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舞锋令 » 第十三章 把酒言欢

第十三章 把酒言欢

    清晨天还没亮便有一辆牛车停在了牧阳辰家门口,牛车不大上边放着些红布包裹的年货。

    傍边还坐着一位包着头巾裹着被子的中年妇人,拉着牛车的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

    汉子冲着院里喊了两声便见牧卿云从院里披着衣服走了出来,两人说着话牧卿云还在一边系着腰带。

    看的出来昨晚轮番守夜回来太晚没睡好便被叫醒匆忙出来开的门。

    没说两句牧卿云就进院把自家牛给牵了出来交给了中年汉子,这时车上的妇人也下了车帮汉子把牛套在车上。

    此时牧阳辰已经被院外的动静惊醒,以为是契丹人来了正在匆忙穿衣。

    忽然门被牧卿云推开,呼着热气的牧卿云看到牧阳辰正着急忙慌的穿着衣服便笑道:“不用急着穿衣服,不是要打仗。”

    说着牧卿云关上房门免得冷风灌入笑着道:“今天大年初一得去你姥姥家串门,往年都是咱三口去。你也知道外边契丹人闹的厉害。今天正好跟着你谷山叔结伴。

    他媳妇跟你娘也是一个村的,车上除了年货正好能再坐个人,我想干脆今年你就留下看家我跟你娘去就行了,顺便把你姥姥接过来住好歹有个照应,快去快回今晚便就能回来。”

    牧阳辰揉着眼睛道:“好,那便听爹的吩咐。”

    牧卿云笑着揉了揉牧阳辰的脑袋道:“好小子那你可要把家看好。”

    说罢牧卿云便要起身出门收拾东西,牧阳辰掀开被子道:“待我穿好衣服帮爹拿些东西。”

    牧卿云则按着牧阳辰让他躺下又把被子盖上往身下掖了掖道:“你躺下多睡会儿吧天还没亮呢,东西昨天都准备好了,不多你娘帮着拿下就行。”

    牧阳辰道:“那爹早些回来,晚上上了冻路不好走。”

    走出门外的牧卿云转过身子笑着道:“早去早回放心把家看好,饿了灶上有昨天的年夜饭。”

    牧阳辰应了声便躺下准备再睡会儿,屋外传来了母亲的催促声,牧卿云急促的脚步声来回了两趟,在牧阳辰屋外停下。

    牧卿云把门推开个缝猫着腰轻声对屋里的雨生道:“肉在里屋梁上挂的篮子里捡小的吃你妈发现不了。”

    牧阳辰闻言支起身子笑着对着门缝轻声道:“知道了”

    牧卿云说罢就关上了门,接着便传来张母低声催促:“当家的快点。”

    “好好好”

    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过便传来了院门被从外边带上的声音,随着一声鞭花的脆响,清脆的铜铃声和着妇人底底的嬉笑声远去。

    被搅乱的黎明再次回归即将被鸡鸣打破的平静,牧阳辰也闭上了眼睛收了收脖子,好享受这短暂安详的温暖。

    院外传来的敲门声让牧阳辰猛然睁开眼睛,窗纸被外边的阳光照的有些刺目。被窝里的雨生撑起身子侧耳倾听,还在确认是否有人在敲自家宅院的门。

    敲门声再次从院外传来,牧阳辰便喊了声来了,一边急忙穿起衣服。待穿好衣服推开院门便看到李书文站在门外,只见他拿着一只麻绳吊着的鸡,另一只手还抱着一个坛子。

    见状牧阳辰便挠了挠头道:“这是干嘛?拜年吗?”

    李书文闻言笑骂道:“拜你个头,你也受的起本将军一拜?”

    李书文出生时父母为他起名叫李书文就是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日后考个功名回来,可这家伙虽然聪明但总是不爱读书。后来一次跟家里人去了趟城里,听了城里茶馆说书先生讲大将军带兵打仗的故事。

    打那时起回来的李家少爷就变的以本将军自居,别人叫他李书文还不乐意说这名字配不上这么威武霸气的自己。

    “阳辰哥!”突然从李书文跳出来一位十来岁左右的少女,把牧阳辰吓了一跳。

    待少女站定牧阳辰才认出是李书文的妹妹,便笑道:“小妹今日怎么出来了?”

    站在一旁显得有点不耐烦的李书文道:“还不是因为你。”

    牧阳辰挠了挠头带着满脸不知所措的表情看着李书文。

    见牧阳辰如此窘态旁边站着的李首珍便笑着对李书文道:“别捉弄阳辰哥了。”转头又看向牧阳辰道:“听我哥说你烤鸡的手法又有了进步,我就溜出来让我哥带我来找你,阳辰哥给小妹也烤鸡吃可好?”

    随着年龄增长李首珍作为女孩不允许经常出门,牧阳辰已经很久未曾见过这个丫头,此时看来曾经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少女。

    若论长相李首珍丝毫不逊于杨秋霜,只是两者的美截然不同,杨秋霜从眉眼间便透出一种妩媚,而李首珍则更显的乖巧可人。

    这时李书文不耐烦的声音传了过来:“快点吧我的阳辰哥哥,现在上山路可不好走。”

    只见院门被牧阳辰从里边打开笑着道:“何必这么麻烦,爹娘今日不在家怕是晚上才能回来,在我家烤便是。”

    门外二人闻言开心的钻进了院子,李书文径直来到土灶旁将鸡放在案板上,又将手中酒坛随手摆到地上,便坐在木桩矮凳上高声道:“小二点菜。”

    待二人进了院子牧阳辰便关上院门朝土灶走去笑着道:“本店只有烤鸡没菜可点,若是少爷挑剔可另寻他处。”

