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后传 » 第十回 北静王定计招安 状元郎获赠宝驹

第十回 北静王定计招安 状元郎获赠宝驹

    有咏马诗曰: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话说贾兰李纨正在说话间,门童来报说,北静郡王派使者来。贾兰忙请入大堂,叙过宾主之礼。使者说道,明日上午巳时我王请贾大人到府上一聚,有要事相商。贾兰问道何事,那使者回道并不知情,便匆匆起身离去。贾兰心内狐疑,一宿晚景题过。

    第二天一早,洗漱完毕,吃过早饭,贾兰便骑着头口往北静王府而来。北静王府坐落在王府街上,离状元府只有二十余里的路程,转过几个街口,贾兰便来到了王府门前。门人接着,贾兰自报家门,一个门人进去通报。须臾,一个头戴万字头巾,身穿青衲袄的中年男子来到贾兰面前,躬身施礼道:我是王府管家,请贾大人随我来。

    走过几个弯弯曲曲的游廊,又穿过一个花园,再七拐八拐的走过几个房舍,尚未到地方。贾兰心内想道:果然是王府,毕竟宏大,比起大观园也绰绰有余。管家说道:这王府大街上,共有四座王府。分别是东平王府、南安王府、西宁王府,再一个便是北静王府。这四王之中,属北静王功高,故王宅也是最大。若有人误闯王府,没人带路,极易迷路,急切难以出去。贾兰自是赞叹不已。

    不多久,管家便把贾兰带到一幢楼前,上面挂一牌匾:机要议事堂。入得堂来,见左右两边排开座椅,中间主位上正坐着北静王水溶,两边座椅上已坐了几个人,看年纪都颇大。其中一人贾兰认得,正是贵州布政使郭宏。见贾兰进门,北静王并不起身,只是示意贾兰坐下。

    贾兰找了个椅子坐下,次后又陆陆续续进来几人。等人已到齐,北静王说道:今日把各位叫来,是要商议招安杨应雄一事。关于杨应雄的情况,郭大人你说一下。

    话完,贵州布政使郭宏向北静王点头致意,便接着缓缓说道:天和十年,播州宣慰司杨楚病逝,其子杨应雄世袭其位。继位以后,因听信小妾谗言,杀其妻及妻母,暴虐程度可见一斑。天和十二年,因从调有功,升任都指挥使,加封骠骑将军。在任五年以来,蓄养门客,广招兵士,与贵州其他三大土司屡开战端,征伐不断。至天和十四年,水西土司、水东土司、思州土司均臣服归降。至此实力达到顶峰,贵州大部地区已实际归其掌握。但此人不知收敛,在川贵、湘贵边界与我朝驻军屡生事端。上个月,我朝派三十万大军赶赴贵州,意欲将其剿灭。杨应雄见我朝大军来势汹汹,立马上表降书,向朝廷进献白银三万两、金珠十箱、大木美材八十棵,并派次子杨栋入朝为质,朝廷允准。如今见我朝大军归去,又再次反叛。

    见郭宏说完,北静王看向众人道: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过了良久,坐在左边第一把椅子上的兵部尚书孔超开言说道:杨应雄这人,大兴不义之兵侵扰我朝,是为不忠;听信宠妾谗言杀妻,是为不义;降而又叛,是为不信。如此不忠不义不信之人,必须要兴兵剿灭,以正视听。

    坐在孔超旁边椅子上的礼部侍郎魏阶随声附和道:孔尚书说的对,此贼不除,我朝天威何在?

    北静王见这两人的发言是主战的意思,开言说道:两位大人,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此次是商量招安之策,主战的话就别说了。

    坐在左边第三把和第四把椅子上分别为四川巡抚顾一南和湖南巡抚彭四风,只见四川巡抚顾一南说道:区区一个杨应雄,朝廷兴兵剿除易如翻掌,为何出此招安的软招?

    北静王说道:剿除一个杨应雄当然容易,但是如今朝廷是多事之秋,江西、河南、湖北等地旱情严重,朝廷一方面要赈灾,一方面又要打仗,哪有那么多银子?所以圣上降下圣旨,一方面派我们去招安杨应雄,另一方面扩充兵力,招募新兵,以备战事。

    听北静王说完,湖南巡抚彭四风接着说道:既然圣上已决定招安,不知王爷今天把我们叫来是什么用意?

