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后传 » 第一回 叔侄游山遇马贼 宝玉梦回大荒山

第一回 叔侄游山遇马贼 宝玉梦回大荒山

    词曰: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尊前席上。

    话说宝玉贾兰赴京赶考,数日之后,考试已毕。贾兰见京城繁华昌盛、人物潇洒、热闹非凡。有意要在京城逗留几日,一来看看京城的美景,二来尝尝当地的美食,便央求宝玉将归期延后,过几日再打算。宝玉正想着出去逛闲散闷,欣然允之。

    这一日,两人来到城外凤凰山白虎岭上的女娲庙。庙里供奉的正是那炼石补天、抷土造人的女娲娘娘。每日来这庙里烧香祈福,消病禳灾的人接踵摩肩,极是灵验。但见那庙宇:

    屋脊高耸,廊廓森森。青松环绕,翠柏列道。前院种四时不谢之花,幽香不断。后庭养鸡狗猪羊,六畜兴旺。娲皇阁内,女娲像巍峨耸立;钟鼓楼上,暮鼓晨钟惊天客。

    两人随着上山的香客一道,沿途看景,游玩戏耍。看看行至娲皇宫,贾兰对宝玉说:听人说这女娲庙香火鼎盛,有求必应,不如我们去给她老人家烧上三柱香,求求功名。若幸得庇佑,榜上提名,也是喜事一桩。宝玉本来对这些神佛之事是不以为然的,但自从梦游太虚幻境之后,又兼家中生出这许多变故,对因果轮回、神佛鬼怪之事便心存敬畏。于是两人拾阶而上,越过山门,进入娲皇宫前厅,见好一座女娲像:

    神像高三丈三尺,合围一丈二尺。高大威严,不怒自威。喷油彩绘,栩栩如生。开万世之始祖,启人类之源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宝玉从侧室中拈起三支香,俯身拜了三下。见前面摆着一个功德箱,来往香客纷纷往箱中投钱,十文二十文几十文不等。便随手从腰间摸出茄袋,取出一块银子,也不知是五两还是八两,扔进功德箱中。一旁念经的小沙弥见宝玉穿着不凡,衣料鲜艳,做工精细,又出手阔绰,知是富家公子。便起身跑入内堂,通知住持。原来是这寺内住持交代过,若是碰到那些达官贵人,富家公子,便向其通报。

    这庙的住持法号孔方,是个极有道行的高僧。以前也是在僧录司吃皇粮的,只因贪酷舞弊,被其他同僚参了一本,便被发配到女娲庙当了个住持。因这女娲庙香火鼎盛,布施的香客众多,孔方住持平常专一喜好结交来庙里上香请愿的富甲豪绅,王公贵族。渐渐地发展了自己的产业,在城里开了一家酒楼。有首诗单道这和尚的厉害:

    念经颂佛知命数,参禅打坐悟生死;

    冲破樊笼世枷锁,世人谁不识孔方?

    当日,小沙弥把在外见到一个富家公子,出手阔绰一节向住持禀明。住持整衣出门,见佛像前立着一人,锦衣绣服,面貌清奇,风神迥异,与他人不同。知道此人就是小沙弥说的那人了。连忙上前施礼,打了个问讯。

    住持道:看施主不像个本地人,远道而来布施小庙,善哉善哉。

    宝玉忙还礼不迭,说道:老法师有礼了,小生金陵人士,赴京赶考。些小微物,不足挂齿,惭愧惭愧。

    老和尚道:此间人多嘈杂,若蒙不弃,还请退避至方丈处,喝一杯清茶,歇歇脚。

    说毕,宝玉与贾兰随住持到后堂内一侧室。房间长宽各丈余,打扫的纤尘不染,窗明几净。房中间放着一个方桌,桌上摆着一套茶具。桌子四周放着四个蒲团,三人列次而坐。

    宝玉拱手谢道:谢老法师厚意款留,未知老法师法号若何?今年贵庚?

    老和尚一面向宝玉、贾兰递茶,一面道:贫僧法号孔方,虚度五十六载光阴。

    宝玉道:看这庙宇宏大,来往香客众多,想必庙中高僧不少?

