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霓虹灯下的案件 » 太阳的旅程(三)

太阳的旅程(三)

    人类已经学会利用太阳了。这要得益于一位老人——爱因斯坦。

    在普林斯顿大学宁静的住宿区内,悠扬的小提琴声从某间房屋的方形玻璃窗中飘荡而出,宛如引力丝带般环绕在整栋楼周围,渐渐转而向上,幽幽地飘向宇宙。

    屋内是一名老人在优雅地拉着小提琴。

    提琴已经十分老旧了,曾经那铮亮的反光已经一去不复返;琴身上纵横交错的划痕显示着它的身经百战。

    琴曲拉过后,老人将琴放回原位,坐回书桌的一角,久久地凝视着窗外的风景;但他的眼神是空洞的,他没在看风景,他在脑海中试图创造出一片风景,一片统筹所有物理的风景。

    但这风景终究还是难以轻易想象出——光是对跳出经典的相对论的想象就已经花费了他无数的心血——不过好在,他还是创造出了一些什么。

    人类是根据老人的讲述知道了光的粒子性的。“无形”的光能被有形的物体作用,比如太阳。

    在大质量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光线会发生弯曲。因此,我们能看到天体后的景象。所以,我们制成了一个巨型望远镜——太阳望远镜。

    从太阳系外传来的光线在经过太阳周围发生弯曲,光线聚焦与一点,在这点我们能看到的将不再是几个环绕在恒星周围的小点,而是能清晰地看到上银河系中的任意行星,它的斑纹,它的陆地,甚至它的城市。

    也许我们可以透过这个望远镜观察到了外星文明,了解到了人类并非是孤独的。造物主考虑到了智慧生物思维中的归属感,它会创造出一个组织。

    但由于光速的限制,我们所观察到的可能是数十万年,甚至是上亿年前的景象。这种感觉非常的奇妙,一方世界上亿年前的光景展现在你的面前,犹如铺在你面前的史诗级画卷,任你欣赏;但你却不曾拥有它,无法触摸,它对你而言,仅仅只是一个画面,只是惊鸿一瞥。

    思绪还是拉回我们的太阳系,现在太阳系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太阳也处于它的壮年,它的光与热持续稳定地输出着。人类这个物种也许还没有被自然所淘汰,依然以占优者的身份统治着太阳系。我们假使事实正是如此。

    如果人类尚未掌握恒星际的航行,那么毫无疑问他们还将局限于太阳系,同时,他们也将开始考虑鼎盛过后的衰退。但这都是后话,我们还是讲讲鼎盛时期的故事,这同前面的望远镜密不可分。

    在鼎盛时期,人类成功建成了太阳望远镜。人类在光线汇聚的焦点处建成了一个收集传感矩阵列。它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能收集射向那点处的光线,并经过处理,制成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传回地球。这样,人类便能通过太阳观测到遥远星系的景象了。

    由于太阳的引力只能使光线稍稍弯曲,所以焦点距离太阳系十分之远。整个望远镜大致长五百亿千米——但这远远不足一光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算算——如此长的望远镜几乎能够看清银河系中每一个角落,当然,前提是那个角落有足够的光线射出。(但也不能太多,强光下我们是什么也无法看清的。)

    利用这个巨型的望远镜,人类发现了其他文明的存在。终于,人类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

    在遥远的银河系的另一头,有一颗火红色的恒星(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不妨就把它叫作赤星),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2倍,质量是太阳的1.6倍。在这颗恒星的卫星中,同样有一颗幸运的蓝绿色行星上诞生了文明(同样,我们把它叫作沃尔德)。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不难了解到:这颗赤星距离我们的太阳足足有十二万光年!也就是说,人类第一次看到的景象是赤星十二万年前的景象,是沃尔德世界十二万年前面貌。一个文明领先了我们十二万年,这足以激起人类的好胜心。

