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月蚀天河 » 第12章

第12章

    这十多天里,安陵雪看越多赋税书册,就越发觉“以民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可以说,她看的历朝历代赋税政策,侧面看的其实是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她有种急迫感,想要把大宁府建设成自己复仇大业的稳固后方。因为她很清楚,百姓们追随自己反叛梁殷,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恩。而恩情,并不是可以一直使用的事物,总归有消耗完的那一天。或许自己从现在起,就该着手规划大宁府的治理纲领了。只有得到百姓的真心拥戴,才能把复仇大业执行下去。

    这十多天里,各级官员武将各司其职,整个大宁府按部就班做着征伐二王子的准备。很多政务,都是军师在代劳。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该到出兵日子。

    叶同启,这个叶家老太爷赞赏有加的年轻书生,也于几日前到了侯府。军师负责考较了他一番,得到的评语是学识扎实,可堪培养。于是安陵雪就正式招揽他为书丞,平时都让他跟随在身旁,以便传达自己的指令。

    这一日,安陵雪召伊明弘到书房相商要事。叶同启在一旁做记录。

    安陵雪直接开宗明义:“军师,这些天我翻看历朝历代的赋税书册,受益良多。一个好的赋税政策,可以让一个国家逐渐兴盛;一个不合时宜的赋税政策,则可以让一个国家陷入战乱境地。我想对大宁府的赋税体系做一些修改。”

    “愿闻其详。”伊明弘从安陵雪讨要赋税资料时起,就已有心理准备。因此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此时只想好好看看安陵雪从书本账册中悟到了哪些心得。

    安陵雪正襟危坐,缓缓出声道;“我父亲治理大宁府时期,对手是敌国洛流国。当时的赋税模式是,越是危难时刻,赋税越高,征发的民力越多。大宁府百姓都知道,上缴的赋税是用于对抗敌国,更是用于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说毫无怨言,总归是积极响应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是我为了一己之私,要求大宁百姓随我揭竿而起,去对抗梁殷这个庞然大物。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复仇的路上,必须不停攻城略地,不停积蓄势力。而这些,要耗费庞大的军力、民力和赋税。如今大宁百姓愿随我反叛梁殷,是为了心中的一腔正义,也是为了回报我父亲的恩情。但这正义、这恩情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年?”

    安陵雪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当战争持续不停的时候,百姓们会厌恶、会迟疑、会退缩。到那时,我的复仇大业,还能否继续下去?这是其一。其二,我身为大宁的最高长官,实在不愿加在百姓身上的赋税越来越重,更不愿百姓掏光家里存粮,派出最后的青壮随我征战,最后却一无所得。”

    “我想修改赋税模式。我想修改军功模式。”

    伊明弘点点头,赞赏道:“郡主你对当前大宁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潜藏的危险能够提前察觉,可谓聪慧。对从属于你的大宁百姓,有回报他们的想法,可谓仁义。”接着,他发问道:“却不知郡主想如何修改,以何律令为主旨呢?”

    “我想以‘易律’为蓝本,修改和增删赋税模式、军功模式。”安陵雪斩钉截铁说道。

    此言一出,伊明弘大受震撼。连叶同启也停下抄写的工作,抬头看向安陵雪。

    “奖励耕战?”伊明弘问道。

    “不错!”

    “军功授爵?”

    “不错!”

    “嘶”伊明弘吸了口气,一时思绪万千。

    东川大陆,曾经存在一个易国,它如同流星一般,在历史长河闪亮划过,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伊明弘字斟句酌地说道:“郡主你可知道,易国的律法,效果卓越,但反噬亦凶猛。后面的很多朝代,都效仿改良过‘易律’,能传承不断的可是一个都没有。”

    “我懂得的,军师。很多朝代,都是在王朝后期改弦易辙,积重难返才失败的。我们考虑这么长远没有意义。现在首要考虑的是,怎么打败梁殷,怎么回报治下的百姓。”

    叶同启此时也忍不住感叹道:“王朝兴衰,岂是一本律法就能左右的。只要对当下的百姓有用,就是好的律法。”

    伊明弘捋着胡须,犹豫了良久,最后叹了声道:“也好。没有律法能用上几百上千年而不做更易,我们就不必庸人自扰了,只管做好当下。”

    见说动了军师,安陵雪很是欣喜。她趁热打铁说道:“我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现行的基本赋税不变,佃租、兵役、劳役等等亦不变。只在加征赋税这上面做修改。”

    “如何修改?”伊明弘适时提问。

    “加征赋税,以前都是无偿的。现如今大宁府要向外扩张了,可以修改为‘期易’方式。大体是用钱银购买,用实物交换的方式。”

    “郡主,我得提醒你一下,现在大宁府的钱粮存储都是不多的。”伊明弘出声提醒。

    安陵雪摆摆手,不在乎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要说的‘期易’,跟直接采买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期’字上。你们不是说百姓家里有余粮,大家族粮仓也有不少存粮吗?我设想是这样的:到了加征赋税阶段,我们就以采买或者交换的方式,收取百姓和大家族的余粮。这个采买,就是直接用银两购买;这个交换,就是用打下来地盘收缴的粮食交换,或者用打下来的官方田地交换。我们不管是付钱还是给粮给地,都是有滞后性的。”

    伊明弘和叶同启都瞪着双眼,震惊于安陵雪的天马行空。但细细思来,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伊明弘沉吟了半晌,微微点了点头道:“值得一试。如此操作,算是交易,不再是以前的无偿征收。百姓们会更愿意接受。不过细节可得好好斟酌把关才行。”

    叶同启圆珠子骨碌一转,出声道:“郡主,军师,卑职初涉政务,暂时没多少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如由我扮演百姓,大家族一员,从他们的立场来提出疑虑和难点,看这‘期易’能否走得通?”