    北静王说道:虽说朝廷要招安杨应雄,但未必他就肯。要促成招安这事,还得各位出谋划策才行。

    北静王停顿了下,看向贾兰道:贾兰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贾兰被这突如其来的点名弄的不知所措,不过很快恢复镇定,说道:小臣惶恐,既然王爷要我说,那我必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在此先抛砖引玉。以某之愚见,我认为可以先从他的爱妾入手,杨应雄因为他的爱妾的几句谗言,就能对结发妻子痛下杀手,肯定是对这个爱妾百依百顺的。搞定了她,就事半功倍了。

    北静王点了点头,说道:言之有理。他这个爱妾是什么来头?可有调查?

    郭宏回道:她这个爱妾名叫潘小莲,是个屠夫之女。一日,杨应雄外出狩猎,追赶一只鹿至一湖边,见一女正在洗澡。看其背影,清秀苗条,长发及腰。等到那女人转过身露出正脸,杨应雄便觉得是神女临凡,目荡神摇,三魂失其二,七魄失其六,魂魄丢了一大半,当下便临幸了此女,此女正是潘小莲。后来,便把她接到宣慰司府,育有一儿。

    北静王说道:刚才你说杨应雄听其妾谗言而杀妻,那杨应雄与他正妻可有所出?

    礼部尚书魏阶回到:如今在朝廷作为人质的,便是杨应雄与其正妻所出。

    北静王听完后,若有所思,说道:既是如此,这事便好办了。便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把招安之策向众人定了下来。最后北静王说道,此次招安礼部准备御酒一百坛,紫锦一百匹,上等的西湖龙井一百罐,作为招安之礼,三天之后出发去贵州,众人领诺。

    议完事后,众人陆陆续续便走了。贾兰也起身要走,北静王一把拉住贾兰,说道,现在时间尚早,你要没别的事,随我下两盘棋。

    于是,贾兰随着北静王来到后花园中的一个凉亭内,亭子内有一石桌,桌上刻着棋盘,桌上放着一盒棋子。两人摆好棋子,北静王架当头炮,贾兰便上马应对。前后下了十来回合,北静王便走出了将军抽车的棋。北静王笑道:你这下棋水平明显不如你考试的水平啊?

    贾兰回到:王爷下棋神出鬼没,用兵如神,我不是对手。

    又下了几个回合,贾兰便投子认负。北静王将棋子推过一边,叫下人上了一壶茶。两人喝着茶,北静王说道:此次去招安杨应雄,你知道为何我向圣上举荐,把你拉入招安队伍吗?

    贾兰回道:这也是微臣当下最大的疑惑,我一个初入朝堂的新官,也无这方面的外交经验,不知王爷为何会选我同行?

    北静王道:那还是上一朝的事了,天顺二十四年,缅甸国侵犯我朝边境。当时朝廷派你高祖父,也就是荣国公,和杨应雄的祖父杨烈出兵至云南,共同抗敌。你高祖父救了杨烈一命,并因此结拜为兄弟。论起来,你跟这杨应雄还是叔侄关系。有这么一层渊源关系,所以派你一起同行。

    贾兰道:原来如此,微臣定不辱使命。

    北静王道:依你看,此次招安能成吗?

    贾兰道:金朝末年,杨安儿领导红袄军起义,后被金朝招安;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也被宋徽宗招安。可见这些流寇叛军打着的是造反的旗号,其实心里想的却是以造反为筹码,向朝廷邀一份功名罢了。所以这次招安必然是马到功成。

    北静王道:杨应雄拥军二十万,实力不容小觑。我朝内部以吴国忠为首的主战派,恐怕也会对此次招安从中作梗。

    贾兰道:如今圣上定下“先安后战”的策略,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话音刚落,突然听到亭子的东北角传来马匹嘶鸣,声若铜磬,势若奔雷。贾兰忙问道:此处何以有马匹鸣叫?

