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霓虹灯下的案件 » 纪念卡尔马克思君:革命之花需得鲜血浇灌

纪念卡尔马克思君:革命之花需得鲜血浇灌

    周末时,我看过了《青年马克思》。

    “自由,平等,人人皆兄弟!”与“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所在组织前后的口号。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影片中,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新派与以魏特林等人为代表的旧派之间的斗争。

    魏特林等人虽然看起来是在为工人阶级战斗,但其实只是在表演一出闹剧。他们只顾四处奔走演讲,煽动工人的反抗情绪,但却并不能提出一个领导斗争的指导性纲领,仅仅只是笼统地、盲目地提出要让工人阶级获得权力,却并没有具体的战略规划,只是乱搞一通。这样的斗争是必然会失败的斗争,是一种自杀行为,只会将工人们带入深渊。

    所幸的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看到了这个致命的危机。他们清新地认识到:几乎整个工人阶级的知识与认知水平都是比较低下的,他们无法理解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间的具体矛盾,更无法认识到资本的本质,所以需要有领导者,需要领导者来制定纲领,来引导他们进行斗争,引导他们获得权利;而没有指导的斗争只不过是场闹剧,主演是只会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的先知,听众是一群张着嘴的白痴。

    另外,从组织前后的口号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旧派的不同思想。旧派仅仅只是知道自己受了委屈,受了不公平,想要和资产阶级同等,便四处演讲,闹得沸沸扬扬,希望资产阶级能够看到并醒悟,与工人阶级分享财富,让阶级间没有差异;他们盲目“友善”,以为只要靠演讲就能获得革命的成功。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是清楚地看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两者是无法调和的;他们清楚,只有靠战斗才能获得革命的成功,革命是必须要流血的,革命之花,需得鲜血浇灌。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他们印发了无产者宣言,他们将革命之火点燃,只待它燎原,他们将世界带往了新的大门。

    看过影片,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不止有震撼、敬佩,也有哀叹,坚定。内心总有声音说,先生写了些什么吗?我说,没有。它便又说,先生还是写一些什么吧,尽管马克思君生前并不爱看先生的文章。我虽不知要写些什么,但总还是要写些什么东西的吧。

    我时常想,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大抵也就同马克思般无异了。

    要了解资本,他便前往图书馆翻阅资料,日日夜夜记录着那些他以往从未涉猎过的经济学领域知识;要了解工人,他走入工人群体,细心观察,亲身经历;要获得革命胜利,他四处辗转,即使遭受驱逐,全家忍冻受饿,也能坚定信念,坚决斗争……这大抵便是成功需要付出的吧。

    同革命之花一般,成功也需得鲜血浇灌,马克思君算是了解这个道理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是怎样的勇气使得他能忍受刻骨铭心的痛苦,能够放弃一切外物,只为遇见真理的存在?我想那勇气大抵是个叫作“信念”的玩意儿吧!

    陶渊明先生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但我总觉得,还是有些可道的:毕竟面对选择了事关人类幸福的职业的人的墓碑,高尚的人不是会洒下热泪么?

    我又想,人生坎坷,遇到一个自己的“恩格斯”又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他们从英国、德国两个点延伸,而后在法国相交,大抵也是因为三角形最稳定吧。

    在那个相遇的下午,在巴黎的街头,他们分开狂奔,躲闪着巡查的警察;而后两人气喘吁吁,不约而同地在那从左数起,第十七个巷口相聚。相视一笑,他们便已经相互知道,自己完全拥有了对方的心跳。

    随后两人一起去酒吧交心。只用了三杯酒,马克思就已经明白,眼前这个金发男子将会是他以后生活的支撑。

    恩格斯无愧一个挚友。他在经济上救助好友,在思想上交换意见,在工作上指导方向,全心全意付出。他们为了同一个信念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一个恩格斯,胜过千万人。

    他们一同走在英吉利海峡的岸边,享受着微风地吹袭。伴着海浪的跌宕,两朵鲜花盛开在海风中,一朵是微笑,另一朵还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