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月蚀天河 » 第21章

第21章

    几日后,军政大会如期召开了,大宁府、大宁军、裕和镇的所有重要官员、将领都列席其中。主持大会的是军师伊明弘。此等大事,安陵雪必然是要出席的。不过她冷着脸端坐首位,让大会刚一开始就显得很肃穆。

    这几天,安陵雪与伊明弘没再见面。因而大会开始的时候,伊明弘先请示安陵雪按何章程开始议题。

    安陵雪板着脸说道:“你就按写的纲要逐条给与会人员讲解,我认为不妥的,会出言否决!”

    听了安陵雪的话,伊明弘顿觉压力扑面而来。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好硬着头皮拱手应承下来。

    他清了清嗓子,面向堂中坐着的众官员、众将领,朗声道:“会议之前,我先向诸位介绍一下当前的局势。”他挥了挥手,4名兵卫抬着嵌有巨幅地图的木架子摆到堂首右侧。众人瞧去,赫然是梁殷、洛流、昭昌都包含在内的山川河流疆域图。

    待兵卫退下去后,伊明弘走近地图,指着疆域图靠南的位置点了几下:“我大宁府、裕和镇在这个位置。”

    说完,他手指在西面和远处西北面分别划了两个大圈:“这是洛流国和昭昌国。”他转过身来,面向众人道:“根据探马回报,洛流与昭昌,目前正处于全面战争。昭昌国的兵锋,已将洛流大半国土纳入囊中。但由于昭昌粮草供应的问题,目前大战陷入拉锯胶着状态。预测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国都会处于相持对峙中,他们是顾不上插手梁殷这边的战事的。也即是说,大宁府的西面,没有敌军威胁。”

    稍稍停顿了一下,待众人消化完消息。伊明弘又点了一下裕和镇东面的一小块区域:“这是嘉余镇。守将名为田兴,执掌嘉余军。田兴在前梁殷王上薨后,投效了大王子。因为嘉余军最首要的任务是为梁殷镇守东面国境以及巡守惠河,所以大宁军不找他们麻烦,他们都要烧高香谢天谢地了。至于他们主动撩拨我等,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嘉余镇再往东,就是昭昌国和婉国的地盘了,目前还处于和平状态,所以对我们来说,裕和镇东面暂时是安稳的。”

    分析完东西两面的局势,伊明弘手指指向北面,着重点了几下:“这是梁殷大王子的地盘,大王子目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据探子回报,大王子继位之后,丞相蔡恒的实力大涨,他似乎不满足于都城大权在握,开始插手地方将领的任用,以致于其它派系的王公大臣抱团取暖,共同抵抗丞相的揽权。目前梁殷朝中比较混乱,地方将领也不是完全对大王子的调度言听计从。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大宁军打了几场大仗,拿下了裕和镇,而大王子那边迟迟不见动静的原因。”

    伊明弘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目前我大宁军得了几场大胜,士气正旺。而大王子那边还在努力将地方将领的权利收拢起来。以我的估计,大王子近期不敢轻启边衅。因为只要他败上一场,他的威望必遭削弱,这对他后续掌控军队是非常不利的。”

    “也就是说,近期北面暂时也是安稳的。”伊明弘捋着胡须大胆预测道。

    最后,他指着大宁府、裕和镇的南面:“至于南面,是崇山密林。翻过这些山林后,才是梁殷四大世家的封地。山南山北,两地仅靠着一条山间小道连接起来。想要兴起战事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介绍完这些局势,伊明弘看着在座的所有人员,神采奕奕地总结道:“大宁府、裕和镇外部,目前是难得的平稳环境。此时正是我们的良机,该当好好利用起来,尽快积攒民力军力,在这乱世中谋得立身之所,闯出一番天地。”

    听了此番介绍,堂中众人嗡嗡声议论起来。伊明弘也不阻止,先让人将疆域图撤了下去,然后才重咳一声,将众人的视线拉回到自己身上。

    “接下来,先通告裕和镇抄家大案和后续处理!”伊明弘侧身偷偷瞥了一眼安陵雪,见她没什么表示,就继续说了下去:“原裕和镇裨将军何正、朱安郡何家、丘桥郡范家、丰阳郡刘家,包庇梁殷乔氏,对抗大宁军。兼裕和百姓鸣冤控诉以上家族鱼肉乡里、欺行霸市、巧取豪夺百姓田地和产业、挤占官职以权谋私,大宁军已对以上家族抄家,族内成员下狱待判。如今对所查抄之物进行处置。”

