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疆 » 第26章 兵不厌诈,刘林设计赚昌邑

第26章 兵不厌诈,刘林设计赚昌邑

    彭璆带来的消息,令孔融如坠冰窖,嗓子像被堵住,一言不发。

    见府君如此,一众文官也左右相看,拿不定主意。

    闻战鼓,思良将。

    就在这时,右侧上首一军汉怒目圆瞪,心中寻思:“我受文举公恩惠已久,岂可贪生怕死!”

    “管亥黄巾十万,不也被府君杀退了嘛!”那汉子大步流星站在大堂中央,一手抱拳,高声喝道:“若府君同意,末将虽只有残身,仍愿领军杀贼!”

    循声望去,众人一眼认出是武安国。

    早年间,武安国曾追随孔融镇压黄巾起义,期间曾一日连斩数位黄巾将领,名声大噪。

    可惜他追随孔融去讨伐董卓时,被吕布一戟斩断左手手腕,幸亏当时各路兵马救援,才幸免一死。

    孔融怜惜武安国昔日劳苦功高,一直将其养为上将,不做其他。

    如今见到武安国仍愿意披甲上阵,孔融心里激动,嘴唇颤抖,张口说道:“武..武将军不愧为老夫麾下勇将。”

    众人闻言,也附和武安国之勇。

    “既如此,那依将军所言。”孔融寻思半天,继而说道:“老夫拨一万人马给将军,将军可驻守昌邑,拒敌于城外。”

    “诺!”

    武安国抱拳领命,转身便退下,径直去军营内点齐人马,准备出发。

    至于其他人,则各自散去,不做多言。

    时间转瞬即逝,各路人马皆按计划行事。

    此刻,烈日骄阳。

    通往昌邑的官道上,旌旗猎猎,刀枪林立。乌泱泱数万大军正快速行进,放眼望去,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只见一面杏黄大旗上打着“刘”字旗号。

    “兄弟,昌邑城可不好打!”近前,陈刚勒住马头,朝刘林喊道。

    昌邑乃是通往北海剧县的门户,一旦被人攻克,无数人马可直下北海,北上可去齐国临淄,向南直与徐州琅琊接壤。

    其地理位置,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被陈刚这么一提醒,刘林坐在马背上,嘴上虽不说话,心里有些忐忑。

    与以往不同,这是作为他第一次率领数万人攻城,不似过去那种摸营夜袭、小打小闹。

    所以为了减少伤亡,必须要想计策。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刘林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此话一说,瞬时引得陈到、太史慈朝他看去,二人眼底流出异样光芒。。

    “主公,那我们要如何打!”陈到开口询问道。

    “叔至,你还记得某要你训练的那批军士吗?”刘林这时眼神放光,冲着陈到开口询问。

    “首批五千人,已经全部作为先锋,在大军最前面。”陈到自信回答。

    “好!”刘林神色认真,继续说道:“你让这群人恢复黄巾打扮,照着之前模样,先去昌邑城下叫阵!”

    “是何原因?”听了刘林的话,陈到有点不明白。

    “你尽管去,事后自然让你明白!”刘林一阵催促,直接让陈到单骑前去,催动前部人马先走。

    而后,刘林让大军一路徐行。

    对于刘林的安排,陈刚、太史慈都心生疑惑,别人都说“兵贵神速”,怎么他还反其道而行。

    就在这时,刘林叫过太史慈,出声道:“子义,你点三百骑兵去昌邑城外林子放火,务必要方圆百里内皆可看见。”

    “不仅如此,还要在林内插满黄巾旗帜,多带火炬。”刘林补充说道。

    太史慈听闻,虽然脸露难色,却也直接领“诺”而去。

    见一切安排妥当,刘林这才松了口气。

    “兄弟,他俩都走了,俺能做些什么!”

    随着陈到、太史慈先后领命离开,陈刚有些坐不住了,用身子挡在刘林面前询问。

    看见陈刚性急问自己要任务,刘林抬起头,微微一笑。

    “大哥,某这还有一件事要你去做!”说着话,刘林附在陈刚耳边低声几句。

    “啊!”陈刚听完大吃一惊,叫出声来。

    刘林瞬间看了下左右,用眼神盯了下陈刚,小声说道:“大哥,此事不可伸张,你且去速办。”

    陈刚听后默不作声,直接转过身子,退了下去。

    自陈到跟随刘林起兵,不说身经百战,大大小小也几阵,夜袭管亥、火并公孙,自是不在话下。

    如今刘林这番操作,着实让他搞不明白。

    不过军令难违,他当下令所有军士一改衣甲鲜亮,转而换上一副头戴黄巾,身着短衣的模样。

    为了不被认出,陈到命人用泥土再将脸摸黑。

    与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就这样,陈到带着数千军士,一路上三五成群,稀稀拉拉地来到昌邑城下。

    这时,早已得知消息的武安国站在城楼女墙边。

    放眼望去,城下数千人马分部排开,各个目露凶光,不停挥舞着手中刀枪,口里大声叫嚷着。

    “城上的,若是认得本老爷,赶紧打开城门!”

    “要命的,赶紧滚出来投降!”

    “俺们兄弟人多,后面还有十余万弟兄呢...”

    一时间,听到无数黄巾军在城下叫嚣,误以为是黄巾军又再度杀回来,不少军士吓得双腿大颤,不敢直视。

    更有些新兵,当场便想丢盔弃甲,弃城而走。

    历经数次黄巾军攻城掠地,烧杀抢掠,无一不做,许多活下来的人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害怕。

    见军士都心神不定,武安国一声大喝,声若雷霆:“贼子休要多言,有本事便来攻城!”

    一时间,军士们备受鼓舞,有胆大的也朝城下喊了几句。

    不过,骂归骂,双方都只是僵持,并未出兵。

    数千人在昌邑城外不知等了多久,陈到都有些耐不住性子,一直来回踱步,时不时望一望那城楼。

    直到申、酉交际时,日落斜阳。

    昌邑城楼上,不少军士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朝城下看去。

    眼前一幕,却更令他们心惊胆寒。

    这时,树林深处缓缓有一处浓烟苒苒飘出,士兵们本以为只是一处炊烟,而后却又有数道黑烟升腾...

    一时间,大火熊熊,火炬遍野。

    冲天火光,连在百里外的刘林都看得真真切切,陈刚见了险些都以为有敌军要来劫营。

    此时,再向树林望去,树林内旌旗密布,人影重重,难以分辨和猜测到底有多少人马埋伏其中。

    唯一可见,便是那熟悉的黄巾旗帜。

    顷刻之间,已经分不出是心理作用,还是恐惧,不少军士们感觉到整座城楼轻微地晃动起来。

    紧接着,越晃越厉害。

    一股厚重低沉的声音隐隐从远方传来,这声音越来越大,变成一阵阵闷雷在树立内涌动。

    莫说城楼上的军士,就连陈到也茫然四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