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认知突破 » 第一章 良好的开端,从目标开始

第一章 良好的开端,从目标开始

    要想画好翠竹,先要胸有成竹;万丈高楼始于一张设计图纸。人生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确定一个远大的目标。目标是人生在奋进向前上的灯塔与方向;目标还是大海在大风大浪上的指示指南针;目标又是成功在思想品德上的行动坐标系;目标为你的人生带来意义、方向和启示。同时制定目标、每天朝着它努力、最后实现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一个心中有明确目标的人,也是一个生活有了方向的人,在坚持梦想的路上无所畏惧的人。你心中有目标,就不要在意一时的挫折,一时逆境,脚踏实地努力前行,让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如果想改变你的人生,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那么就从目标,从行动开始吧!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大家都亏欠了自己。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起来去干什么。有目标的人,内心安宁;没目标的人,内心茫然,因为在大海里航行中没有指南针。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

    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所谓的“才华横溢”,不过是勤练基本功,直到它从你的身体里溢了出来,而已。所谓的“必杀技”,不过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练到了极致,直到能让普通人叹为观止,而已。所谓的“克服困难”,不过是一直去做让你觉得困难的事情,直到你感觉不到困难,而已。所谓的“功成名就”,不过是在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和坐立不安的情绪里熬着,熬到好事发生,而已。

    有了目标能让人超越自我,并为目标付出一系列的行动中,从而给个人带来满足感。有目标的人更专注,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会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问题,能确保自己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潜能,达到最佳状态。只有顺着目标前进,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目标有多大就有多大的成就。人生的道路,没有一条路没有风雨没有坎坷,也没有一条路始终是黑暗没有光亮。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看到曙光,看到期望。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就会处处碰壁,生活也会丧失斗志,注定一生都碌碌终生。人生的目标,在于努力、在于奋斗、在于向前上。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执着追求,无怨无悔。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歌德说过:“想要得到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要想成功目标要明确

    有的人一生都忙忙碌碌,为了工作动了许多脑筋,出了很多力气,但却一无所获,就像一个射击手一样,他不知道自己的靶在哪儿,只是漫无目的地随机开枪,不但没有什么结果,同时还浪费了自己的子弹。所以人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去哪里,即使别人想帮助他,也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就没有准确的定位。大量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目标明确的人,因为这种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用上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才干和睿智,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

    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条件等方面都差不多的年轻人。25年之后,统计结果出来了:3%的人有清晰的目标,长达25年坚持不懈,最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成了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如主管、工程师、律师、医生等;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的人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常常不如意甚至失业。

    拿破仑.希尔说:“如果要获得成功,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一个是目标的明确性,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另一个是实现目标的迫切愿望。”

    目标明确是一切个人成就的开端。明确的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执行计划,还要采取恰当的行动。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要他们一开始确定了目标,实现的过程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旦你知道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为之奋斗,那么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的人虽然制定了目标,忙忙碌碌但还是一事无成。其实他们的目标不过是一堆空想、一堆白日梦罢了,比如,“我要快乐”、“我要多赚点钱”、“我要幸福等等。其实这些根本就不是目标。目标跟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写得出来的、不是模糊梦想;目标不能有什么“如果”“但是”之类。如果你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的话,就很容易会产生一些与当前问题无关的想法,而这也会让你变得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你必须在开始一个任务之前,给自己订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应当把目标写在纸上,这样目标变得可视化,就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就会不断地提醒你却寻回专注力,你就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思想保持高度集中,效率也会得到保证。

    目标明确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目标明确会主动培养自力更生的习惯,激发个人能动性和想象力,使人变得热情、自律、专注和努力。这些都是你因目标明确而培养出来的关键的成功先决条件。其次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想面面俱到,那么你将精疲力竭,哪头也顾不好。你本想多面开花,没想到成功不但不可累加,反而降低了效率。你应该少做多得而非多做少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结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但大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成大事必须耗时,必经波折,结果他们将计划安排得非常满,日程紧张,成功却越来越远。其实一个人做成的事情不在多,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就是成功。可惜人们往往好高骛远,迷失了方向。日子一久,他们便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抛弃梦想,任人生枯萎。聚焦目标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捷径,它在任何时间、地点、领域都适用。为什么?因为目标明确能够将你引向成功。所以,尽量缩小目标,专注于一处,那就是成功。

    目标,是赛跑的终点线,是跳高的最高点,是蓝圈,是球门,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人就会变成没头的苍蝇,盲目而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目标,你终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没有明确的目标,你就很难与成功相见。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成为职场中的强者,我们首先就要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古希腊的皮特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所以如果你期望凡事都迈向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聚焦目标。

