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刺君 » 第54章 御史来了

第54章 御史来了

    大都督府。

    程百龄手里握着密报,心里烦躁不安。从京城传来消息,朝廷又盯上了海滨城,换句话说,是信王又在算计他。

    而且,据悉文帝也同意了。

    上次信王就提议朝廷派御史台采风使过来,查办他在海滨城诸多不法之事,文帝拒绝了。而这回同意,据说是因为私盐。

    盐铁乃朝廷命脉,大楚税赋重要来源,文帝改变态度也能理解。

    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朝廷的使者。

    他准备找儿子谋划谋划,程天贵却急匆匆跑进来。

    “爹,出岔子了,那帮人都是废物……”

    “不能怪那些人是废物,只能说那小子命太好。”

    程百龄得知水口镇的经过,大失所望,大营那帮军卒的凶悍,说明白世仁派来的不是窝囊废,是真的想把南云秋干掉。

    怎么偏偏就把张九四那帮盐工搅合进来,真是点背。

    “该死,他们统统该死!”

    程百龄痛恨南云秋不死,也痛恨张九四和苏慕秦,正是由于他们双方无休止的争斗,终于把朝廷使者招来了。

    程天贵没什么主意,嘟囔道:“要是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就好了。”

    “是啊,那些贱民害得咱们不得安生,着实可恶!”

    程百龄恼恨不已,揉着手中的密信突然计上心头。

    “天贵,你赶紧去趟水口镇,让南云秋暂时不要回来。”

    “爹,为什么?白世仁已经打草惊蛇,不会再派人过来,让他留在那还有何用?”

    “白世仁那个蠢货既然没用,那咱们就重新换个人。”

    “换谁?”

    “当然是他们!”

    程百龄扬起密信,眼里大放异彩。

    海滨城经不起查,使者兴师动众而来,不可能空手而归,得给他们喂点料此行。

    那就把水口镇豁出去,反正严有财已经脱身,大都督府最多落下个疏忽大意的指责,动不了他的筋骨。

    如此一来,还能把华参军也收拾了。

    程百龄敢如此笃定,是因为使者是御史台的副使卓影,已经被他喂饱了的狗官。

    “妙妙妙,真是天助我也!”

    “什么叫聪明人?就是能逢凶化吉,把祸事变成好事。可惜的是,白白便宜了白世仁那个混蛋。”

    程百龄为自己的妙计自诩,心想,南云秋此次再也难逃生天了!

    ……

    “云秋,果然是你!”

    南云秋走到半路撞见了程天贵。

    “听闻你遭遇歹人,要紧吗?”

    程天贵仔细检查南云秋的伤口,心疼的掉下眼泪。

    “姐夫不必担心,皮外伤,没事的。”

    “伤成这样子还说没事,要是你姐姐知道了,指不定有多伤心!”

    “也对哦,那怎么办?”

    “她即将临盆,千万不能让她知道,以免影响胎气。再者说,亲人身上有伤,对孕妇也不利。所以我思来想去,你暂时还不能回家,再坚持两天就行。你放心,此次我亲自前来鱼仓,就是要确保你的安全。”

    “也行吧。”

    南云秋答应了,既是为姐姐考虑,也因为,白世仁短期内不会再愚蠢的派人过来。

    程天贵暗自得意,也颇为尽职。

    到了之后立马快刀斩乱麻,整饬了鱼仓,加派了人手,并在鱼仓方圆十里内增设官差,严密监视过往人员,确保鱼仓万无一失。

    他又和南云秋聊了许久,直到傍晚才返回海滨城。

    天快黑时,才到达大都督府,发现程百龄穿戴整齐,后院备下了丰盛的宴席,准备迎接朝廷的使者。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程家父子打定主意,既然南云秋偷听到了那晚书房的谈话,知道了严有财和程家的关系,明白了在南家惨案中程家的袖手旁观。

    迟早要成为仇人,那倒不如现在就杀掉他,省得今后给程家多留一堵墙。

    阿娇偷偷检查过南云秋的行李,刀在,还有几文钱的铜板都在,说明他做好了逃离海滨城的打算。

    幸好自己未雨绸缪,制定了杀手一旦失手后,他们及时补刀的安排。

    盐工在水口镇仗义援手,程百龄起初还以为是苏慕秦,结果却是张九四。正好利用两派盐工过去人人皆知的恩怨,把他们连根拔除。

    那样的话,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两派争斗所致,没人会怀疑到程家头上,而且会有朝廷背锅。

    他喊来女儿,让她吩咐盐警吴德,去对苏慕秦软硬兼施,迫其就范。

    一箭四雕的完美计划,需要苏慕秦的大力配合和倾情出演。

    安排巧夺天工,计划天衣无缝。

    程百龄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世上竟然有如此精美的安排,让他做大都督太屈才,熊瞎子应该让他封侯拜相。

    “爹,使者到了。”

    “哎呀,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卓大人盼到了海滨城,此乃程某之福,也是海滨城苍生之福呀!”

