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码农之死 » 第十章 往事 - 谁的机会

第十章 往事 - 谁的机会

    中国分公司突然要求所有技术部门的人员参与两项活动,一个是专利申请,一个是技术文章撰写。

    作为一家IT技术公司,这家企业遍布在全球的技术人员每年都会申请大量的专利。但是今年中国分公司大概是因为提交数量不及往年,竟然要求CIO所属的部门也要参与这项活动,具体要求是每个小组都要提交专利题目,而且李羽白这个级别的部门经理也需要参与,他可以任选一个下属小组参加。

    而那个技术文章撰写也是为了中国分公司的一项业绩。为了推广公司的产品,吸引潜在客户,中国分公司专门开通了中文技术网站,希望引起行业内技术人员的关注,打造一个公司产品备受欢迎的氛围。但苦于网络上与自家产品相关的技术文章不够丰富,于是负责的部门便打起了中国区技术人员的主意,他们通过中国分公司高层给各个部门也下达了相关指标,要求每个小组都需要发表至少一篇文章。

    这两个活动都与张红雷部门的日常工作并不相关,但来自中国分公司上层的命令也必须完成,不容置疑。唯一的动力是,这两项活动的参与者,如果提交了有效专利,或者文章通过编辑审核成功发表,都可以获得一笔奖金。

    张红雷接到了上级命令,就交代给了下属一线部门经理,于是李羽白和他的部门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觉得人多力量会更大,也许是因为不想让贾承孰一个人被落下,李羽白也邀请了贾承孰一起参与这两项可以发挥员工创造性的活动,贾承孰当然也赶紧答应。

    不过到底怎么入手,大家都没有经验。

    部门讨论会上,针对专利申请这个活动,Joanna先是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想法可以申请专利?专利又该怎么写?”

    其实不只是Joanna,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疑惑。专利这个东西,听起来就很高冷,印象里应该是属于研究室里的产物。而如今在座的都是软件开发相关的人员,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日常工作并不能迸发出什么专利的火花。

    李羽白之前也有过同样的困惑,不过他在召开会议之前已经提前做过功课专门去请教了产品研发部的同事,因此对专利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正准备把学来的知识分享一下,这时候段朗举起了手并清了清嗓子对着李羽白问:“我能说两句吗?”

    “当然可以。”李羽白不知道段朗要说什么,他只是猜测大家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不如先给每个人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把自己的疑问先说出来。

    得到了李羽白的许可,段朗开始了发言:“关于专利,我在之前的公司的时候有一点了解。但我要先声明我本人没有参与过书写专利,这是我从其他部门同事那里了解的。”

    稍微顿了顿,段朗接着说:“专利,主要是去保护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实现某个功能而做的技术方案上的创新,而不是去保护某个新功能。”

    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段朗觉得还需要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略一思索便想出了一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的实例:“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开始用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多点触控功能,而在此之前的触屏手机,每次只支持屏幕上一个点位的触摸操作,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看见大家都在点头,于是段朗继续解释:“那么这个多点触控当然是比之前只支持一个点位的操控要好得多,可是,这个功能本身并不足够构成一个专利的申请。当你想出了这个更棒的功能,你需要继续研究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更棒的功能,给出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然后拿着这个方案去申请专利。”

    段朗说完便停下来等待大家的反应,他明白大家需要思考一下,消化一下自己刚才这番话。

    贾承孰这时候开了口:“那是不是一旦你不仅想出了一个很棒的新功能,而且还找到了方案,接着申请了专利,从此以后别人就再也不能做多点触控了呢?”

    “不是,别人如果用不同的方案实现了多点触控,那他就可以推出自己的产品。而且他也可以拿自己的方案去申请专利。”段朗其实就在等这个问题,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觉得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能理解专利的本质了。

    李羽白这时候很满意,他本来想分享的也就是这些,不过段朗给出的具体例子更加生动地解释了专利的知识,效果极佳。

    然而刘强明依旧还有疑问:“那现在智能手机上这种两个手指一起操作可以缩放屏幕的操作算不算专利呢?”