    安陵雪点头道:“可。新出的法令,总归要经得起推敲,让所有人信服才是。”

    叶同启得了肯定,大受鼓舞。他想了一会,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郡主说这‘期易’,我们的兑现存在滞后性,这个要怎么让老百姓,大家族相信我们真会兑付呢?”

    “这个要靠侯府、各府衙的公信力做为背书,各级吏员要向百姓们宣贯到位才行。”

    “用银两购买,用收缴的粮食交换归还以前‘期易’的粮食,都好操作。现在问题是用梁殷地盘上的官方田地交换粮食,该是怎么一个标准呢?”

    “假设百姓一亩地岁收一石半粮食,那定个标准,比如收取百姓一亩地5年或8年或10年的产出,到时候直接置换梁殷的一亩地给百姓,抵换粮食。这个具体的数值,得让吏员们好好算算。”

    “大宁百姓,在大宁府耕地,换的田地远在梁殷,没法同时耕种怎么办?”

    “到时移民迁居。留在大宁府的百姓,在当地补足田地亩数;愿意迁居梁殷的,除补足田地亩数外,还要额外分发一定田地。”

    “大家族,存粮都较多。如果他们出借大量粮食,到时岂不是个个都能换回大片田地?”

    “嗯,这个问题好。得想个办法避免出现这个情况。既要不打击老百姓的积极性,又要不给大家族大肆获得田地的机会,得好好思考才行。”

    “可以设置大家族出借粮食的上限,不成,这等于明着打击大家族,不妥当。”伊明弘出谋划策道:“这样,设置一个定额。一家出借粮食超过这个定额后,继续出借的部分,能置换的田地就等比例减少。出借的越多,超出部分能置换的田地就越少。”

    “那如果大家族表面上分家,暗地里依旧大肆收拢田地呢?”叶同启追问道。

    “这个问题不大,分家后,田地就掌握在不同人手里了。我们只要同步公告获得的置换田地,一定期限内不得交易买卖,就能限制大家族兼并土地。”说到这里,伊明弘提出了另一个议题:“郡主,你准备征伐二王子,可想好了如何处置裕和镇的那些大家族以及百姓吗?”

    安陵雪一头雾水,不解道:“我为父报仇,只诛首恶。为何要迁怒那些大家族、百姓?”

    伊明弘解释道:“他们的罪行,是支持二王子。如果这种行为不受到惩处的话,他们会毫不顾忌地为二王子驱使,毕竟二王子近在咫尺,能够威逼利诱他们。”

    安陵雪眉头皱在了一起,这与她的初衷相违背。

    伊明弘继续解释道:“郡主无需介怀。郡主想轻拿轻放,也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们的罪行,得先落实。还有另一个原因,使得我们必须对裕和镇的旧有阶层进行洗牌。郡主想行‘期易’,就算把裕和镇的所有官方田地都拿来换粮食,也是不够的。最起码,我们得把裕和大家族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虽然不是很情愿做这等恶人行径,但安陵雪也理解与人为善只会使自己束手束脚。因此她纠结了一会,也就释然了。念头转换过来后,她也能思考相关的律令,不确定地道:“如此的话,裕和镇的大家族和百姓,就可以算是戴罪之身。比如百姓需要两年劳役,才能解除罪行,或者上缴一定钱粮来解除罪行。普通兵士需要五年劳役,才能解除罪行,或者入役我大宁军,斩敌首级一颗抵两年劳役。等他们罪行解除,就算是清白之人,与大宁百姓同等待遇?”

    “善。郡主的提议很好。”伊明弘点评道。

    “如果裕和的百姓惧怕我大宁军,潜逃他乡呢?”叶同启开始扮演起裕和的百姓来了。

    伊明弘赶紧止住叶同启的话头,摆着手道:“停。今天郡主与我们只是相商赋税律法大的框架,军功授爵这个议题甚至还没谈论到呢。至于赋税律法、军功授爵令如何成文,那得是召集府县官吏齐心协力,细细完善才行。你的各种疑虑,到时再提出来逐一解决吧。”

    “喏。”

    安陵雪补充道:“叶书丞,你今天就拟个告令,把赋税、军功改革的计划,晓喻各府县。让各府县开始着手准备修订起来。虽然这次讨伐二王子,暂时还不用加征赋税。但赋税律法、军功授爵令改革是头等大事,得提早筹备。”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