    程百龄亲自迎到衙署门外,笑容可掬,执着卓影的手,满面春风。

    “大家都是老朋友,大都督言重了。”

    “程某不善言辞,但是对卓大人的感激和敬仰发自肺腑,绝无客套之意。哎呀,程某笨嘴拙腮就不多啰嗦了,后堂已设下便宴,为卓大人还有诸位接风洗尘,请!”

    当官的和百姓不同。

    他们参加宴会,目的不是填饱肚子,做官的哪个不是脑满肠肥,满肚子民脂民膏?

    他们的目的是饮酒,饮酒加深感情,以酒遮脸谈论平时不敢涉及的话题,达成私底下见不得人的交易。

    更何况,他俩都是官场老狐狸,自然都懂。

    席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说的都是鬼也不信的谎言。

    酒宴结束后,程百龄独自来到卓影的房间,贼溜溜的,手里拎了精美的木匣子。

    “程某聊表心意,还请大人笑纳?”

    卓影看那匣子就值不少钱,暗自高兴,却当即又板起面孔:

    “大都督,此乃何物呀?本官奉旨前来巡查,自当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查明实情后如实朝廷奏报,你可不要坏了规矩。”

    程百龄轻哼一声,暗道,都是千年的狐狸,别装了。

    “卓大人误会啦。程某为官多年,朝廷的规矩焉能不知?再者说,卓大人两袖清风,磊落坦荡,大楚有口皆碑,同僚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程某哪能坏了大人您的名头?没别的,大人既然来到渔场,总归要带点海鱼干回去尝尝。本地土产,不值钱的。”

    “哦,那还差不多。”

    卓影心知肚明,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本官粗茶淡饭,平时就爱喝粥,吃窝头,有海鱼干佐味,甚合心意。那本官就收下了。”

    他接过匣子掂了掂,沉甸甸的,里面还隐隐有金属撞击的声响,心中暗喜,假装若无其事放在角落里。

    有了所谓的土产做媒,二人亲密无间,交头接耳,比亲兄弟还亲。

    “敢问卓兄,南万钧下落可有眉目?”

    “至今杳无音讯,不过依卓某愚见,八成是死了。”

    程百龄惊诧道:“哦,何以见得?”

    “因为想杀他的人很多,为他说话的又没几个,可谓形单影吊,孤家寡人,哪能抵得住权势熏天的王呢?”

    “是嘛?”

    程百龄很欣慰,也很有收获,又问了个大胆的问题。

    “程某冒昧了,卓兄,您说陛下那道旨意是真是假,他真的会对南万钧下死手吗?”

    “旨意当然是真,杀南万钧之心也未必是假。”

    “不过,你我兄弟皆知,南万钧乃陛下为数不多的腹心,没理由杀他呀?”

    “唉,卓某纵横官场数年,洞察人心,通晓世事,却唯独对此捉摸不定啊!”

    卓影位高权重,御史台卜御史是他的上官,也要让他三分。平时深居简出,和同僚走动很少,处于冷眼看朝廷的境界,故而很多事情看得很清楚。

    但是南万钧之案,始终参不透。

    他认为,文帝无意杀自己的臂膀重臣,下旨杀时多半是被逼无奈,因为信王的权势实在太大,文帝也不想阻止,也可以说是不能阻挠信王。

    但是如果想保南万钧,那就应该把南万钧交御史台审问。因为卜御史是文帝的心腹,能把南万钧大罪化小,小罪化了。

    可是圣旨上写得清楚,将南案交由刑部审理,而刑部侍郎是信王的人,审问的结果必然是死罪。

    所以,他雾里看花,分不清真假。最后他得出了大胆的结论:

    南万钧不是半路失踪,而是已经被悄悄杀害。

    如此一来,既满足了权势人物的心意,文帝也不至于落下诛杀心腹臂膀的骂名。

    分析鞭辟入里,程百龄深以为然。

    他担心南万钧不死,而把兄弟死了,又感到兔死狐悲。

    信王接下来又会将屠刀对准他,卓影来海滨城巡查就是信王的主意。

    不禁愁肠百结,唉声叹气。

    卓影看穿了他的心思,也看穿了木匣子里的土产,竟然主动出主意,为他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