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类宇宙开拓史 » 第四十二章 绿日湮灭

第四十二章 绿日湮灭

    明天就是开拓者节了,对于张晓玲和李橘菲她们的星球来说,也是一个“大日子”。

    那天早上,张晓玲准备喊李橘菲起床,叫她起床来看一个不多见的“表演”。去喊李橘菲前,张晓玲已经提前快四十分钟起床给李橘菲煮面准备早餐。你猜怎么着,张晓玲喊了李橘菲三回,李橘菲还是没起床。

    然后张晓玲就急了,有多急呢?张晓玲去餐桌上把刚才自己煮好,盛着面的碗抬过来,跑到床边直接把一碗面直接倒在李橘菲用被子蒙着的头上。有点虐待李橘菲的感觉是吧?后面还有更绝的。

    倒了面,李橘菲还是没起来,张晓玲又喊了三声,然后李橘菲还是没起。估计啊,李橘菲是醒了,哪有一碗那么烫的面泼到头上不醒过来的?但估计李橘菲也生气了,就假装还没醒过来。

    然后你猜怎么着?张晓玲用刚才那个装面条碗,去厕所马桶里舀了一大碗水,又泼在李橘菲头上。这时,她们养的灰桃西伯利亚雪橇犬“闻声”也跑到了卧室,开始津津有味地舔食那些散落在李橘菲被子上的面条。

    就在李橘菲拉开被子准备跳起来生气的时候,震撼整个星球的“表演”开始了。

    突然,黑影笼罩在他们本来就晦暗少光的上空。

    该来的还是来了。本来想哇哇吵闹的李橘菲突然愣住了,本来想伸手打李橘菲的他,抬起来的手和脑子一起愣住了,停在了脑袋旁边。

    该来的,终于来了。

    三百年前,李橘菲和张晓玲的祖先来到了这个奇怪的星系。这个星系奇怪之处是,围绕主星公转的三颗行星都是气态巨星,而所有固体适居星球都是这些气态行星的卫星。不过,对于三百年前那些从瑞斯兰星系待不下去的政治反对者来说,这里的生存条件已经大大优于类似十体星系那样鸟不生蛋的地方了。

    他们居住的这颗卫星被取名为PL-3,那颗被卫星绕转的绿色气态主行星被称为SE-7。这种及其随便的命名方式,在过去很多年里人类开发各个星系的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或许,这颗卫星上最初的那群定居者,就没想着在这里“常住”罢了。

    整个星系里,三颗气态行星及其周围十九颗大大小小固态卫星拥有的资源量少的可怜,再加上最初来到这里的李橘菲祖先那波人也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资金或技术积累,使得这群人对新定居地的探索一直持续了近三百年。最初,他们觉得从大概率的角度说,这样积聚气态行星的星系,应该会有足够的轻聚变物质可供开采,这样的话他们应该能在五十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制造出至少3至4枚M级别聚变武器。

    只是,事实却给了这波最初定居者当头一棒。整个星系里的氚、氘、氦3这些其他星系几乎随处可见的材料,这里却少的可怜,而且开采难度和成本都不小。这样的情况下,定居者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只能把这个计划延展到一个三代人的工作。而李橘菲被泼面条的那个早晨,就是委员会经过近三百年开采和制造,最终得到的两枚M级聚变武器的结果。

    整个过程实际上很简单,也十分没有惊喜,因为六百年来人类对炸掉一颗类似海王星的气态行星而得到一个可用的星隧,无论是在理论模型和实践数据方面都已十分完备。虽然这些年来,各个星区之间有摩擦有冲突,但大家似乎都维持着一个共同的底线,即任何组织、政治实体或是公司、个人,只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方法开通新的星隧,都会为星隧沿着开通时间顺序编号并向全人类做威尔斯信息流广播。

    随着星隧坐标和编号同时广播的,还有开通星隧时的各种物理数据,包括原气态行星的质量、成分、解构等基础数据,还有开通后的星隧直径、磁场、曲率等。这些都为李橘菲她们这个小团体得以顺利开通一个新的星隧,创造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该来的,还是来了。

    今天,就是开拓者节了……

    摧毁GL-10937号星系中PL-3号气态行星的核聚变爆破,就在那次剧烈而范围有限的爆炸中,大约三十七秒的过程中,就全部完成了。

    虽然生活在围绕PL-3公转卫星上的李橘菲等人,日常生活中仅有百分之四十的自然光和不到百分之二的热辐射来自这颗气态行星本身,但基于古老的习惯,人们还是喜欢把它称为太阳。正是爆破的时候,是李橘菲家所在西半球的上午九点,是一天,也就是SE-7号卫星每个自传周期中的“白天”,或是自然光最亮的几个小时。

    剧烈而无声的三十多秒聚变爆炸过后,突然,黑影笼罩在李橘菲她们的上空。不过,所有附近街区、附近大陆、附近卫星上,除了些许轻轻的叹息,并没有人发出六百年前地球上因为海王星湮灭而发出的如丧考妣。因为,这毕竟是计划了近三百年的“集体大计”,也是这群流放的定居者,和他们的后代唯一的希望。

    为啥张晓玲要用那么暴力的方法来叫李橘菲起床呢?因为普通人,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有机会看到爆破气态行星来开通星隧这个过程的,即便到今天,整个室女座超星系团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毕竟是如此剧烈的气态行星爆破行动,还是存在未知的意外和危险,一般来说平民都会要求在一千光秒以外的位置。

    PL-3号气态行星周围的人们确实很幸运,可以在一百五十光秒,也就是四千五百万千米的距离,“抵近”观看这样的过程,而且整个爆破过程和后来半分多钟星隧塌缩的过程中,没发生任何意外。李橘菲和张晓玲她们这代年轻人,在前辈们近三百年的努力,和忍受不是恒星带来的光亮和温暖后,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迈向更广阔的空间了。

    此时整个星球上只剩下了人工照明的微弱亮光,人们把目光都从窗外转回到房屋中的全息影像井中。全息影像直播着他们的第一个穿越探测器穿过星隧的实况。

    整个GL-10937号星系里差不多五百万常住居民,在近三个小时的静静等待后,探测器穿过了那个直径937米,长度约为两万千米的星隧后,发来了第一个探测反馈信息:

    “EUREKA!”

    根据某个古老的百科全书记载,“EUREKA”的在古希腊语中“εὕρηκαheúrēka”的原意为“我找到啦!”。这个词语被异化为表达科学发现时的兴奋感,需要归功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传说公元前200年左右时,阿基米德在为赫农王希伦二世检测那顶可能被掺假的王冠时,这位正准备进入澡盆洗澡的科学家从溢出的水悟到了浮力的奥秘而跳出来手舞足蹈。光着身子的阿基米德当时喊的据说就是“εὕρηκαheúrēka”。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在阿基米德的大约两千年后,著名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在自己1796年7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有关他发现任何正整数可表示为最多三个三角形数的总和的规律:“EYPHKA!num=Δ+Δ+Δ”。这些前辈科学家的趣事,无疑都在激励着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们。

    选在全星系团人类都热衷庆祝的开拓者节当天来爆破作业,是GL-10937号星系的人们共同投票的结果。大家希望这个传统、具有向上意义的日子,可以祝福、保佑未来从这里走出的人们,不忘人类千年来在宇宙中艰苦开拓的传统,可以为自己和大家的生存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