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列国风云录 » 第四十八章 条件

第四十八章 条件

    何郭的胡子不长,只有下巴上的一小撮。他总是在思考的时候习惯性地揪一把自己的胡子。但他此时用手指把自己的小胡子一卷一卷的,却不是因为思考,而是表演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只见他开口道:

    “胡大哥,说来惭愧,我的上司派我来之前,压根就没告诉我前线的战况。我冒昧问一句,胡大哥口口声声说你们打了大胜仗,那为何又要主动来我们这求和呢?”

    胡节山叹了口气道:“怎么?打了胜仗就不能求和了?老胡和你说句实在话,俺们本意不想打仗。我这个人不讨厌梁国人,我们那的主帅也不讨厌梁国人。都是两肩膀顶个肉球的人,哪来那么多分别?一场仗打下来,血流成河的,诶,叫人看着心里都难受啊!”

    何郭摇头道:“胡大哥说出这番话,看来是不诚心了!我虽然没看到军报,但也懂得些事理人情。宁硕要来讲和,一定有宁硕自己的难处。我和胡大哥透个底,这几日,我们与南边的吴国也在谈判。若是先和宁硕谈好了,那我们就不和吴国再谈下去,转而全力和它相战。但反过来呢,如果先和吴国谈好了,那就真正是举国之兵来攻打宁硕了!先前我们的禁军都去南边作战,只派了些老弱病残的军兵去打你们。还希望胡大哥仔细考虑考虑。”

    那胡节山却哈哈笑道:“小兄弟!你不要吓唬我,当我是三岁的孩童么?我刚刚说的真是实话。你们那个孙长乐打了个全军覆没,给我们留了铠甲军资无数。我们还有河北诸侯为后援,哪里怕你们搞什么讨伐?我也要和你说句实话。老胡来之前,我们那的人都和我说明白了。这和谈成与否,大家根本不在乎。你若是觉得我没什么诚意,回去禀报你们的相公,让他把老胡赶出城就是了。”

    何郭见诈不住胡节山,表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他点头道:“胡大哥既然是这样的打算,那我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却不知胡大哥替宁硕带来了什么条件?”

    胡节山越发笑了起来。“我说几句实在话,你不要怪我。梁国来宁硕打了这么一场仗,把我们劳动得也很辛苦,也应该要些赔偿,不多,不多,来个几百万两银子,我们也就知足了。”

    何郭饶是涵养不错的人,也不由地大怒起来。但他见胡节山挺着肚子,嬉皮笑脸的,知道对方是在信口胡扯,反而觉得发火没什么必要。正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价,何郭终究是压住怒火,竟然还笑了一下道:“胡大哥的条件我自然会帮忙转达。我也和胡大哥讲一讲我们中枢的条件。”

    他看了身边的林义一眼,彼此交换了下眼神,便接着说道:

    “第一件事,是宁硕要照旧向我们大王称臣。第二件事,是宁硕要交还梁军将士的骸骨,并承担给他们家人的丧葬费用。第三件事,是要与河北其他叛变的几个军镇断绝往来,并出兵帮助我军平叛。第四件事,是也不许和河北其他诸侯再有往来。”何郭一口气说了四件要求,然后就盯着胡节山看。

    “还有一件事。”这时,林义突然插话道。“我们韩相公吩咐了,还要宁硕镇返还宁硕造反时失陷在宁硕的军官以及他们的家眷。”

    “这可不行!”胡节山没搭理何郭说的几个条件,先回答了林义的话。“那些人都降了我宁硕了,这些天和我们处得如同亲生兄弟一样,怎么好交给你们?实不相瞒,他们还参与了和梁军的大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呢!”

    林义本人对这个条件并不算很上心,只是转达下自家顶头相公的吩咐罢了。见胡节山不答应,他只是应了一声,并准备回去再转述胡节山的表态。

    再说胡节山,又看向了何郭。他一张毛茸茸的脸皱成了一团。“称臣容易,只是俺们不要你们封我们谁谁谁做节度使,而要梁国许我们自己推举节度使。交还骸骨有些困难。大夏天的,怕有瘟疫,已经掩埋得差不多了,士兵军官都混在一起,哪里还分得出来?赔偿费用我不必多说,你们也知道我是绝对不同意的。至于断绝往来么,”他笑道,“实不相瞒,我们的军兵封住了里水,李则秀没了后勤,如今或许已经溃败了。至于西头的戎河镇,我们和他们本就往来得不多。”他甚至都没提和别的河北诸侯断绝往来一事。

    何郭与林义又互相看了一眼。何郭面向胡节山,道:“既然这样,我们也就不多叨扰,回去禀报了。”两人说完,站起来又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胡节山这时候倒表现得很有礼貌,像只狗熊一样把两人送到了门口,叨叨絮絮地客气了半天,把两人弄得不厌其烦了。等两人真的上了驴车离去了,胡节山关上大门,长长呼出一口气:

    “诶,好不容易来两人耍趣,一会又走了,可闷杀我老胡了!”

    他确实如他所说的一样,并不在乎这次和谈是否成功。毕竟嘛,就算不说远处的戎河镇,和宁硕镇隔得不远的怀远镇还在被围攻呢!胡节山来之前,宁硕内部商量得清楚,要先断了李则秀的粮道,然后将其从容击溃。到那时,才是真正可以和谈的时候。他这次来,其实是打探梁国内部情况为主。

    胡节山正嘟嘟囔囔地往屋里走,身后的大门却又“咚咚咚”地响了。外头穿来了个年轻清脆,带这些尖锐的声音,听不出是男是女。“胡尊使在吗,我家主人派我来有要事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