    一旁看着二人的李首珍开口道:“也罢,也罢,但掌柜的可要下足功夫才是。”说着便同二人一起凑到土灶旁。

    牧阳辰见二人穿的皆是新衣服甚是光鲜,李首珍穿着一件红棉袄衬的小圆脸更加白皙了几分,李书文穿的是蓝色缎面棉袄显得整个人英气了不少。

    看着这到处被烟熏的发黑的厨房与两人极不相衬,有些尴尬的牧阳辰苦笑道:“要不你俩回屋坐会儿?这烟熏火燎的把你俩衣服弄脏回去免不得挨骂。”

    站在一旁的李首珍道:“我想帮忙,就算帮不上忙看着也是极好的。”

    坐在矮凳上的李书文起身拉着小妹走出厨房道:“你先生火我们站远点便是,快别墨迹早饭我们都还没吃,若是饿哭了小妹看我不打你。”

    见得二人退后牧阳辰这才生起火,鸡是收拾好的,只要把地灶上的锅拿开把鸡串起来架在火口上烤便是。

    牧阳辰将火烧的特别大好少些烟雾,待烧了一会儿便拿起水瓢往火上浇了点水。灶火中燃烧的柴木瞬间熄火变成了发着红光的炭火,至此才把鸡架在了火口处。

    炭火无烟不怕熏脏了衣服,牧阳辰便找来两个木桩,再放上秸秆编制的垫子好让二人过来取暖,李首珍坐在中间正对着炭火二人分坐两边。

    看着柴洞中的莹莹红光李首珍恍然道:“原来烤鸡需得用炭火。”

    做在旁边的李书文不屑道:“用明火岂不是就变成了烧鸡。”

    闻言李首珍白了他一眼道:“就你聪明。”

    在旁边站着翻烤着鸡的牧阳辰则傻笑着,这是三人多久没在一起玩耍过了,只是若是那人来了四人在一起肯定更有趣。

    突然李书文的话响起:“阳辰前几天我跟父亲进城购买年货,凡城周围来了很多流民说是东边幽州来的,说是契丹人打过来了见人就杀。”

    被打断思绪的牧阳辰道:“真的假的?我只听父亲说最近外边乱的不行却是契丹人搞得,不过只是几十人的队伍罢了并没说大军杀来的事。”

    李书文见自己说的话有点镇住了牧阳辰便来了兴致道:“我能骗你不成?那些流民惨的很,个个饿的皮包骨头路上还有饿死的,可就是没有小孩你知道为什么吗?”

    牧阳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着李书文摇了摇头。

    这时估计漏出狰狞表情的李书道:“人都说了契丹人吃小孩,像你我这么大的抓住就会被吃掉”又看向李首诊道:“小女孩更惨,小女孩肉嫩煮不得都是生吃的。”

    闻言楞在哪里的牧阳辰被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画面吓的打了个哆嗦,李书文见状则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坐着的李首珍见牧阳辰被李书文的话有些吓到了,便用手肘顶了下牧阳辰道:“别听他瞎说他都是编出来吓你的。”

    听这么一说李书文不乐意道:“哪是编的?你也一同去了你不也听那些城中饭馆里的食客说来着?”

    对李书文翻了个白眼的李首珍道:“可人家也说了,大周朝派军队已经打跑了契丹人。”

    闻言李书文嘲笑道:“你可算了吧,我可是听人说了。说是那些契丹人杀了人抢的东西太多,再抢就拿不下了才走的,保不准那天就又回来抢杀一番。”

    这倒是李首珍不曾听说过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心中也升起了些许恐惧感,毕竟城外那些难民的惨样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小姑娘而言还是有些吓人。

    见李首珍不说话肯定是被自己编的故事吓到了,李书文显得有些得意。

    牧阳辰则安慰李首珍道:“不怕咱这周围都是山契丹人打不过来。”言罢好似又想到了什么又道:“有我爹跟大家伙一起轮番守夜,村里前后还有深沟契丹人骑马进不来,村里还搞起了演习不用怕。”

    听了牧阳辰的话李首珍脸上才有了笑容,转头瞪着李书文道:“爹还请了护院来府上契丹人肯定不会来。”

    看再逗弄下去小妹非得吓哭不可李书文便道:“我就是吓吓阳辰,你看到是把你差点吓哭。”

    李首珍闻言便挥着小拳头不停的锤着李书文的肩膀,李书文则装腔作势道:“好妹妹别打了,你这铁拳再打下去非得给哥哥我打吐血不可。”

    牧阳辰笑并未阻止这对兄妹而是凑到火口旁查看了下火上的鸡肉,拿筷子戳了戳便起身找了个盘子将鸡撕开放到盘子中道:“咱们进屋吃吧外边冷。”

    起身躲开李首珍的铁拳李书文拿起放在一旁的酒坛笑道:“好,再拿几个碗来,我这带来一坛酒好喝的很,咱们一边喝酒一边吃鸡。”

    看着李书文手中的酒坛牧阳辰面有难色道:“咱们年纪还小这酒怕是喝不得。”

    从案板边找到陶碗的李首珍道:“没事的,这是城里买来的江米酒我自己就能喝半坛甜得很。”

    准备齐全的三人一同进屋坐下,李书文打开酒坛凑道牧阳辰面前道:“你闻闻是不是味道很是香甜?”

    牧阳辰闻到一股酒香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甜腻便点了点头。

    三人满上酒李书文端起酒碗道:“来,咱们三个结拜时候是喝的是水,今天咱们喝上酒了就当再结拜一次。

    今日三人义结金兰,此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心协力,不离不弃。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说罢便一口饮尽还不忘说声“好酒。”

    三人喝下各自碗里的酒此番心中各有滋味相视便都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