    影响你目标原因

    原因一是不能“持之以恒。”每一个制定目标和计划的人,开始都是雄心勃勃,但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最初几天是行动“蜜月期”,一切都是新的。这时候是动力十足,我们还处在舒适区,还没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好像成功就在我们眼前,总是感觉良好,活在无限的希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中间阶段遇到突发情况开始手忙脚乱,我们的斗志开始消沉最终在抵达终点前放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后,情绪平复,又会回到起点重新开始。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放弃,而是放弃过又想重新开始。我们会遗忘这些放弃的“前科”,对每一次新的开始,我们都充满憧憬和渴望,全然忘记“前世”放弃时的挣扎。结果我们沉沦于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我们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最大的困难并非来自所做的事情,而是环境的干扰:下班太晚、心情不好、状态不佳、身体不适、朋友聚会等等。只要坚持不下去,我们会为自己找很多的借口。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到最后干脆放弃。

    成功在于思想的转变,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

    要想成就目标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持续的坚持。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我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关于持之以恒的寓言故事很多,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滴石穿,头悬梁锥刺骨。晋代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为了练习书法染墨了一池的水,不管风吹日晒还是炎寒酷暑,王羲之始终持之以恒;最终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后人深赞。

    原因二是“自我合理化”。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是想给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找一个能接受的说法。把自我合理化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一种介于谎言和妄想之间的概念。说谎的人知道自己说的话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也知道如果被其他人发现,自己会陷入麻烦。妄想的人则是完全掉进了错误的幻想中,相信不存在的事物,误以为它是真的,或是抱着不合逻辑的荒诞想法。

    心理学家称,自我合理化是由认知失调造成的。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相反的信念、想法和价值观时,倘若两者相互抵触,内心会出现不舒服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害怕。举例来说,假如一个人认为喝酒有害健康,当他喝完一瓶酒后,因为想法和行为冲突,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心里也会感到过意不去。为了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点儿,他必须消除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也就是认知失调的矛盾感。或许他会下定决心“从此滴酒不沾”,或许他会用“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的信念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自我合理化与说谎或辩解不同。孩子有时会对父母或老师说谎或辩解,这是因为他怕被贴上坏小孩的标签,所以会通过说谎或辩解来欺骗父母或老师。然而,自我合理化却是自我欺骗。倘若说谎或辩解的目的是说服别人,自我合理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说服自己。当孩子试图用谎言说服父母时,他通常知道自己在说谎。反之,如果孩子是用谎言说服自己,不断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他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的信念早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

    自我合理化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甜柠檬”心理,强调自己所做成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面对不如意,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推诿,把个人的缺点、失败、过失行为等推给环境或他人,以维护个人内心的平静。

    在阿德勒的心理学中,自卑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阿德勒认为,人类出现的偏差行为,要归咎于“自我合理化”。换句话说,自卑感并不是来自“我不够好”的想法,而是源自自我合理化。人们会不自觉地做出某些事,试图掩饰自己的不足。例如,孩子不想去学校时,会跟妈妈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事实上孩子根本没有生病,只是因为他不想去学校。阿德勒指出,像这样不断地自我合理化的人,反而会加深自卑感,衍生出更多行为问题。

    如果一个人常常这么做,可能意味着他已经养成了自我合理化的习惯,遇到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和伤害的事,就习惯性地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原因三是“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活在世上,几乎没有人会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但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就成问题了。警惕“完美主义”的倾向,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一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部人的喜爱,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会迷失自我。一个人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非常优秀,应专注打造自己的特长和“核心竞争力”。

    学会理直气壮,从而有底气,就不会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妨运用“理直气壮”的方法,说服自己,让自己“理”直了,“气”也就壮了,就不会过多在意别人的评价,保持淡定平和。

    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拯救了法国人民的圣女贞德,最后的下场是被人们说成“妖女”并处以火刑。直到贞德死后500年左右,人们才为她正名,称她为“圣女贞德”。连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都在作品中大骂圣女贞德,其他英国艺术家炮轰圣女贞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原因其实很简单:在那段历史时期,法国是英国的敌对国。所以,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会受到特定时代的限制,不是一成不变的。

    原因四,情绪对你目标的影响:正确面对失败,避免过多的“责怪。自己对自己的状况负全责是消除各种坏情绪的灵丹妙药。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不要活在以前失败的阴影。要放下坏心情,以一种新的姿态去面对。不要怀疑自己,即使自己做错了也不该过分的责怪自己,其实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为自己加油。舍弃那些不现实的渴望,做真正的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改变自己,努力成为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