    段朗刚想回答,突然又转过了一个念头,就转过头笑着问贾承孰:“贾承孰你觉得这算不算?”

    贾承孰心里先是问候了段朗一遍,然后开始回想段朗刚才说过的每一句话,稍微思考了一下,犹犹豫豫地回答:“两个手指缩放屏幕,应该属于一个功能。这个功能首先当然是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但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还要加上缩放手势的识别,所以如果你有自己的识别方案,那么就可以申请专利了。不过这拦不住另一个人用自己的方案去识别缩放手势。”说完贾承孰有点不自信的看着段朗等待他的判决。

    “对了!”段朗很高兴,因为这说明自己刚才说的,确实有人真的理解了。

    张杰这时候抓住了一个漏洞:“那方案这个东西岂不是随便做点变化就可以算是与之前的不同了?那申请专利还有什么用?”

    段朗赶紧补充说:“哦,这里我还得解释一下,一个新专利的方案,必须避开之前已有专利的技术点。比如说咱们的一个专利里的方案,一共有十个技术点,这时另一个人也想申请专利,他的方案里有五个专利点与咱们的重合了,那他的专利里就必须放弃这五个点的权利,以后他的产品里如果用到了这五个点,就必须得到咱们的允许。”

    “那也就是说方案最好完全不同?”张杰想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

    “也不完全是,比如一个不常见的情况下,你的专利只是把我的专利里的某一个点做了变动,有了这个变动点,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都更加棒了,你当然可以就这个点申请专利。”段朗看张杰点点头,又接着说:“但是你需要考虑一下商业上这样做是否划得来。我如果不愿意跟你合作推出这个更好的新产品,那你的专利就不能变现。那你要么就得等我的专利到期,要么你就得开出我愿意接受的条件,否则这个专利也就仅仅是个专利而已。”

    回答完这个问题,大家终于彻底理解了专利是什么。不过Joanna立马抛出了下一个问题:“那这么厉害的专利,咱们哪写得出来啊?咱们哪知道写些啥啊?”

    确实,作为一帮CIO开发团队的程序员,怎么知道要申请什么专利呢?看起来专利是要为公司带来新业务新客户逼死竞争对手称霸市场的。可对他们来说,尽管他们维护的系统里有给外部客户提供的功能,但是没有人真正与外部客户接触过,也不知道公司卖给外部客户的产品和服务的细节,更不要说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提供的是什么产品服务。没有对外部的认识和理解,怎么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时候李羽白知道该自己发言了。

    “我解释一下,我们申请的专利也不是一定要为公司带来立即可见的收益。专利也可以是公司进行防守的一种手段,比如公司申请某个专利并不是为了使用该专利进行产品开发赚取利润,而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利用该领域的专利垄断市场。”

    听完李羽白的解释,大家还是觉得太难,谁知道竞争对手要进攻哪个领域呢?

    看着大家一脸疑惑的表情,李羽白实在没了办法,终于放出了上面要求的最后底线:“如果实在找不到跟公司所在市场有关的方向,咱们也可以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只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方案就可以。”

    听了这话,大家才感觉有了一点希望,段朗特意又确认了一下:“只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方案实现的都可以,是吗?”

    李羽白笑了笑点点头,算是确认。于是段朗把趴在桌子的上身靠回了自己的转椅,盯着天花板,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接着Joanna又开始打听起技术文章的事:“那技术文章这个事,又是些什么要求呢?”

    “写文章这个就比较直接了,只需要写跟公司产品相关的技术文章就可以,比如使用产品的某个功能或者特性,解决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诸如此类的。”李羽白觉得技术文章应该不难。

    大家的反应也确实如此,刘强明舒了一口气说:“那这个不难啊,找一个咱们解决过的问题不就可以了?贾承孰你上次解决的日本人的那个问题就可以拿出来写吧?”

