却连个蛋也捣鼓不出来。卫老爷心急如焚,吃补药,找方士,占卜,求神,拜娘娘,各种法子都试了却一无所获。卫家眼看着就要断了香火,卫老爷心里真是苦不堪言。

    说道卫家娶来的儿媳妇,却也是一件可以好好说道说道的趣事。卫老爷出身寒门,但如今早已是家财万贯。不过自己从前是吃了不少世家贵族的白眼,那种屈辱让自己始终耿耿于怀。现如今卫家飞黄腾达了,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子孙再被士族大户瞧不起,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寻得一贵族之女给儿子成亲,以此光耀门楣,摆脱商贾之家身份低下的窘境。

    别看这卫家家财万贯,但毕竟只是一介商贾。真正的士族大阀是不会正眼相看的。卫老爷想来想去,便有了主意。如今的世道下,世家大户中,也有不少在黄巾之乱中已然破败。剩下的里面。也有许多是空有爵位名望的花架子。更有甚者,因为连年的颠沛流离,兵灾连连,填饱肚皮都成了困难的。所以在这样的世家大族里去寻找结亲的目标,倒也不算是难事。

    其实说到底,家道破落的世家门阀中人早已经没有了早年的骄傲与清高。不少人为了口生计,不惜低声下去,主动委曲求全地去巴结卫家的也大有人在。毕竟靠上了这位许昌城里蒸蒸日上的新贵,最起码不会有衣食之忧。

    所以当恶名昭昭的卫家大少爷将颍川卢家的女子迎娶进门的时候,街头巷尾的议论也只不过是几声蝇声蛙噪而已。

    卫府的这位大少奶奶是颍川卢家的庶女,父亲在族中算是旁支。虽顶着这卢氏的大阀名头,在现在的家族中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分量。早早就处在权力中心之外。

    最近几年,更是人微言轻,几乎被族人遗忘。到了现如今,连吃顿饱饭都成了难事。这战乱纷飞的年月,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啊。亲情在饥饿面前显得脆弱不堪。独守清高只能意味着家破人亡。对于饿着肚皮的人来说,哪有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剩下的只有窝头真香!

    与卫家结了亲,家中从此就可以衣食无忧。而对于整个颍川卢氏来说,能够和卫家搭上了这样的关系,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意外之喜。所以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这本门不当户不对的一桩婚事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其实嘛,卫家也算是女儿的好归宿。毕竟锦衣玉食!

    所以庶出的卢家小姐顺理成章地成了卫家少夫人。而这位卢小姐却绝不是一位平凡的女子。毕竟颍川卢家的百年家风所在,穷肚皮不能少教养。虽是一介女娃,在未出嫁时便开始在卢家家中书塾中学习,也算得上是略识文墨。音律,诗词,女工也是颇为擅长。人的样貌更是出类拔萃,风姿绰约。特别是眉目间那一双桃花眼,一笑便眯成两道月牙,真是夺魂狭魄,满眼风流。

    卫老爷对这门亲事是一百个满意,心里想着这儿媳如此美貌,又是大家闺秀,必定能够俘获自己那不着调的儿子的心,也许浪子回头,从此远离那风月之地,也未可知。

    谁料到真是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貌美如花的卢小姐竟然也入不了自己那腌臜儿子的眼。

    说来也是奇怪,那卫少爷婚后三年来任凭留恋烟花柳巷,与胭脂俗粉的青楼女子日日耳鬓厮磨,却对自己家中花团锦簇一般的娇妻熟视无睹。每日空留其在家中卧房不闻不问,仿佛视若不见。简直可以算作是暴殄天物。

    卫家府中娇妻纵有万种旖旎风光,却也是白费。旁人只觉得卢家小姐这一指春梦都化作绕指柔了,日日里憋得桃花眼里都快挤出水儿了。成亲三年来,卢家少爷几乎都不曾出入过少夫人所居住的东厢房,那子嗣之事更是无从谈起了。

    眼见着抱孙子的事又没了指望,卫老爷心情更是雪上加霜,恨屋及乌,卫许每次见到自己的儿媳妇,心里便生了别扭,一家人各个心怀鬼胎,貌合神离。

    不过,世间之事往往都是福祸相依,原本看起来这卢家小姐必然会被卫家冷落,落得个孤苦伶仃的下场。却不想于无声处起惊雷,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卢小姐有个旁人根本没想到的大本事——“旺财”。

    自打这儿媳妇入了门,这卫老爷家的生意便蒸蒸日上,不仅之前经营的凉州粮草马匹的买卖愈发稳固。之后,又幸运地与朝中的实权大臣搭上了关系。青州的药材,虎豹骑的马匹,甚至皇帝陛下的宫内用品,这些令旁人暗暗咋舌的大买卖竟然都莫名其妙地落到了卫家的手里。

    卫老爷,一跃从跟着曹丞相从下邳来的外来户,变成了许昌城里人人瞩目的大富商。不禁令众多许昌百姓连连称奇。

    卫家家财万贯,卫府几经扩建,便不断向在许昌城中的繁华所在靠近。然而按照大汉礼制,商人身份卑贱,尊卑有别,卫家的宅邸是不能直接坐落在朝中大部分贤士名流,将军贵族汇集的玄武大道上。

    不过对于腰缠万贯的卫老爷来说,让他委曲求全,自然是不甘心的。商人的脑袋是最机灵的,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只要脑筋转得快,计策总比难处多。卫老爷花了大价正好把毗邻玄武大道的朱雀大道的临街全买了下来,与许昌城里最靠近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贵胄之地只隔了一条街。现如今的卫府气势堂皇地隔着大街与曹仁将军府相对,倒是让都亭侯的府邸有些相形见绌。

    可外城毕竟是外城,贩夫走卒,市民商贾,不敢逾越迈过玄武大道走到玄武将军。位落于朱雀大道的卫府门前却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与旁边威严肃静的曹仁将军府形成了剧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