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月蚀天河 » 第1章

第1章

    前尘往事如梦,斯逝者难追。

    今夕樊笼难破,惟执锋以迎之。

    -----------------

    这天下,是有仙神的。

    如若不然,地龙翻身,峰倒林摧之时,世人何以寄托两股颤颤、惊恐无措之心!

    如若不然,电闪雷鸣,江河倒悬之时,世人何以寄托负载沉浮、极力求生之情!

    如若不然,赤地千里,易子而食之时,世人何以寄托俯首跪拜、以祈甘霖之诚!

    如若不然,挥斥方遒、位极巅峰的诸多君王,何以安放长生不死的野望!

    如若不然……

    然则这世间,无人得观仙神真颜。

    古往今来,仙神只存在于口口相传的传说、志怪之谈。正史之载,并无仙神。

    世人跪拜仙神,莫过于为了对抗惶惶不可测的天灾。

    世人依照俗世的庙堂君臣、武将,臆想出天庭殿中的玉皇大帝、西王母、天兵天将……,只为祈望人间帝皇上承天意,为人世间带来秩序,带来太平。

    世人忍受俗世的诸多苦难,臆想出地府、阎罗、六道轮回……,只为盼得更好的来世之福。

    ……

    世人对仙神之说,信甚笃之。

    而能够支撑世人信仰仙神之说的,还有一项明证,那即是当今道院执牛耳者——眠云宗。

    眠云宗人御剑飞行,飘然出尘的英姿,是世人对仙神之说深信不疑最大的依仗。

    “一宗一寺一宫”,是东川大陆最为巅峰的修真门派!此话出自眠云宗初代宗主逸阳真人。

    一宗,触神山眠云宗。

    一寺,九瑶山金台寺。

    一宫,百蝶谷弱柳宫。

    而世人能够窥得一斑的,也仅有“一宗”眠云宗而已。世人对余下“一寺一宫”知之甚少,盖因这两个修真门派对俗世行走的态度与眠云宗不尽相同。

    世人对眠云宗较为熟悉,是因为眠云宗有内门、外门之分。尤其是其外门,走的是入世之道。眠云宗外门弟子源自俗世,每十年一轮遴招。艺成出师之后亦是返归俗世,大多从事镖局、武将等等行当。与民间百姓接触得多了,眠云宗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神秘感。

    金台寺僧人,踏入俗世多以行走历练之名。其僧人大多性格低调平和,非遇问询从不主动自报家门,着装又与俗世僧人无异。而世间寺庙繁浩,僧人众多,金台寺僧人如滴水流进大海,难察其迹,世人自然难于分辨。不过就算如此,金台寺在俗世名声还是极佳的。因为偶有志怪奇谈大事件尘埃落定之后,大多会有金台寺曾施以援手、力挽狂澜的传说流入民间。

    弱柳宫,则最为特立独行。其门派内皆为女子,从不收男性为徒。且其门派成员极少在俗世行走。故而世人大多只知其门派名,其余一概不详。

    有好事者,根据这三个门派的俗世态度,总结出“入世眠云宗,隐世金台寺,避世弱柳宫”这一顺口溜,民间认可者颇多。

    眠云宗从建宗时的藉藉无名,到略有耳闻,再到后来声名显赫东川大陆,离不开宗门一以贯之做的两件大事,更离不开雄霸中陆的珑璃帝国的大力推崇。

    眠云宗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向整个东川大陆宣扬“修真门派不涉王朝争霸”这个主张。

    此主张刚出,就得到了各路君王的大力赞赏,以及在俗世的极力宣扬。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王能有如此反应,想来也极为简单。

    在王权稳固时期,君王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武人这一修武阶层,尚且会影响一国安稳。更何况代表着比武人更强大战力的修真门派。他们的一举一动,随便都能动荡整个王朝。

    在王权动荡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任何一方诸侯、王公贵族,若是得了修真门派的支持,在超强战力的加持之下,问鼎天下犹如探囊取物,不值一哂。而没有修真门派支持的其它各路诸侯王公,唯能留下一声叹息,饮恨而终。

    故而眠云宗提出“修真门派不涉王朝争霸”主张,君王们都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的。这个主张完全是落在了所有君王的心坎里。这代表着一介凡人,可以不受修真者的影响,仅靠着自己的号召与兵马,可以去争取、可以去维持尘世间最高的权柄。

    成王败寇,落子无悔!