    老和尚答道:住持、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还有扫洒、种植、火工等,加起来共有五十六口之多。

    宝玉道:似如此人多,老法师还管理的井井有条,真能人也。

    老和尚笑道:不瞒施主说,贫僧在此间住持也有十余年。初来之时,只有十几个僧人。吃穿用度全靠香客布施,幸得此庙香火极旺,除去吃穿用度之外,竟有余钱。靠着这些余钱和附近富户的资助,寺庙进行了一次大修整。西边新建了藏金阁、通天塔、钟鼓楼等建筑;东边原是荒地,经修整成了一个菜园子;北边用竹篱笆作围栏,养起了鸡狗猪羊。在县城也置办了一些产业。故此,僧众人数也增加至五十六口。

    贾兰道:佛法有戒云,不蓄金银财宝。诚如老法师所言,种蔬养畜、广置产业,经营获利,岂不是犯了佛家戒律?

    老和尚呷了一口茶,笑道:佛本无言无相,出家人拜的是佛,修的是心。岂不闻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种蔬养畜、置办产业带来的获利,贫僧并不敢用于贪图享乐,而是用于庙宇的修缮,供养庙中的僧人。故并不曾犯戒。

    贾兰道:法师真神人也,弘扬佛法是一功,经营有方养活这些僧人又是一功,功德无量。

    老和尚面露难色道:只是最近有一事,贫僧深受其扰。

    宝玉道:大师莫扰,请细说其详。

    老和尚道:贫僧在城中开了一家酒楼,名曰明月楼,生意颇过得去。有一日,对门酒楼清风楼的蔡掌柜找到贫僧,说两家酒楼在一块,把对方的价都压死了,赚不到钱,不如两家合一家。并表示愿意出高价收购明月楼。说起这个蔡掌柜啊,他正是当地千户大人蔡亮之子。贫僧自然是不愿意,会谈不欢而散。上月月初夜间,来了一伙强人,手执棍棒刀叉,凶神恶煞。把庙中僧人都赶到庙前空地广场上。僧人看其来势汹汹,不敢抵挡。任其摔锅砸盆,为头的强人对贫僧放下狠话:不答应蔡掌柜的要求,下个月还要来。

    宝玉听闻此言,气填于胸,起身正色道:皇城边上,天子脚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如此胆大包身之人。长老,可速速报官。

    长老闻言道:已将此事上报于县衙,知县卜明开堂理事,已着典史何清平带领皂隶、捕快等人追捕案犯踪迹。至于讼告蔡掌柜指使强人一事,因主犯在逃,并无对证。待强人归案之后,自有处置。只是这伙强人行踪不定,至今尚未归案。

    宝玉闻说已报官,心下稍安。贾兰在一旁说道:强盗既言本月还要来,长老也需提前做好应对。

    长老道:我已吩咐各位僧众,在各睡房内预备下棍棒,如若再来,必然拼个你死我活。

    言未必,小沙弥进来禀告,执事僧慧圆来议事。长老起身向宝玉、贾兰说道:两位施主稍坐片刻,喝杯清茶,歇息歇息,我去去就来。

    宝玉、贾兰在方丈内待够半个时辰,长老尚未回来。贾兰终是小孩子心性,耐不住性子,喜动不喜静,便起身要走。宝玉说道:还未与主人家打招呼就走,于理不合。贾兰便道,那宝叔你在此等候方丈,我再去周边看看景致。宝玉道,甚好,你也不要走太远。言毕,贾兰已兴高采烈跑出去了。

    宝玉独坐空室,百无聊赖,不觉瞌睡上来,头重眼殇,伏几而卧。迷迷糊糊中见自己身处一片茫茫旷野,旷野之上花草茂盛、蜂蝶成群。宝玉见了,满心欢喜,心下自忖:真好个神仙之所。忽闻一阵异香扑鼻,宝玉循着异香,沿着花径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忽见一座门楼,朱红柱子,琉璃瓦片,玉石台阶,香雾缭绕。穿过门楼,便见一水池,水池中置一假山。真水绕假山,金鱼戏绿荷。复行几十步,见一座高大主楼伫立眼前。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万世之祖四个大字。大门旁边,两垂髻小童正倚着墙根躲阴凉,腻鼻粉脸,红色兜肚,煞是可爱。

    宝玉正要抬腿进门,两童子举手拦住道:哪里来的蠢物,怎么见门就闯?

