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宇宙开拓史 » 第三十三章 古代科幻电影赏析《虚拟的时间线》

第三十三章 古代科幻电影赏析《虚拟的时间线》

    时至今日,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都是启迪大众对于广袤宇宙,以及自身未来想象的重要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先生(ChristopherJohnathanJamesNolan,1970年7月30日出生)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是那个时期最好的科幻电影代表作。笔者认为,在整个二十世纪,艾萨克·阿西莫夫先生(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的【基地】(也称【银河帝国】)系列,以及后来丹·西蒙斯先生(DanSimmons,出生于1948年4月4日)的代表作【海伯利安】系列科幻小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摆脱了时代桎梏的优秀科幻作品。

    在本篇“古代科幻作品赏析”中,笔者将会用自己的想象,加上实际历史中发生的科技事件,以及【基地】系列、【海伯利安】系列和【星际穿越】中表述的时间线,糅合成一个大致不冲突且自洽的“科幻时间线”。虽然这样的“科幻时间线”没有实质的参考意义,但对于笔者这样的科幻作品忠实拥趸者,确实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在下文中,凡是涉及上述三部科幻作品和实际历史中的事件,将用【历史】、【基地】、【海伯利安】和【星际穿越】标注。凡是笔者自己添加进去,以此来连接四部作品所作的原创猜想,将用【同人】来标注。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科幻的基石,书中跨越万年的宏大历史设定,为后人提供了无数有益的科幻想象空间。2014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是近年来少有的科幻电影佳作之一,虽然诺兰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电影与【基地】系列的联系,但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了两者若干呼应的地方。

    在这篇可算是某种程度电影同人的文章里,我会结合我阅读和观看【基地】系列与【星际穿越】时总结的时间线,中间加上我对两者情节和设定上共通之处,作一些我个人牵强附会的理解。希望能与喜欢这两部作品的朋友,能有一定的共鸣!

    【基地】公元1982年,著名机器人学家苏珊·凯文博士出生,并在2007年时进入美国机器人公司工作。

    【历史】1985年6月6日苏联联盟T-13号(СоюзT13)飞船搭载航天员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VladimirDzhanibekov)和维克托·萨维尼赫(VictorSavinikh)发射升空。两天后,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与失联的“非合作航天器”,滚转(正常速率)中的礼炮7号(Салют-7)的对接。笔者个人觉得,【星际穿越】中第一个高潮部分,在冰世界上空混乱中的对接,至少从这次苏联的伟大成功对接中,获取了足够多的灵感。

    【星际穿越】公元2019年LIGO发现首次发现虫洞。

    【星际穿越】公元2029年首个AI通过图灵测试。

    【基地】公元2029年美国机器人公司“大脑”(TheBrain)成功设计建造了带超原子驱动器(HyperatomicDrive)的星际飞船。在首次测试中,格雷戈里·鲍威尔和迈克·多诺万成为最先飞出太阳系的人类。

    【同人】在发明跃迁飞船的问题上,两者间在时间上有不小的差距,但如果按首次大规模地对星系探索,两者的时间就比较接近。不过,【星际穿越】使用的聚变发动机基本上还是我们能触及和想象的技术,而基地系列里动辄穿越数千数万秒差距的跃迁飞船,确实幻想的成分比较大。

    【星际穿越】公元2030年代枯萎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人类各国之间的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蓄势待发。

    【基地】公元2030年代,农夫约瑟夫·史瓦兹因为事故被传送至一万年后的地球,并成为第一个拥有精神异能的人类(苍穹微石的故事)。正子脑和内建于正子脑内的“机器人学三定理”被发明。

    【星际穿越】公元2031年约瑟夫·库伯(JosephCooper)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出生。库伯后供职于NASA,由于拒绝在饥荒期间向平民投掷炸弹而被解雇成为平民。

    【海伯利安】公元2038年,“核武圣战”在巴勒斯坦被发动。

    【同人】不知道为何,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在几部小说中,人类社会都处于动荡时期。

    【星际穿越】公元2040年代:TARS、CASE、KIPP、PLEX等智能机器人被生产并用于战争,后成为NASA的资产。

    【星际穿越】公元2056年墨菲·库伯于当年6月28日在科罗拉多州拉马尔县出生。

    【星际穿越】公元2057年地球上的资源战争结束后,NASA为首的地球航天部门发射了十二艘载人太空船,穿过虫洞探索未知的世界,“拉撒路任务”(Lazarus)开始。

    【基地】公元2064年苏珊·凯文博士去世。

    【基地】公元2065年天仓五(鲸鱼座τ)的一颗适居行星被人类首次殖民,最初被命名为“新地球”,后来被命名为“奥罗拉”。日后奥罗拉成为51个太空世界中最强大的世界,也是这些太空族世界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太空世界中除索拉里外机器人技术最强大的世界。