    俗世君王对眠云宗主张,那是极力支持。而整个修真界,对这一主张,又是何态度呢?修真界的态度是——没有态度。细细思来,眠云宗的这一主张,对修真界有起到任何规劝作用吗?事实上是没有的。

    原因很简单,真正醉心修真的人,一门心思全扑在突破自身桎梏,追求日月同辉,与天同寿上。这些人哪还有心思去管世间的俗事。就算是拿皇位送到他们眼前,也会被弃之如敝履。至于遇到瓶颈,突破无望的修真人,凭自己的修为就可以逍遥度日,云游四海,朝饮甘露暮赏晚霞。这不比成为帝皇困坐宫城,成日面对理不完的政事轻松太多?纵且帝皇可以餐餐珍馐满腹、日日美女相伴。而做为一名修真者,真想要实现相同享受,难道会有任何困难吗?

    因而眠云宗的主张,在修真界无人理会,就变得理所当然。

    不过,此主张在俗世获得好评如潮,对眠云宗的俗世声望乃是极大提升。

    眠云宗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俗世修了一所道观,名为守一观。守一观,一不收弟子,二不授教义。它的存在,只为了给修武界,修真界行断事之责。简单来说,是给江湖人、修真人当和事佬、断事官。从守一观敢给修真者断事,看得出眠云宗在修真界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碰上修真者来踢观,岂不是把宗门招牌给砸了。

    眠云宗对守一观这个俗世的门面,是非常看重的。观中常年有一位宗门长老坐镇。任何进观的纠纷之事,都力求公平公正,处理滴水不漏。在修武界中,风评是非常不错的。至于修真界,就反响平平。因为其它修真者,对眠云宗高坐殿堂当裁决者的行为,并不是太感冒,故而遇事前去守一观求主持公道的修真者并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守一观在俗世树立公正权威、守序为民的形象。老百姓认为自从有了守一观,各路修武者都规矩了许多,他们的生活也平静祥和了许多,这就足够了。

    守一观,坐落于珑璃帝国都城安炎城,朱雀大道南大街最繁华中心。初到安炎城的旅人,都会对守一观的坐落位置啧啧称奇。继而生出疑问,守一观莫不是珑璃帝国的国教道观?以致于建立在繁华都城中心。

    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真正对东川大陆历史了解的人,都了解守一观建成于七百多年前,而珑璃帝国建国不过二百年。从某种意义上讲,珑璃帝国现如今能有这么大的疆域,还是借了守一观的一部分势。这真要细说起来,可洋洋洒洒好多言语。简而言之,是珑璃太祖赵英(太祖赵英起于微末,原为琉璃工匠。历经艰辛、扫尽强虏之后,国号取了琉璃中的“璃”字而建立珑璃帝国)起势之时,见治下郡县里有这么一个守一观。周边乡里托观中之福,生活过得还算平乐安康。赵英认为守一观是个福地,遂在守一观周边兴建新镇,署衙、磨坊、客栈、店铺、酒肆一应俱全,愣是把守一观包围在其中。当时在百姓们看来,这一举动绝对是大胆之举,都为赵英捏了一把汗。万一惹怒了守一观道士,赵英这行为可不就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赵英却有自己的见解:守一观不涉百姓之事,继而认为不会有什么大碍。

    后续的发展,证实赵英赌对了,而老百姓们确实多虑了。守一观并没有什么举动。确切地说,举动还是有的,不过就是让观内一个小道士,兜着一筐石灰粉,沿着守一观外围框了一圈。只要百姓兴建新镇,不越过白圈,守一观都是不闻不问。不得不说,开国太祖的福缘确实不薄,在守一观四周兴建新镇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落实了。

    多年之后,赵英征战四海,平靖各地,国家版图初显,他又大笔一挥,把当初建的新镇定为珑璃国都。从此,在新镇的基础上,一座东西长四十里,南北宽三十五里的雄城拔地而起,名为安炎城。而守一观,则在安炎城的最中心地段。

    纵观赵英的征战之途,没少见他打着守一观的幌子招兵买马。而守一观的名号,也随着赵英的征途,越来越为百姓所熟知,名望越来越响。对这一行为,守一观依旧是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一场,赵英又赌对了。

    据传,赵英建立珑璃的时候,曾亲自拜访守一观,希望商讨把守一观尊为国教道观的事宜,后来却不了了之。曾有小道消息流出称赵英连观门都没进去。也有小道消息称观门是进了,只是没能面见到宗门长老。不管说法如何,定守一观为国教道观的事情没成。不过,这并不影响珑璃以东川大国自居,此为后话。

    -----------------

    日月轮回,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新的故事也不断在东川大陆谱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