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宇宙开拓史 » 第四十三章 病友·姐妹

第四十三章 病友·姐妹

    “这应该是过去‘邮票’背面常用那种黏合剂的味道,这东西的名字好像叫做‘聚乙烯醇’?”,徐晓莎心中暗想。“还有用来印刷邮票的时候,大量覆盖在纸张上那些油墨的味道。嗯……油墨里发出味道的应该是里面有机或是无机颜料,还有油墨成分里那些连接料发出的。”

    “纸质书信和文件之类的都已经淡出公众视野好长时间了,更别说以前用来贴在信封上代表邮费的邮票了。怎么突然在我们这个街区能闻到这样的味道呢?”,她继续思索道。

    “这个味道,和家里那本集邮册里的味道一模一样”,眼睛有些湿润的徐晓莎用手捂住了鼻子,仿佛这个味道在刺痛着自己最敏感的神经。那么多年过去了,和那位好友如胶似漆,朝夕相处的两年时间,依然历历在目。

    二十三年前,徐晓莎因为一次失足跌落的事故,大脑中管理嗅觉的神经元受到了永久性的损伤,从那以后她几乎就闻不到任何的气味。那一年她刚满十七岁。

    每当读到“……拧开厨房里那罐芳香盐,房间里就会立刻充满浓郁的薄荷、咸香、鼠尾草和柠檬精油的香味,令人心情瞬间愉悦。或许,也不一定是香气独特的盐,而是奶奶拿手的蛋糕香,是爱人第一次约会时送你的那只玫瑰的花香,或是新生儿扑鼻的乳香。气味几乎可以被称为魔法:它能唤起情感和记忆,甚至比图像或声音更生动。(摘自古代科普杂志《环球科学》第229期)”这样的文字时,想到自己以后也许再也不能体会到气味带来的愉悦,卧床休养的徐晓莎总会黯然泪下。

    家里人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每周到医院探望她一次,而懂事的徐晓莎虽然没有向长辈们表达,但年轻的她心中总是渴望着更多的关心。沉闷的气氛使徐晓莎抑郁寡欢,转机在她被推出手术室,住院第七周的时候出现了。

    徐晓莎住的双人病房里的另一张床已经空了快三个月了,就在她看着粉红色屋顶默默发呆的时候,浅棕色头发的周覃成为了她的室友。

    周覃所患的是先天性的神经突触萎缩,整个区域只有星区中心神经学总医院可以有效地治疗。在室女座超星系团里,她们所居住的艾里斯星区并不算人口最多的一个,而整个一万五千立方光年的星区里,依然有着超过一千七百亿人口。虽然在长期优生优育,以及基因介入技术的帮助下,人类患有先天性神经疾病的概率比起地球时代已经下降了很多个量级,而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下,星区里唯一的该专业的研究型医院依然人满为患。

    由于那所星区中心神经学总医院通知她必须静养,病人们只能预约排队接受治疗,周覃只能到徐晓莎所在的综合医院一边接受保守日常护理,一边等待。

    由于两人都患有神经突触方面的病症,医院希望她们能在安静的环境里得到休养,所以除了用药、送饭以及一些需要会诊的时候,医生和护士都尽量不进入病房打扰。

    周覃比徐晓莎大两岁,她的家人也同样因为工作繁忙,每周只能来医院探望一次。同病相怜、年龄相仿的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这个狭小但温馨的病房里,在这个与外界半隔绝状态的私密小宇宙里,两个对自己未来都不太乐观的年轻女性,在每天聊天、谈话、对视、共进餐食的过程中,感情一天天地深厚起来。

    两人成为好病友的半年多时间,护士为周覃转交了一个不大但很有分量的包裹。徐晓莎一边看着周覃拆开包裹的包装,一边听自己的好友叙述有关包裹里物件的故事。这个包裹里是七本略显老旧的七本“集邮册”,里面是周覃最喜欢收集的邮票。

    “邮票你应该听说过吧?不过多数人可能都没亲眼见过,毕竟它们被大规模使用的时代离我们有些久远了。”

    “邮票大致可以分为小型张、小全张、小本邮票、无齿孔邮票、无面值邮票、盘卷邮票、盲文邮票、发光邮票、邮资机券等等……”

    “这张是原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日期是公元1968年11月25日,但实际上没有正式发行就因为错版被几乎都销毁了。这张邮票现在已知存世的应该不到二十枚,也是我所有收集里最贵的一张。我的曾曾祖父得到这枚邮票的故事,倒是可以写一部让人惊奇的传记呢。”

    “人类历史上第一枚邮票叫做黑便士,由罗兰·希尔爵士(SirRowlandHill)发明,英国政府于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及使用。不过呢……已知存世的最后几枚黑便士在地球上二十三世纪的全球性骚乱中已经损毁了,如果有人说自己有这张邮票的真品,那多半是后来仿制的赝品。只是……你知道的,现在造假技术真是太厉害了,这些人连十九世纪的文物黑色油墨和凹版印刷机都能搞到……”