    宝玉抬手欠身施礼道:小生适才经过一片旷野,忽闻一阵异香,将某引渡至此。还未知此是何地?尊府是谁?

    一童子指着宝玉说道:你叫我一声爷爷,我便告诉你。

    宝玉回道:看你这小童高不过腰,能有多大?论辈分,你该叫我叔。

    童子道:海中老鳖,高不过膝,其有千年龄寿;深山老参,高不过踝,竟有万年岁月。年龄大小岂能以高矮胖瘦度之?

    宝玉笑道:那你是千年王八还是万年老参成精了啊?

    童子见宝玉骂他是千年王八,便跑过来撕扯宝玉,险些把裤子扯下来。宝玉慌忙将童子推向一边,便转身要走。

    另一童子见宝玉要走,忙跑下台阶,扯住宝玉衣袖,笑盈盈说道:宝哥莫走,适才多有冒犯,还望恕罪。我家娘娘早知宝哥今日要来,特命我们哥俩在此等候迎迓,我们已等候多时。刚才只是逗宝哥玩呢。

    宝玉听后不觉好笑,然既来之,则安之。听童子说他家娘娘似乎早就知道自己要来,心里不免疑惑。

    童子一眼便看穿宝玉的心思,说道:此处是女娲娘娘的府邸,娘娘找你有事呢。有何话,进去再说吧。

    说完,便领着宝玉进的大门来。

    入的大堂来,清新雅致、古朴典雅之感扑面而来。地板用青石板铺就,上面铺盖一层来自波斯国的地毯。地毯花纹精彩绝伦,美轮美奂。东西两边各摆四张巴西红木太师椅。粉壁白墙上挂着名家里手的字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子建与洛神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笔法苍劲浑厚、开阔雄劲。屋顶上,倒挂着各色流苏。过堂风穿堂而过,流苏随风荡漾摇摆。

    宝玉正在大堂中观赏不尽,只听环佩铿锵作响。一女子凤冠霞帔,衣袂飘飘从内堂走来。宝玉见了,知是女娲娘娘了。

    宝玉忙欠身施礼道:上仙恕罪,不才误闯仙宅,惊扰仙子,罪过罪过。

    女娲娘娘走上前,仔细端详着宝玉,一面让宝玉坐,一面吩咐童子上茶来。

    女娲娘娘道:光阴似箭,眨眼经年,几世几劫已过。当年我于大荒山无稽崖练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以补苍天之漏。多出一块石头未用,你可知这石头现在何处?

    宝玉道:不知,还请娘娘明示。

    女娲娘娘道:这几世几劫的经历把你的记忆都磨灭了。多出来那块石头就是你,你就是补天石,补天石就是你。

    宝玉咂舌道:不才只是个腹内草莽的纨绔公子罢了,平常虽也能赋赋诗,写写词,但都是小才微善。于国于家于民均无望。就似一盘狗肉,上不得台面的。补天之材,属实不敢当,怕是娘娘弄错了。

    女娲娘娘道:你出生之时,口含一玉,你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玉上面篆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你要记住,你不是因为无材而不能补天,而是因为补天之材已够数,还未轮得上你罢了。

    宝玉道:既然如此,今天有缘能到此处。未知娘娘有何吩咐?

    女娲娘娘并未答言,而是唤宝玉过来,拿出一面镜子。女娲娘娘用手在镜子上一抹,镜子中便现出一处人间集市景象。人烟凑集,车水马龙,说不尽的繁华温柔。宝玉认出此处正是金陵城集市之景,待要开言,女娲娘娘示意不要说话。忽然,只见镜中之景忽变,狂风起于东南,乌云席卷西北。轰隆一声巨响,天上似有巨石掉落地上。顷刻间倾盆大雨而至,游客惊慌四窜。大雨半月不息,金陵看看将淹没于水底。凌霄宝殿内,太白金星启奏道:金陵地方天体塌陷,漏出一窟窿,天河之水倒灌人间,不久金陵将淹没于水底。金陵危矣,人间危矣。玉皇大帝下旨道:速请女娲娘娘补天,以解人间之祸。

    看到此处,女娲娘娘用手再一抹,镜中之景消失不见。女娲娘娘开言说道:此镜名曰预世镜,能查看未来之事。方才你看到的便是三月之后的金陵城景象。受玉帝谕旨,本宫奉命补天。然而补天之石已被用尽,除你之外,无材可用矣。你可愿做我补天之石,以解苍生倒悬之苦?