    贾承孰笑了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他也觉得技术文章应该很容易写,但他不觉得一个书签功能有什么好写的,实在拿不出手。

    这时候段朗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李羽白有点犯难:“那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既写技术文章又写专利申请呢?”

    李羽白早就想过有人会问这个问题。他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可以的话,大家都会选择写一篇技术文章,避开专利申请这个不容易出成果的挑战。

    他略一犹豫,但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说实话,不是!上面的要求是每个人都要参与,底线是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一篇技术文章和一个专利申请,专利申请不一定要通过,上面也知道成功申请一项专利是有很大难度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一直没有发言的王荣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咱们可以一起来写技术文章和专利嘛!”

    李羽白明白王荣这句话的意思,但王荣关心的点和李羽白并不一样。专利这件事虽然并不要求一定有成果,但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并书写出来仍是必须。李羽白担心大家都会把重心放到技术文章上去,专利反而没人无人认领。因此以小组为单位来负责,虽然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是怎么保证小组能完成指标,尤其是专利指标,还是需要着重澄清一下。

    “对,我们是可以一起写。而且尤其是专利,每个人都单独写很可能什么成果也出不来,有人一起讨论其实更好。“李羽白停了停,接着问道:“那咱们部门两个小组,要交两篇技术文章,两篇专利申请。大家觉得是不是就按现在的两个小组来划分任务呢?”

    “也只能这么分了吧?”吴晓文没太理解李羽白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不按现在的小组分,还能怎么分?

    “其实我是觉得技术文章可以按现在的组来分。但是专利这个事,我认为需要每个人先提交一个想法,由大家讨论选出最可能成功的两个,再按照大家的兴趣,看每个人愿意参与哪个,然后来分组。”这是李羽白早就盘算过的主意,推进工作他确实很拿手。

    听到每个人都需要为申请专利提交想法,大家都犯了难,只有段朗立刻答应:“好!这样可以!”

    王荣看出来段朗似乎成竹在胸,就试探着说:“哎呀,看起来段朗已经有想法了呀!”

    段朗知道不只是王荣,其他人也都在期待地看着他,他也很痛快的不卖关子:“嗯,是的。刚才羽白说平常生活中相关的也可以,我就想到了现在我用的智能手机的解锁屏幕功能。滑动解锁是很方便,但是我觉得需要去拖动滑块还是不爽,我在想能不能识别我们手拿着手机做出的动作来判断用户意图,从而自动解锁。”

    “这个可行吗?”李羽白问。

    “应该是可以的,手机里安装了很多位移传感器,关键是怎么用传感器数据识别用户的动作,而这正是我们要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

    段朗这么一解释,大家都觉得确实是个可以用来申请专利的好主意,贾承孰正要开口赞叹一下段朗聪明的脑袋瓜,王荣却抢先说道:“诶,这是个goodidea嘢!要不我就参加你这一组吧?”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王荣又下了结论:“我就参加你这一组,就这么说定了哈!”

    “我也参加你这一组!”Joanna反应不算慢,赶紧也抢了一个名额。

    剩下几位男士面面相觑,刘强明带点玩笑地说:“你们女同志不能这样啊!咱们要每个人提一个idea再分组的,你们这就把名额都抢了啊?”

    两个女同事只是嘻嘻嘻的笑,并不接他的话。

    李羽白不是很喜欢王荣带头抢名额的表现,只好强调说:“咱们还是要每个人都动脑筋想一个idea供大家讨论,不能光想着等靠拿。”

    接着他便打算结束今天的会议,把分组的事情先放一放再说,于是就问大家:“大家今天还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讨论的吗?”

    “我有。”说话的是贾承孰。

    刚才贾承孰看着几个人的表现,并不在意谁在抢什么名额,反正自己等着被分组就好。

    而且贾承孰自己也有一个想法,他还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说不定可以同时用来书写技术文章并申请专利,只是他还没想得透彻,不是把握十足。

    李羽白这么一问,贾承孰就不再犹豫,干脆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