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秦间客 » 第四章:儒墨之争

第四章:儒墨之争

    伏龙山的边缘有一座断崖,崖深万丈,悬如高渊,见不到底。

    断崖边竖着一块巨碑,碑上铭刻三个大字:断命渊!

    正所谓:一入渊中必断命,人间只留惊死魂!

    断命渊往内走百十来步,有两座奇特建筑,一座为斗文台,另一座为演武场。

    演武场看起来像是一枚巨型铜钱,内方外圆,正中心是一处方台,为演武使用,周围则是一圆环,供于观战。

    此刻:

    晚霞黄昏天坠日,余晖斜照西山景。

    正主未至,各大学堂的学子已纷纷坐落,将整座演武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墨堂中人个个一袭黑衣,儒堂学子皆穿青色绣袍。

    双方分别聚在演武场入口的左右两侧,相互看不上眼。

    云阳率先来了!

    他一袭黑衣绝傲,腰配铁剑,身姿挺拔,颇有墨侠之风彩。

    他的出现,让墨堂学子欢呼,纷纷朝儒堂这边发出眼神挑衅。

    儒堂不甘示弱,回瞪了过去。

    少顷,姜离也来了。

    他面容白净,菱角分明,一根木簪将长发束起,虽称不上风度翩翩,却也带着几分书卷之气。

    与云阳相比,他身上虽无凌人气势,但却有一种空谷临风的脱俗之感。

    演武的两位正主出现,让现场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喧嚣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演武场的每一个角落。

    “演武场中,仅限切磋比试,禁用利器,禁下狠手,禁伤人命,你们……都明白么?”

    方台阶梯前,一名身穿教习服的中年男子满脸严肃,认真告诫。

    从他胸口处绣的一个‘兵’字来看,他是兵家学堂的教习。

    “明白!”

    二人同时点头。

    云阳先一步登上方台,抽出腰间铁剑,静静等待。

    墨家不用利剑。

    他们的剑,与其说是剑,倒不如说是一口铁尺。

    因为他们的剑并未开刃,且比一般的剑厚了两三倍有余,沉钝无锋。

    这与墨家的教义有关。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核心思想。

    可惜,云阳距离传说中‘兼爱’的境界,相差甚远,不然,今日这场演武,便也不会发生了。

    姜离登上方台,站在云阳正面,二人对望着。

    “你不用兵器?”

    云阳问道。

    他腰间的‘铁剑’并未开锋,不算利刃,可以带上方台。

    他本想着,姜离会如他一般,用未开刃的剑来演武,然而,却见对方腰间空空如也,并未挂剑。

    姜离轻笑一声,他虽修习剑术,但没有带剑而来,只因,在他看来,这场比斗用拳头就已足够。

    “这便是在下的兵器。”

    说罢,他一只手从袖口探出。

    云阳脸色阴沉,身上的气势变得越发凌厉:“你在小看我?”

    姜离笑容不变:“云兄何不来试试,在下曾习得过一式拳法,名曰‘仁’。”

    “仁拳?”

    云阳冷笑:“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出手无情了!”

    语罢,他一跺脚,似炮弹一般窜出,快若闪电,人还未看清,他便已至姜离身前,手中铁尺挥动,向其肩头狠狠劈下!

    演武场禁下杀手,若面对真正的敌人,这一击,也许劈的就是头颅了……

    姜离面不改色,运转正心诀,霎那,世界在他眼中变得缓慢。

    他闪身,身体迅猛,避开下落的铁尺,任他一击落空。

    姜离手掌发力,斜劈错身而过的云阳,力道之大,令空气激荡。

    云阳战斗经验丰富,一尺劈空后,便快速抬起右肘,向后击去,淡淡的墨家真气环绕,与姜离手掌碰撞,发出沉闷声响。

    姜离身体微晃,云阳则被拍退数米。

    “我小看你了。”

    云阳面色冷峻,眼神也变得认真,刚才一番碰撞下,他竟吃了小亏。

    “再来!”

    云阳凌空而起,像凶戾的黑虎啃食,猛扑而下,铁尺横扫,空气都发出颤鸣!

    这次姜离没有避,近身搏斗他不如云阳,但他修为更高,入品打无品,也无需近身。

    正心决全力运转,浩然正气自体内透出,形成一道无形屏障,护住全身。

    “砰!”

    铁尺扫过,似有一道闷雷劈响,云阳倒飞而出,被弹向方台的另一侧,好在其反应敏捷,以铁尺撑地,这才没有倒下。

    “浩然正气,你儒道已入品?”云阳瞳孔微缩,满脸不可置信。

    姜离轻轻一笑,道:“云兄,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截止目前,他仅用了五分力不到。

    修行儒道,要知礼法。

    当然,若对方不识好歹,那他也只能用仁礼,来教他做人了。

    云阳脸色无比难看,万万没想到,对方天赋竟如此之高,拜入儒堂不过十日,便已养成浩然正气。

    想他身为县爵之子,前十八年习文,颇有建树,文院选生时,本以为能力压群雄,轻松摘得魁首,没想到,竟被一无名之辈超过。

    心中愤慨,但当他看了一眼姜离写的那篇‘万民说’后,便也只能忍下。

    仅此一文,他就知道,是他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于是,改习武,勤刻苦。

    本以为,可以在这上面找回自信,如今,却不成想……

    “这就是天命?”云阳心有不甘。

    儒家信天命,墨家阐述人力,两者对立,概不相同。

    但却都广泛流传,为当世显学。

    然而此刻,云阳第一次对自己所修的‘非命’一道,产生怀疑。

    他一手持尺,一手拳头撰紧。

    文道败了也就罢了,为何在修行一途,他也比不上姜离?

    “痴儿……还不醒来!”

    便在这时,一道虚幻之音传进云阳脑海。

    云阳当即心神一定,反应了过来。

    刚才,他竟对自己所修之道产生怀疑,差点因此而走火入魔,心神崩溃。

    想到这里,云阳不禁感到一丝后怕……

    ……

    斗文台高达数十丈,共七座,呈北斗七星之状,分列在山顶。

    远远望去,它就像七根巨型石柱,拔地而起,每到日暮晨曦,便会有彩云环绕在石柱间,霞光灿烂,令人心醉!

    一名中年男子卓立在其中一根石柱上,观望着下方的一切。

    伴随虚幻之音传入云阳脑海,中年男子的目光霎时便锁定了山顶某个方向,不由轻笑一声:

    “这老东西,表面不在乎,心里却比谁都担心。”

    说完,他又将目光转向演武场中的云阳,自语道:

    “的确是个好苗子,若能修持正心,将来道境可期。”

    最后,中年男子的目光落在了姜离身上,这次,他的眼神变得凝重无比:

    “云遮雾拢,一片空白,莫非,这世间真有生而知之者?看不透,看不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