    北静王笑道:本王素喜骏马,故于王府内设一马场,专养天下骏马,你随我来,我带你去看看。说着便又拉着贾兰向马场走去。

    行路间,远远便见前方有一大块空草地,用人高的篱笆围着。走至近处,见围栏里有十来匹骏马。枣色的、棕色的、黑色的、栗色的,颜色分明。躺着的、卧着的、奔跑的、跳跃的,动静皆宜。有伯乐著《相马经》说得好:

    三十二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

    相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

    眼似垂铃紫色鲜,满厢凸出不惊然。

    白缕贯睛行五百,斑如撒豆勿同看。

    面若侧墼如镰背,鼻如金盏可藏拳。

    口叉须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如莲。

    口无黑黡须长命,唇似垂厢盖一般。

    食槽宽净腮无肉,咽尖平而筋有拦。

    耳如杨叶裁杉竹,咽骨高而软不坚。

    八肉分而弯左右,龙会高而上古传。

    项长如凤须弯曲,鬃毛茸细要如绵。

    鬐高膊阔抢风小,臆高胸阔脚前宽。

    膝要高而圆似掬,骨细筋粗节要攒。

    蹄要圆实须卓立,身形充阐要平宽。

    筋骨弯而须坚密,排鞍肉厚稳金鞍。

    三峰稳压须藏骨,卧如猿落重如山。

    鹅鼻曲直须停稳,尾似流星散不连。

    膏筋大小须匀壮,下节攒筋紧一钱。

    羊髭有距如鸡距,能奔解走可行千。

    已前贵相三十二,万中难选一俱全。

    群马见北静王来,似通人意,纷纷走来聚拢在北静王周围,有的用头颅轻轻蹭衣袖,有的伸出舌头舔手掌。贾兰见群马神采飞扬,身形俊逸,不觉喝彩叫好,赞不绝口。

    贾兰说道:昔文帝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绝群,一名逸骠,一名紫燕骝,一名绿螭骢,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绝尘,号为九逸,我看王爷这些马堪比九逸。

    北静王哈哈大笑,说道:文帝只有良马九匹,我这可有十二匹。你可会骑马?

    贾兰说道:在家之时,母亲除了让我读书识字外,弓马骑射亦知一二。

    北静王说道:如此甚好,你选一匹马,取一张弓,我让人于五十步开外立一靶子,看你能否射中靶心。

    贾兰选了一匹全身棕色的马,走近马前,翻鞍上马,用腿一夹,马儿扬起前蹄,如一溜烟般直冲出去。五十步开外,早有马僮立起一个靶子,贾兰左手拈弓,右手搭箭,只一箭,便正中靶子红心。

    北静王喝彩叫好,贾兰意犹未尽,复骑马至马僮身边,说道:将靶子立于百步开外,我试射之。

    说完,又骑马绝尘而去,马僮真的将靶子立于百步开外。贾兰举手又是一箭,嗖的一声,箭应声入靶,又中红心。

    射完两箭,贾兰骑着马在马场内又跑了两圈,只见尘埃渐起,马踏飞燕。骑完两圈,复骑至北静王身边,翻身下马。贾兰摸着马儿的头说道:果然是好马,跑了这许久,身无半点汗,口无大声喘。

    北静王笑道:这匹马叫棕色闪电,可是纯种的大宛名马。你若喜欢,今天便送你了。

    贾兰忙跪下道:这些马都是王爷的至爱之物,君子不夺人所好,使不得。况微臣早晨已骑了马来。

    北静王道:宝马配英雄,你若推却,便是嫌弃本王所赠之物。你骑的那匹马我让马僮帮你骑回去。

    贾兰连忙说道:不敢不敢。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却之不恭了。

    北静王又领着贾兰在王府内逛了下,见时候已不早了,贾兰说道:感谢王爷赠送宝驹,今日叨扰已久,家中尚有冗事,来日再来相扰。

    北静王道:这几天整理好行装,三天后来我府上汇合。

    贾兰说道:一定一定。说完便拜辞王爷,牵着棕色闪电走出王府。出得王府大门,便骑马往家而回。

    回到府内,门童小四儿接着,见骑回来的马与早晨骑出去的马不一样,围着马走了一圈,左瞧瞧、右看看,然后说道:恭喜老爷,换了一匹好马。

    贾兰得了这宝驹,心内欢喜,说道:今日到北静王府,他送我的,大宛的名马,叫棕色闪电。还有,以后别叫我老爷,我有那么老吗?叫我兰爷。

    小四儿得不的一声回道:是,老爷。说完,自觉说岔了,忙掌嘴说道:是,兰爷。话音刚落,远远见北静王府的马僮骑着上午那匹马过来了。马僮下得马来,朝贾兰举手说道:奉王爷之命,将贾大人的马归还,如今物归原主,我去也。

    贾兰将马缰绳交予小四儿之手,说道:每日好生照料,这马要是瘦了一星半点,我拿你是问。小四儿牵着马进去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