    堂下众人全部静静听着。何正及其外戚几大家族被抄家,他们早已经知晓。对此,他们不敢有任何意见。现在伊明弘把这件事拿到大会上来说,表明后续的处理,要在场的众人协助处理。

    “何家、范家、刘家所占的百姓田地、产业,如实归还百姓;何家、范家、刘家名下原有田地、产业,悉数分封给大宁将士。”

    伊明弘说完处置方案,侧身朝安陵雪躬身,等待安陵雪的示下。安安静静的大堂内落针可闻,良久才响起安陵雪清冷的声音:“准!”

    在安陵雪表态后,堂中的气氛才开始活跃起来,各官员交头接耳。归还百姓田地、产业的任务,肯定是落在他们肩上。大宁军各将领,则是喜笑颜开,这犒赏一下,先不谈或多或少,起码郡主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伊明弘其实非常担心安陵雪在这次大会上弄出一些意外状况,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各项关联策略。在得到安陵雪的应允后,他才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伊明弘拍拍手,让堂中安静下来:“归还百姓田地、产业的事宜,交由裕和镇各府县主官处理。具体如何落实,你们拿定细则,大宁府不做干涉。但有一条要向百姓提前声明:凡冒名、虚报者,一经查实,抄家论处。凡官员以权谋私者,一经查实,抄家论处。”听到如此严厉的惩罚,各官员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肃容应声。

    “咳!肃静!”伊明弘整顿会场秩序,待众人都安静后,他继续出声道:“接下来,开始本次军政大会的正式议题。”

    “现在宣布第一件军政方略,裕和镇归入大宁府。大宁府今后下辖卢云、定潼、淮丘、裕和四镇。”

    众人都安静听着,对合并一事毫无波澜。自大宁军控制住裕和镇之后,合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第二件军政方略,执行原三镇少部分百姓迁居政策。”

    “大宁军士的原有土地,都在大宁府。此次犒赏,分封土地悉数在裕和镇。军士之家不可能两头耕种。有鉴于此,大宁府实行新增赋税法中关联鼓励政策:大宁原三镇百姓可以迁居裕和镇,原有大宁三镇田地可按照一定比例置换裕和田地,具体兑换规则参考法则条文执行。”

    “此条策略,需要大宁府四镇官员共同配合执行,一起做好百姓的迁出、迁入的交接安置任务。”

    “第三件方略,解散裕和军,撤销裕和军大营。新组建大宁镇守军3万人,驻地分设卢云、定潼、淮丘、裕和四镇府城城郊。另,大宁军增补2万人。”这个裁撤安排,明显是要确保裕和镇军权在安陵雪掌控之中。而大宁军与大宁镇守军进行区分,则表明安陵雪不会停下对外征战的脚步,故而分成进攻、防御两个职责分明的部队。

    “关于第三件方略,解散的裕和军士、裕和镇百姓可参加大宁军、大宁镇守军招选考核。在军中有杀敌功劳者,一颗首级抵两年劳役。各裕和官员要做好告示,通晓裕和各地。”

    “第四件方略,裕和镇各府、县、郡主官,平调至大宁原三镇任用。裕和镇各府衙役,重新考核后任用。”

    “第五件方略,大宁军设立军情司。大宁军探马、密探皆受军情司直接指挥。”

    伊明弘远远指了一下叶同启:“首任军情司最高长官为叶同启,职位校察使。”

    叶同启一脸懵站了起来:“我?可我没有管理探马、密探的经验啊!”

    伊明弘笑着摆手让他坐下:“无妨。新设立司职,都是从头开始。你回去后写张条陈,言明你自己的筹划,报于郡主定夺即可。”

    关于这个方略,伊明弘一方面是出于自己承担太多政务,有减轻身上负担的用意。另一方面,则是近期与安陵雪的关系较为紧张,有退让避嫌的用意。毕竟让安陵雪直管军情司,可以掌控外部、内部多方消息,减免不必要的猜忌。

    在座的不少将领,都露出艳羡的神色。军情司,以后在大宁军内部必定有很大的话语权。

    “第六件方略,大宁府新设叙功司。大宁军考功郎、府县吏房转归叙功司直管。叙功司负责军队将领、府县官员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