    【同人】不知道诺兰是否有意把库伯出发的时间和人类首次定居奥罗拉的时间设定得如此相近?确实,定居奥罗拉,是整个【基地】宇宙中的一件影响了后面万年历史的大事。

    【星际穿越】公元2067年库伯和墨菲通过房间的二进制信息找到位于科罗拉多州的NASA总部,随后同意驾驶Endurance号继续任务,并在2年休眠后到达土星虫洞附近。

    【星际穿越】公元2069年库伯一行人登陆巨浪水世界,并试图找到米勒(Miller)博士。由于该星球过于接近黑洞,频繁的巨浪使得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米勒博士也极有可能在踏上该行星后短时间内便死于巨浪侵袭。

    【星际穿越】公元2092年曼恩博士设计杀死罗姆尼博士后,在试图对接Endurance空间站时死去。库伯和布兰德计划利用引力弹弓效应逃离Gargantua黑洞,并前往埃德蒙行星。

    【同人】从影片中对曼恩行星(冰世界)的表现,我觉得这个星球在地底可能真是有某种产生氧气的机制(或是经过改造后可以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住人)。从【基地】里的描述看,该星球就是后来地球第二波由伊利亚·贝莱等人领导的移民潮开发的星球,可能也就是后来的贝莱星(只是我个人推测,没有任何可靠证据)。冰世界这种环境恶劣的行星自然是不会被第一波太空族选择定居的,而在第二波星际探索潮中,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自然会被吃苦耐劳的地球人选择并改造成适居世界。

    【星际穿越】公元2092-2156年库伯和TARS掉入黑洞,并使用五维空间向墨菲传递了由罗姆尼研究、TARS记录的有关黑洞奇点的数据。随后墨菲完成了引力公式,并帮助人类得以发射更大的空间站升空。

    【海伯利安】公元2143年,全球性的统一政府“霸主”(Hegemony)建立,该年也被认为是“霸主元年”。

    【同人】个人觉得,用多维空间向过去传递信息,以及父女之间用“爱”超越时空传递信息,可能是【海伯利安】中类似未来技术内核向“当时”传递信息和伯劳的方式,也是【海伯利安】中探讨的一个主要人类特质“移情”的一种表现形式。(个人猜测)【星际穿越】2154年墨菲在某环绕地球的空间站进入冰冻睡眠。

    【星际穿越】公元2155-2156年,布兰德和CASE抵达埃德蒙行星。库伯在土星附近被救,两周后墨菲被唤醒并来到库伯空间站与他会面。

    【星际穿越】公元2180-2190年代,布兰德以PlanA(人口炸弹)的计划在埃德蒙行星建立起了千人规模的基地。

    【同人】PlanA所使用的基因,我相信都是挑选并优化过的。而按【基地】中的设定,首批太空族人类也是由于基因挑选的原因,而获得了远超地球人的长寿。虽然【基地】系列中早在2065年就开始了奥罗拉的开发,但如果结合二者的时间线,硬说埃德蒙星就是奥罗拉,也是可以牵强附会一下的。另外,从【星际穿越】的设定看,由于二十一世纪至二十二世纪期间对科学技术的贬低和妖魔化,有理由推测一部分人类借助太空站离开地球后,依然对AI和机器人有抵触心理(包括【星际穿越】里一开始库伯本人对机器人的态度)。这样的设定和【基地】里地球上的情况就十分相近了。再者,由于布兰德和CASE发展的太空世界没有这样的包袱,可能就会在随后数百年中在机器人与其他科学技术上超过地球。在影片【星际穿越】中并没有交代最后地球的命运,假设按照【基地】的设定,可能在22至30世纪之间,地球的环境又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找到自身延续生命方法后的人类,由于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枯萎病,恢复了地球环境。这样,也就能接上【基地】的情节。但是,由于在地球的人类整体趋于保守,而发生了后面这一千年里的种种悲剧。

    【海伯利安】2238年,由人类科学家和内核智能组成的“基辅小组”的实验造成毁灭性“失误”,制造了一个将在未来一百年内破坏地球的小型黑洞。后来云门证实,该事故是内核“稳定派”、“终极派”和“反复派”联手制造,目的是让人类失去地球这个“根”,散落在全宇宙的人类将被用于编织让内核具有更强大算力的“世界网”和“远距传输网络”。稍晚一些时候,“驱逐者”的祖先离开地球。

    【海伯利安】2282年,“大流亡”开始,人类开始大规模移民至其他星系,逐渐放弃地球。

    【海伯利安】2306年,搭载后来成为“毕库拉”幸存者的种舰迫降在海伯利安星球。

    【海伯利安】2318年,海伯利安的主角之一马丁·塞利纳斯(MartinSilenus)在地球出生。

    【海伯利安】2338年,地球“死亡”并在太阳系消失,马丁·塞利纳斯乘坐三相冲击飞船离开地球前往“天国之门”星球。事实上,地球并没消失,而是被比人类和内核更高等的文明“狮虎熊”瞬移到了大麦哲伦云。

