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往仙 » 第七章 《踏天歌》

第七章 《踏天歌》

    这个时代的历史里,天地经历了一段颇为沉寂的黑暗年代。

    世界是在战乱中幸存的一角土地,深渊环伺,星辰无光,到处充斥着威能巨大的能量残留。寻常人不说靠近,单是看见便会烟消云散。

    而偏偏那时候天地间生灵蒙昧,修行无法。先民与兽争食,与灾争命,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浑浑噩噩地生存了数不尽的岁月。

    但是,总会有生灵见过了这些残存的痕迹,会不再甘于平凡和无力,会想要对抗和无惧。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传承开始了。

    在不知死去了多少生命以后,终于有人能够靠近残留的能量爆发之地,一观古时的大战余威。

    那个人的眼睛当时就瞎了,但心眼从此洞明。他能够捕捉到这世间的微风化为己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以及尝试,直到老去。他把这些发现都记录了下来。

    自那之后,不断地有人开始感悟这世间的道道痕迹,也许伤残一身,也许见之即死。

    但是总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人站出来,也会有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叠加。

    终于有一天,距第一位记录感悟的人已是难以计数的时光以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因为修行的出现改变了很多的时候,天地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

    只见霎时间天绽清光,地涌金莲,洪洪道音响彻世间。

    就是那一刻,有人传道天下,一念苍生得法。

    据仅有的记载,那人一步踏天,感悟天道规则,初行补天之实。

    是谓天行纪!

    《踏天歌》,便是这第一位补天之人传下的道法。时代久远,那位补天消失之后,其中记录多有遗失、错漏,但这踏天一步,却完整地在世间流传,不曾变过。

    云州接过长青道人手上的那一册小本,正是来时他看得津津有味的书籍。

    传道天下,传的并不一定是修行之法。可以是攻伐之术,可以是锻器炼丹,实际并无差别。“传道”二字重在传,而非道。

    但那些,不是现在的云州需要考虑的,他在听掌门讲述修行。

    书册上其实已经写了修行之法,不过那是“天行纪”,也就是很久以前的方式。即使所修内容相同,但其中细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若是独自研习,也许能根据古法自己走上修行之路,但更大的可能是路走歪掉,难有所成。

    长青道人依旧是笑眯眯地模样,问道:“云州,你觉得是人御法,还是道御法?”

    “如何区别?”

    “人御法,人体似洪炉,内蕴诸法锻不休,一朝得道天地动;道御法,一念所及神通来,万道皆随我心意,与我共著万古书。”长青似唱似背,道出了一段古早的歌谣。

    云州却觉得这两种途径皆似不得其法,问道:“可有两全之法。”

    “有!”老道赞曰,“当年《踏天歌》的主人就是这么想的。世间道法,是我手段,而内蕴洪炉,是我本源,从此天地茫茫皆可去得,苍穹碧落,皆可一见。

    “你应该听我们说了一些,这天地有缺,法则不全,修行艰难。所以那至高的一境便是补天,补全天道,以正天心。

    “而同样的,也是因为天地有缺,这起始的一境便是踏天!生灵存于天地之间,本是只能在水里、地上缓缓前行。但总会有生灵想看到更高的地方,于是他们爬到树顶,登上高山;还想更自在的,于是飞鸟借风而起。

    “但我们天生就是依附着土地而存在,脚踏实地,才能一路前行。这就是人。而修行,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桎梏。

    “这一卷《踏天歌》中记载了三个层次的境界,最后一步踏天去,从此身可扶摇起,便是真正的求仙问道之始,由凡转仙之境。也就是常人讲的:腾云驾雾者,皆可为仙。”

    掌门讲得细致而激昂。

    纵使云州早已不是初次修行,但听他娓娓道来,心中依然震撼不已。

    他并不知道百千万年前苍眉山所在的那个时代,修行究竟是从何开始,但是最初的那一批人,必然也是如这个传说里讲的一般筚路蓝缕,却义无反顾。

    他翻开书册,果然看到了关于三层境界的描述:问心、浮灵、踏天去。

    这是这个时代流传着的最早的一本修行典籍,编辑它的那段岁月如今都已经编进了故事里,在一代代修行之人口中相传。

    是啊,修行不从来都是如此?仙又如何,这一路修行,本就直指仙道,一代不成,千千万万代举世共谋之!

    云州本来还对自己在这个时代醒来有些困惑,但此时,他明白了自己需要追求的东西。

    对于修行之人,从来不应该是时代来成就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去造就一个时代。

    长青老道的声音依旧在一句句地传进他耳里:“第一层问心,其实就是明白我是我。问来处,问归处。当你明白你在做什么时,便是过了这问心一层。”

    话音刚落,便见云州额头白雾蒸腾,身上汗水湿透,似有清光从眉间一闪而过,惊得老道手上一抖。

    第一层问心,成!

    此子不过初识修行,便直接迈过问心,直指浮灵,真是天生的修行之人。如此天资,绝世罕见。长青一时无言。

    门内弟子学问数年,有几人过了问心求浮灵?他和三长老自幼被认为天分过人,问心也是数十天,如今已过百岁,却也不过才到踏天去。

    难怪此子身上因果深重,也就上宗这般的仙宗圣地才偶尔有奇才出世可与之想比。可惜千山外并不适合他,不然倒是可以推荐上去。

    不过,这般天资,缘法定然不差,他有自己的道路可走,无需为此担心。

    接下来是浮灵这一关。第一层“问心”,心性到了便足以破关,从此耳聪目明,寻常困惑不足以扰其心;而浮灵,是由心到身的相合,是沟通体内与外界的基础。

    老道收拾心绪,见云州回过神来,说道:“第二层浮灵,于体内寻一点初始之光,能引周身气息于一处。然后沟通体外,凝本性灵光。从此便可感悟天地,寻大道玄奥。此境之中身轻如燕,思维清明,有灵力开始游走全身,不断锤炼肉体。而本性灵光高居阙中,寻常虚妄不近其身。是为浮灵。

    “第三层踏天去,便是以本性灵光,引体内灵力放于体外,与天地互动,此为前期。而后腾跃上下,无所限制,便是大成。迈过大成,才是一步踏天天不弃,自此逍遥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