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往仙 » 第八章 开山收徒

第八章 开山收徒

    这天直到午时,掌门待在云州边上,看他闭目寻找体内的一点初始之光,但是数个时辰一无所获,才不出所料地点了点头。

    此子心性绝对上佳,天资也是绝世。但是初始之光本就虚无缥缈,代表着人体一切奥妙的起始,也是未来成就的基础所在,岂是这么容易就能寻到的。

    如果云州还是一瞬间浮灵,那即便不适合,他也要找到上宗为他求一道传承。

    长青老道松了口气,回想起自己当年浮灵的情形。那时的他比云州还要稚嫩,在师父的教导下苦苦寻觅了半年有余却一无所获。直到一天,他感觉自己的意愿强烈到了极致,突然发现闭着的双目余光处,亮起一点暗淡的光芒,惊喜的瞬间毫不犹豫地将其收纳,于是得成浮灵。

    其实长青老道曾经也思考过,这点初始之光是否真实存在?“以人御法”讲求由它引动体内灵气,造就诸般神秘,这是否只是修行者的一厢情愿?而实际上还是像“道御法”一样只是感悟了某种天地道理,借用了早就存在于天地间的力量。

    但是修行之路太过遥远,走上修行的绝大多数人,比如长清道人,他已为一派之主,但穷其一生都不过踏天而已。

    而踏天其实也才刚刚会了一些使用这种力量的方法,与新生的婴儿无异,又何谈明白力量的源头来自哪里。

    两人用了道童送来的午餐,掌门嘱咐他好生修行,想了想又在他边上点了一束熏香,道:“此香清心聚神,也许能助你修行。”

    “多谢掌门。”

    天上的石柱垂下一道金光,笼罩了长青道人将他带去了别处。云州睁开眼睛,心思却不在此处。

    他其实早已可以找到那一点初始之光,但是和掌门一样,他也在想这是否是他要找的那个。

    因为在他看了那一卷《踏天歌》后,闭上眼睛,光点就在眼前。

    他知自己天资一向不错,但这仿佛是他一念之间就出现的光点,像极了“以道御法”的模样。他并不排斥这种修行之路,但绝不是稀里糊涂地就被引去了并不是他想要的那一种结果。而且,他更想修行完整的《踏天歌》。

    人体之内的那一点初始之光,应当是一身精气神的起点,是茫茫中产生的第一道念头,是第一次接触天地那一瞬间的反馈……

    这一切的交点,逐渐清晰在云州脑海里。他在山上看着云海卷舒、清风过树,体内不可知的黑暗中一点光芒如飘摇的烛火般缓缓升起,山峰周围的灵气丝丝缕缕地朝他钻来,没入他周身皮肤中,被引导向那一道烛光。

    不是引导!而是那一道烛光在吸食着外界的灵气。火苗渐渐稳固形体,仿佛沿着他身体内一条玄妙的通道,由不可知的黑暗之中升入灵台,缓缓停住。

    然后,微光骤亮,照彻肉身。

    那一刻,久违的神念瞬间倾泄而出,萦绕整座山顶。这山间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清晰地出现在他的感官之中。

    孤岛世外的桎梏依然存在,但这条不同的修行之路并未受阻,而是一瞬间如苍龙出海,天降神异,重新回到了这世间,展现着他无匹的威能。

    此时再回想体内的限制,云州渐渐有了一些明悟。

    那道限制只是封禁了他在上个时代的修为……或者说,更像是阻断了上个时代功法与世间的联系,各种法术、能量都沉寂不显。上个时代的他身上一切修行有关的东西都被剥离出来,任他百般尝试都无法调用。

    就像是猎人磨刀、制弓、铸箭,他带好了利器,于是面对猛兽也可一击致命。但有一道根本无法理解的桎梏让他失去了快刀、长弓和利箭,此时的他除了因常年打猎而身体略微强壮,却与常人并无区别。

    那早已纳于己身的修为和术法就是云州的快刀、长弓和利箭。甚至被天地灵气滋养、被多年锤炼的肉身都因为功法失效而下降一大截。

    所幸不是直接封禁了他的修行,给了他重来的机会。但是这种效果,真的是因为在世外太过长久而留下的后遗症吗?

    那一点本性灵光高居阙中,云州对身体的感知清晰明了,却始终无法寻到被封禁的修为,也自然没找到禁锢或者封堵的痕迹。

    即使掌门等人所说的‘质无形,意难明’的气息,也不见踪迹。

    他想了想,暂时放下。

    问心是心性的明悟,是从一个凡人的思维转向修行之人,不再执拗于原本对世界的认知,而是以一种超凡的心态重新体会。

    寻常人可能无法很快转变,甚至会被一些常识性思维困惑住,不过等他们在修行之地多待一段时间,耳濡目染诸多奇异之事,自然也就能窥得门径。

    这层不难,云州早已不算新人,所以瞬息而成。

    第二层浮灵才算是修行的起点,从这开始就是从凡人走出,接受了修行的奇异并开始将自身也化为奇异。

    云州修行《踏天歌》,从体内初始之光引无穷奥妙起步,再通明体内,得凝一点灵光于灵台方寸间,从此整个修行世界都向他敞开。

    这便是修行。

    此后一段时间,他都在山上感悟这其中玄妙。也不知是掌门还是谁知会了一声,新进弟子并未到此山来暂住,倒是给他留了一份清净。青山派三百余座山峰,地方倒是不缺,不过此间众人,确实对他颇有照顾。凡事论迹不论心,他都记得。

    第三日早间,云州到八十三峰用餐时,听见几人说起掌门会在青山殿外广场给新进弟子讲座,才想起开山收徒之事已经结束。

    实际上青山派开山日期就前天一天,但唐平自一贯认为开山这事,提前一天到来的完全可以提早收进门来,何必让他们在山下再等一天。而有了前一天,为了平衡,后一天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凡是他主持的开山之日,都是三天。

    云州其实挺佩服这个宗门的行事风格。掌门对每个人都十分宽容,规矩虽有却不死板,言行无忌却自有章法。比如唐平自这样的,掌门也是完全由他自己定夺。

    他想了想,拿出木牌引来石柱光辉,传送到了青山殿外。

    青山殿就是他第一天来到时面见掌门的那座大殿,殿外广场指的就是石台。平日间长老弟子为了方便都从石台中间穿行而过,不过今天有掌门讲座,只是路过的话也会自觉地沿着石台外圈道路走去,正中一圈都留给新进弟子。

    这些弟子该知道珍惜,因为往后多年,甚至某一天他们当上长老,都很少再有这样的待遇。

    云州落地时,便看见石台上已经三两成群地站了数百人,还陆续从各处定点上有光芒亮起,有些虚淡的身影一个个出现。

    按这等规模,此次开山,青山派怕是收了有近千人。

    这个数量大到云州都感觉过于不真实。

    十年一开山,一次近千人?为何这青山派才只有九位长老,即使平日间所见弟子,也不过寥寥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