    【海伯利安】2400年代,人形智能机器人贝提克被制造出来。

    【海伯利安】2509年,马丁·塞利纳斯的《濒死地球》第一部出版,并成为享誉银河的作家,靠版税成为巨富。

    【海伯利安】2581年,马丁·塞利纳斯完成《濒死地球》第九部并失去“缪斯”,向编辑泰伦娜·绿翼·翡辞职后去阿斯奎斯找哀王比利。随后几年,格列侬高叛乱并被镇压,哀王比利决定移民去海伯利安。

    【海伯利安】2665年,海伯利安系列的主角之一保罗·杜雷(PaulDure)在佩森出生。

    【海伯利安】2714年,瑞秋·温特伯(RachelWeintraub)出生。

    【海伯利安】2732-2733年,保罗·杜雷神父因为考古数据造假而遭到审判,认罪后申请自我放逐到海伯利安考察毕库拉。在海伯利安找到毕库拉后,保罗·杜雷被寄生了十字形,最后把自己钉上特斯拉树以摆脱十字形的控制。

    【海伯利安】2739年,25岁的瑞秋·温特伯在海伯利安光阴冢做科学考察时患上梅林症(MerlinSickness),年龄开始逆向增长。

    【海伯利安】2740年,雷纳·霍伊特(LenarHayt)神父在海伯利安找到毕库拉和保罗杜雷,并将杜雷的日记带回佩森。

    【海伯利安】2764年,伊戈德拉希尔号到达海伯利安,最后的伯劳朝圣开始。同年,技术内核试图通过引发星际战争毁灭人类文明并禁锢人类。梅伊娜·悦石决定毁掉所有远距传输节点来破坏内核的计划,霸主陨落。

    【海伯利安】2861年,雷纳·霍伊特作为教皇朱利安十一世加冕,同时“伪教皇”泰尔哈德一世保罗·杜雷被杀死。

    【基地】公元2950年左右,地球与太空世界冲突,发生战争,地球战败。

    【海伯利安】3099年,主角劳尔·安迪密恩在海伯利安出生。

    【海伯利安】3126年,劳尔·安迪米恩在马丁·塞利纳斯的策划下,决定帮助并保护布劳恩·拉米亚的女儿伊尼亚。

    【海伯利安】3131年,伊尼亚被杀死,用自己的死让亿万人类领悟了凝结的虚空并让人们开始摆脱十字形的控制。教皇朱利安十四世(雷纳·霍伊特)永久去世,身体被保罗·杜雷获得。

    【同人】某种程度上说,【海伯利安】的故事填补了【基地】在22世纪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向外移民,直至2900年代太空族反攻地球,地球战败的这段空白。

    【基地】公元3798年,汉·法斯托尔夫(HanFastolfe)在奥罗拉出生。

    【基地】公元3879年,伊利亚·贝莱(ElijahBaley)在地球出生。

    【基地】公元3920年左右,机·丹尼尔·奥利瓦(R.DaneelOlivaw)被制造。钢穴的故事开始。

    【基地】公元3930年代机·丹尼尔·奥利瓦领悟机器人学第零定理。机·吉斯卡特·瑞文特洛夫(R.GiskardReventlov)开始暗自发展心理史学,并以此为基础,加上自身的心理干预能力影响奥罗拉政局发展。

    【同人】从笔者个人自洽的方式来叙述的话,可能是在位于端点星的第一基地和位于川陀的第二基地被盖亚和丹尼尔的计划“统一”,或是被更高一级智慧通过菲龙和丹尼尔同化后,银河系内的人类基本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又过了若干年,基于第一基地的技术力量,也许人类掌握了通过虫洞和控制引力这种超越自身维度限制的方式,可以向过去或未来传递信息的技术。在翻阅“古代”文献时,或是某种统治阶层口耳相传的传说中,从“因果律”的角度说,为了自身事实上的生存,未来的人类必须用一定的方法通知二十二世纪的人类开启宇宙探索的方法。这个计划的关键,便是通过引导库伯进入黑洞奇点,向他的女儿传递反重力技术(此技术在【基地】宇宙的最后篇章中已经实现应用,而在哈里·谢顿年轻的时候已经被发明)。

    今天我的我们,已经生活在艾萨克·阿西莫夫先生所预言那个世界的前期。他描绘的地球充满了保守和绝望,也充满了对太空族的敌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研发出类似机·丹尼尔·奥利瓦那样酷似人类的机器人,也没有创造出内建了完全有利于人类的“机器人学三定理”。但是,不管是阿西莫夫对未来的这种史诗般憧憬,还是诺兰对人类自我救赎、自我拯救的信心,他们,以及那么多年来的若干科幻作家,都为我们的想象和思考提供了他们的观点和思想。

    也许科幻文学在今后也不会像诗歌和传统严肃文学那样登入大雅之堂,但相信科幻文学本身对未来、对读者的启迪,都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