    “首任叙功司最高长官为崔锐,职位叙功使。”

    “啊!”崔锐赶紧站了起来向安陵雪行礼,“感谢郡主的赏识与信任。我必定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之事,为郡主分忧。”

    安陵雪轻轻点了下头,示意他坐下。

    待崔锐坐下后,伊明弘微笑着说道:“崔锐在任考功郎时兢兢业业、不偏不倚,加上在前段时间的军功授爵令初稿拟定中出谋划策、助力良多,升任叙功使是适合的。”

    “而且就是看中你在军功授爵令初稿拟定中的突出表现,有件大事要交给你办。你上任叙功使后,第一件要务是起草大宁官员、百姓的功劳评定细则。这个细则,要把官员安民护民、劝课农桑等职责表现拟定标准并制册,要把百姓纳赋服役、助邻睦乡等表率行为拟定标准并制册,以年为周期评定功劳,最终与军功授爵令并轨,一同受赏。”

    话音一落,堂中官员立刻热闹起来。这个策略,是非常利好他们这些官员的。只要尽忠职守,管理好治下的百姓,为官者就有很大可能获得军队才享有的军功授爵令同等的封赏。这能极大地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步好棋。

    崔锐非常清楚这是一件高难度的差事,但刚被提拔,总不好就撂担子说干不了,他只得苦着脸应承下来。

    “第七件方略,大宁官员、百姓功劳评定细则通过后,军功授爵令正式实施。”

    这回轮到大宁军将领们喜笑颜开了。

    待堂中热闹气氛稍减后,伊明弘才拍拍手,继续公布方略。

    “第八件方略,大宁府新设都察司,负责监察、弹劾大宁府官员,整肃纲纪。”

    “首任都察司最高长官为高铨,职位都察使。”

    高铨起身领命,躬身拜谢安陵雪。

    伊明弘见安陵雪没有出声反对,就继续接着讲述安排。

    “各府衙门口,按惯例都置有登闻鼓,供百姓鸣冤之用。都察司设立后,需仿照登闻鼓旧例,在司衙门口放置赤血鼓,供百姓控诉官员不公不不法之用。另外,都察司不可能事事巨细,处理所有的官员不公不法之事,府衙依旧得承担解决百姓日常诉求的职能。只有百姓求告无门、无路可走时,放可去敲赤血鼓。之所以取名赤血鼓,是因为一旦鼓响之后,原告、被告至少有一方要上刑场斩首示众。这一点,各官员一定要跟百姓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伊明弘的话语,犹如寒风一般,吹向堂中的所有官员,不少人内心打了冷颤。从都察司的设立来看,大宁府对官员的为官要求可是异常严格,整肃官场的决心足够坚决。

    而都察使的人选定为高铨,其中的警示意味不言而喻。高铨,从裕和镇小小的都伯,突然骤得高位,官至都察使,只能说是恰逢其会。伊明弘非常清楚,高铨在斩下何正头颅的时刻,就已正式与裕和镇所有官员决裂了,他不可能再被裕和官员所接纳。另外,高铨与原大宁府三镇的官员互不相识,是最不可能被他们收买的人选。

    都察司的职能,天然与所有官员对立。高铨在大宁府毫无根基,要坐稳都察使职位,只有一个选择:为安陵雪奉上自己的忠心。这意味着,高铨必须一视同仁,严查所有官员的不公不法之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官员内心惊惧不已的原因。

    “第九件方略。大宁府四镇,即日起开启为期半年的官员自首从宽政策。凡在此期间,主动交代以前所犯罪行的官员,经叙功司、都察司联合审理后,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于申斥、罚俸、降职、收监、贬官、抄家惩罚中的一种,绝不会升至斩首之刑。半年期满之后,经百姓检举、告发的官员,都察司按律处理,决不轻判。”

    不少官员,听了这个政策,有些身子发抖,有些则如鹌鹑一般不敢异动。伊明弘在上首,把好些官员的表现都看在眼里。

    他内心微微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安陵雪取了二王子乔翰哲的首级之后,就对裕和军民轻轻放过,以致于大宁军的犒赏严重不足,他也不会如此着急祭出这个手段。这个时候搞这一出,会拖慢稳定裕和镇的节奏,甚至会引发一些小骚乱。因为裕和官员,必定跟各郡县的家族关系紧密,这些人不可能引颈就戮的。但不从那些或尸位素餐、或大肆搜刮的官员的口中夺些钱粮、田地出来,仅靠裕和镇的官田和何家、范家、刘家的遗产,大宁军的封赏总归是不大够。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大宁军军心稳固,裕和镇的稳定慢一些就慢一些吧。伊明弘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本人伊明弘,在处理何家、范家、刘家的不臣之举应对上,存在罔顾律法、非判而罪的重大过错,在此向叙功司、都察司自首,请求处罚。”