    宝玉想起黛玉已魂归西天,人间已无甚留恋处,怅然答道:弟子愿意。

    话尤未了,宝玉耳边隐隐听到有人喊:公子快醒醒,公子快醒醒。。。宝玉睁开眼,见仍身处方丈之内,知道刚才是南柯一梦。抬眼望向窗外,已是夜间,窗外无数个火把的影子在窗纸上跳跃,把窗纸映的通红。刀枪棍棒打斗之声不绝于耳。一旁的小沙弥正在推搡着自己。

    宝玉惊觉问道:何事惊慌?

    小沙弥眼圈通红,抽泣哽咽道:上月那伙强人又来了。浩浩荡荡几十个人,持刀掣棒,口口声声要长老签酒店转让文书。咱们这庙后面有一条下山的路,长老让小僧带公子下山。

    宝玉听了一怔,心内自思道:下午就听长老提起过这起强人,还让僧人在各睡房预备下棍棒。这要打起来可了不得,我且看看动静再说。

    于是走至窗边,扒开一角,见庙前广场乌乌央央挤了百八十号人。分两边排定,一边是那伙强人,举着火把,拿着刀枪棍棒。另一边是拿着棍棒怒目而视的僧人。

    只见为首一人坐于马上,虎背熊腰,身穿褐布麻衣。额头一道刀疤,扎一条马鞭,手执明晃晃一把大钢刀。指着长老便骂道:

    贼秃,你好大胆子,敬酒不吃吃罚酒,上月我来便是让你找蔡掌柜去商量转让酒楼之事,我当我说的话是放屁。今天我把文书带过来了,你今天是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

    长老道:好汉,你有所不知,那酒楼是我们这些僧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转让出去无异于杀鸡取卵,使不得呀。

    那人道:休放你娘的狗屁,今天你要是不同意,你们一个个的都没好果子吃。

    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响起:老大,别跟他们客气,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都不知道染坊怎么开的。

    为首那人道:兄弟们,给我冲进去。

    话音刚落,群匪呐喊一声,齐向庙门冲去。这边众僧人也呐喊一声,举棒相迎。顿时喊声震天,乱做一团。

    宝玉看到此景,也吓呆了。转身向小沙弥说道:今天跟我一起来的那个人是我侄儿,他是否还在庙里?

    小沙弥道:众香客自这伙强人上山后,都一窝蜂散了。庙中除了贵公子,已无其他外人。

    听闻此言,宝玉急的直跺脚,这下把贾兰弄丢了,不知如何是好。

    宝玉心内寻思道:如今与侄儿走散,我在此地也无济于事,不如先下山去,再做打算。于是对小沙弥说道:我们下山去吧。

    刚要开门出去,从外面闯进来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见屋内有人,也愣了下,随即举起钢刀,架在两人脖子上,喝到:乖乖的,跟我们出去。

    两人被押解到广场上,场上已一片狼藉,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僧人在地上呻吟。为首头目见宝玉打扮的光鲜亮丽,仪容不俗,便对手下说道:

    来个人去搜下那白面书生的身,值钱的东西都留下,人便放他下山。

    一人走至宝玉身边,把茄袋、香包、扇子等值钱物品搜了个罄尽。一脚踢在宝玉的屁股上,指着下山的路说道:滚下山去。

    宝玉看强人凶恶,不敢则声。只能两步赶作一步往山下走去。

    此时已是戌时时分,山路崎岖难行。幸而一轮皎洁明月挂于高空,满天清辉。此时又值八月天气,无数萤火虫在山间飞舞。宝玉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下走去。

    正走之间,忽见前面有一僧一道相向而来,只听那僧道口内念到: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宝玉听此言语正与下午梦境相合,便举手施礼说道:两位仙师此去何往?

    僧道答道:此去大荒山青梗峰是也。

    宝玉闻言道:弟子愿随一往,可否提携则个?

    僧道哈哈大笑曰:同去同去。

    说完便携着宝玉的手,一起向山下走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