    “据说使用凹版印刷机来做邮票,主要是因为早期邮票用量大、图案相对其他印刷品简单、成本要求低。在那个印刷兴盛的年代,除了凹版印刷,还有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板印刷等等好几种用于大批量制作的方法。”

    “二十世纪中前期,在胶片菲林晒版技术普及前,你知道那些印刷工厂里怎么制作印刷版吗?他们用的是照相制版法。使用一台有半个屋子大的照相机,把要印刷的图案或是文字用类似摄影的方法,曝光在后面用玻璃涂了‘溴化银’的‘底片上’,然后再放到显影液和定影液里把图案和文字固定下来。在这之后,又用玻璃底片把这些镜像图片和文字,‘晒’到印刷用的铝板上……”

    “还有还有,你知道吗?在古代的中文里,印刷时候纸张的四边有不同的叫法?分别叫做咬口、拖梢、朝外和靠身?”

    “周覃懂得真多……能每天听见这种纯粹而且没有功利的知识,真是人生中最惬意的状态……”

    “这些东西,再贵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个病会不会让我一两年内就离开大家,离开你……你知道吗?我特别想把自己知道的这点微薄的东西,都讲给你听,一字一句,如果你觉得有趣的话……”

    “我当然觉得十分有趣啊,虽然这些知识所涉及的工艺都离我们远去千年了,但我觉得一个人的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很能体现自己的某种品味……我想,我们都是有这种品味的人吧?”

    自那以后,周覃把七本集邮册放在两张病床中间的床头柜上。徐晓莎经常会打开一本集邮册,注视着隐隐若现硫酸纸下五颜六色的古老邮票,同时用食指轻轻抚摸着硫酸纸的边缘,若有所思。

    “这两本集邮册里的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邮票,那时候的邮票背胶都已经普遍使用聚乙烯醇,这种东西现在很少有地方会用了。那时的人就是把要传递的信息用类似石墨的颜料写在纸张上,然后把称为‘信’的纸张装在同样是纸做的‘信封’里。邮票就是贴在信封上,用来代表从A点到B点邮费的凭证。类似的事情实际上现在也还是差不多,虽然威尔斯信息流让星际间的信息传播速度又回到了类似地球的光速时代,但货物运输的速率,和用寄信传递信息的时代也没什么根本区别。”

    “如果有一天你嗅觉恢复了,就能闻到这种独特的味道。如果在什么地方闻到这个味道,那么大概率是碰到和我差不多的集邮迷了。”

    在两人同处这个粉红色病房两年后的某一天,周覃在中心神经科学总医院的排队等到了。在两人哭成泪人告别时,周覃把其中一本有公元1980年版古代中国十二生肖庚申年猴票的集邮册送给了徐晓莎。周覃踏上离开这里的飞船后,徐晓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任何音讯。

    一年前,也就是和周覃告别的二十年后,徐晓莎收到了来自中心神经学总医院的通知,说她可以去接受人工嗅觉系统的移植。听到这个消息时,徐晓莎是难以置信的。虽然不是科研人员,徐晓莎在这二十年中也经常关心着和自己病症相关的科研新闻。

    自从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神经生理学家埃德加·道格拉斯·艾德里安(EdgarDouglasAdrian)做了一些神经和嗅觉方面开创性研究,之后很多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几乎是停滞的。其中难点之一在于,人造仪器对气味化学物质感知的方式长期停留在电阻的方式,而人体却是以更高效更敏感的脉冲方式在提供着信号。

    在星际中努力探索XJ域,同时又在彼此互相攻伐吞并的人类,自然只会把有关科研的有限资金、人员等方面用于更能帮助自己扩张的领域。对于徐晓莎这种类型的病症,或是周覃那种先天性但罕见的问题,整个社会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忽视或忽略它们的存在。

    将信将疑的徐晓莎登上了飞往中心神经学总医院所在星球的飞船。下了飞船,徐晓莎受到了超乎自己预想的热情迎接。手术很成功,最新一代的人造嗅觉感知系统让徐晓莎拥有了超过常人十倍的嗅觉灵敏度。

    手术后,满腹疑问的徐晓莎向副院长问起了其中的缘由。副院长告诉她,其中的细节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是大约十九年前,有一位女士向医院捐了一大笔钱,并规定这笔钱只能用于研究人工嗅觉神经系统。副院长摸着下巴喃喃道,那可是一笔足以买下一个中小规模矿业或是种植业星球的信用点。

    副院长继续道:“同时,那位捐款的女士留下了遗嘱,说如果研究出来并确保临床安全性后,第一个受益者必须是徐晓莎。”

    “听说,那位女士捐的那笔钱,是拍卖了一个古代很值钱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就不太清楚了……”副院长补充道。

    徐晓莎知道,这是周覃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件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