    此番话语,是伊明弘临时起意说的,呈报给安陵雪的纲要上并没有这些。

    安陵雪听了伊明弘的话语,微微愣了一下。待她思索一会后,面向堂下众人,不着痕迹轻轻吐出了“准”字。

    崔锐、高铨见安陵雪表态,拱手应承接受伊明弘的自首。

    经历完这些,这场军政大会也到了尾声。伊明弘嘱咐各将领、官员要好好落实此次大会的方略,然后宣布散会。

    散场的时候,安陵雪特意让伊明弘和秦栎留步,她有事情要交代。

    空旷的大堂上,剩安陵雪、伊明弘、秦栎三人安静坐着。留人的安陵雪低头沉思,一直不言语,搞得堂中气氛有点尴尬。

    秦栎是知道安陵雪与伊明弘近几日有理念上的矛盾的。一方大将,再怎么不过问政事,但消息渠道多,总归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的。

    秦栎此刻就在椅子上不安地扭了扭屁股。他极力想出声说点什么,好消解安陵雪与伊明弘之间的矛盾或者说误会。但武将直来直去的性子,要说些劝解之言,可比抽刀子砍人难多了。更何况安陵雪跟伊明弘的理念差异,还没到明面上的地步。他作为外人,更不好直接说破。因此他急得抓耳挠腮,却想不出半个词来。

    反观两个当事人,安陵雪低头沉思,伊明弘气定神闲,涵养功夫不相上下。

    “你身体不舒服吗?”伊明弘见秦栎动来动去,出声询问。

    “啊?没……没有。”秦栎尴尬回答。

    两人的对话打破了堂中的寂静。安陵雪因此也停下思考,抬起头来。她缓缓看了看堂中两人,说道:“我准备动身启程回大宁祭拜我爹。留下你们,是想叮嘱一声,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俩要分别管好政务和军务上的事情。”

    “应当的!”

    “属下分内之事。”

    两人分别应承下来。

    安陵雪看了看伊明弘,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件事情。你们没什么事就退下罢。”

    伊明弘拱手道:“属下倒有件事情要提醒郡主。”待安陵雪、秦栎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后,伊明弘才不急不慢地继续:“接连几场战事,大宁府官员一直都在忙着筹集和运送粮草的事情。定北军俘虏一直处于关押状态,还没来得及分派出去服劳役。接下来,四镇官员又要调任,上任后肯定是熟悉新镇的政务,短期内难对这些定北军俘虏做劳役安排。郡主回乡祭拜侯爷的路上,不妨考虑考虑如何安置这么俘虏。”

    安陵雪眉头皱了起来,伊明弘不提这事,她完全不记得还有这回事。而且这次伊明弘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反而让她自己想。这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一下。

    当下安陵雪也不含糊,答应了下来。见两人都没什么事后,她先行离开了。

    恭送安陵雪离去后,秦栎直直盯着伊明弘问道:“军师,你刚才的话,我怎么听着好像要为难郡主一样?你有点僭越了啊!”

    伊明弘捋了捋胡须,嘿嘿笑道:“我故意的。”

    秦栎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快说来听听。”

    “郡主最近的一些举措,没有全盘考虑清楚就下令了,搞得大宁军很是被动。”

    “你是指梓阳城的百姓处置那件事?”秦栎小心翼翼地问道。

    “对。从侯爷之女的身份看,只要乔氏王族的人头,郡主的做法说不上有什么错处。但从一方诸侯的身份看,郡主的做法就有失偏颇了。说到底,郡主她还没完全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我们做下属的,有时候要点拨一下。”

    秦栎听后砸吧嘴,有点疑虑道:“话是这么说。但郡主还年幼,一下给这么大压力合适吗?军师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伊明弘摆摆手:“无妨的。郡主她只有自己独立思考怎么处理问题,感悟才会深,才能更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