    人类看到了沃尔德的繁荣:那颗蓝绿色星球的城市出现在星球上空,那是真正的空中花园;空中的建筑群琳琅满目,它们组成了行星的卫星环,绕着它重复地旋转着;星球的陆地上是大片大片的绿色与蓝色,那是代表生命的绿与代表希望的蓝;与城市的繁荣不同,地表反而显现出原始的气息,巨大的植物拔地而起,大到我们竟能分辨出它们。虽然我们不知道那里的“人”的尺寸,但也绝不可能同那植物一般,因为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人”呢!(况且可以以那建筑群为参考。)那一簇一簇的植物与建筑群的尺寸相差不大,用尽全力,我们可以大致分辨出顶部的两片圆卵状树冠,仿佛就是一颗颗巨大的豆芽。绿色的植物群在蓝色的斑纹的衬托下愈显生机勃勃,整个星球仿佛就是一颗我们小时最喜爱的玻璃弹珠。当然,我们能看到的也就仅止于此了。

    一颗精致的、带有蓝绿色条纹的“玻璃珠”总是十分讨人喜欢。于是谈论与想象那个沃尔德世界一时间成为了地球上人类每日的必备项。

    时间一天天流逝,我们与沃尔德一同进步发展着,尽管他们并不能看到了我们。(考虑到二者间的距离,十二万年前人类还是原始人呢!而我们也只能与他们十二万年前的光景为伴。)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追上并超越了沃尔德的前进脚步,因为它停止了,成为了永恒的历史。

    人类对于沃尔德的最后印象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晴朗的夜空。

    其实在那个夜晚之前,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局,赤星的老化是必然的,如同太阳。

    那个夜晚,美国内华达北部的荒漠中,人类的太阳传感矩阵的接受基地之一就建设在这。

    “去通知华尔博士,我们刚刚从赤星方向接收到了一组数据,解析后画面是沃尔德被吞噬的影像,演化初步阶段的动画已经可以制出!”负责监视数据接收的监察员大喊道。

    华尔博士尽管对于被从美梦中叫醒十分恼怒,但还是立马赶了过来,因为他知道,人类目前唯一的伙伴,沃尔德,出现了异变。

    华尔博士此刻脸上的睡意已经全无,他紧紧地盯着全息屏幕上的画面,虽然结局已定,但他的还是内心紧张万分。因为他知道,他即将亲眼目睹人类一直不愿面对的事实——恒星老化。

    监察员已经将数据解析,生成了一组动画。这组动画其实是赤星方向近百年的膨胀影像,被监察员加速了。

    只见屏幕上的那颗火红色的能量球突然不再维持之前的稳定反应,它已经开始膨胀了。它的表面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剧烈沸腾,火红色的海浪翻涌着,那是可见的能量海浪;同时,柱状的烈焰开始不断升腾,绽放,宛如液体的烟花在喷射,但这美丽的背后是灾难。

    它已经开始偏离主星序了。如同大多数偏离的恒星一样,它核心的氢已经大部分燃烧完,取而代之的是氦聚变。

    随着小质量恒星(如太阳)核心的氢渐渐消耗,它也会渐渐偏离主序带,但由于核心的温度不够,氦聚变还不会发生;由于氢聚变的减弱,为了抵抗强大的引力坍缩,简并态的氦会慢慢积累以产生压力,核心的温度与密度也会增加,但由于质量的损失,核心对外壳的引力将会减小,在热动力的作用下,外壳会向外膨胀;直到温度达到了要求,氦聚变便会开始。巨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它将摧毁自己周围的一切。哦,是蒸发。

    大约十亿年后,人类将可以观测到赤星的氦闪,短短的几秒钟内,超过平时正常能量释放的几百万倍的巨大能量冲击着赤星周围的宇宙。

    但沃尔德世界在那之前就会被膨胀的赤星外壳吞噬。

    从影像中可以清晰看到,沃尔德星球表面的绿色与蓝色随着赤红色的扩张开始消退,渐渐由橙黄替代,最后变得焦黑;再后来,它便回归了赤星的怀抱。

    看着眼前赤星的狂暴,华尔博士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他担心着人类的未来。

    人类并不知道沃尔德人是否乘坐飞船逃离了灾难,从影像中只能看到这颗行星平静地迎接它的死亡。

    十二万年后,人类目睹了沃尔德的灭亡,也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与归宿。不过好在,人类还有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