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刷历史短视频,唐太宗都破防了 » 第四十九章 忽必烈

第四十九章 忽必烈

    叶问天继续刷视频,刷到了一条忽必烈的视频。

    天空中,宏大的声音继续响起。

    【忽必烈统一了分裂400年的华夏大地】

    【他生于草原黄金家族,爷爷是黄金家族的族长。】

    【彼时天下风云四起,诸国争霸。】

    【他的爷爷也带着大军四处征战,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天下莫不臣服。】

    【作为蒙古帝国黄金家族嫡系血脉,他被家族给予了厚望。】

    【然而他也足够强大,一生中也在征战不休。】

    【他灭大理,南宋,首次将青藏高原地区纳入华夏之版图。

    【让整个华夏地区再次历经数百年分裂,再次归于一统。】

    【他叫孛儿只斤*忽必烈,大元王朝的开国帝王。】

    ……

    “草原民族么?”

    刘邦也是一脸的疑惑。

    “莫非在后世,也会有异族统一中原地区?”

    “哎,我原以为五胡乱华已经是我华夏大地最后的绝唱。”

    “没想到后世我华夏领土竟然被异族占领。”

    “只能说是可悲啊。”

    作为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对于异族可是非常痛恨。

    如今听到华夏被异族统治,自然很不是滋味。

    “

    陛下,其实你不用太过担心。”

    “

    哦?”

    “

    子房。你有何见解?”

    张良意味深长的说道。

    “陛下,那匈奴一族你也知道。”

    “你觉得他们的文化比之我们如何?”

    刘邦不屑一顾。

    “就那群野人,也配和我们比文化?”

    “如果论骑射之术,我大汉比不了他们。”

    “可如果比文化,那群野蛮人,给我们提鞋都不配。”

    “可是子房啊,战争比的就是军队。”

    “文化可无法杀人啊。”

    文化再好,面对战争时就显得那么脆弱了。

    有多少文化都是在战争中消亡的。

    “陛下,你有所不知。”

    “文化虽然无法成为战争利器,但是我华夏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张良说道。

    “大晋末年,五胡乱华,天下三百年的分争。”

    “可是唯有北魏孝文帝才彻底统一北方,而其他部落全部失败。”

    “其原因就是推行中原文化。”

    “否则,北方各族人民是无法归心的。”

    “那忽必烈也是如此。”

    “他如果想要统治华夏,第一点就是要全面吸收我华夏文化。”

    “

    否则,他的统治必不长久。”

    是这样啊!

    刘邦摸了摸下巴。

    “但是不对啊,那北魏不是分裂了吗?”

    “难道后人不会去吸收前人的经验?”

    张良解释道。

    “这是历史的必然。”

    “

    只要推行中原文化,势必会有元老阻止。”

    “因为这会损失他们的利益。”

    “我看那忽必烈定然会是推行中原文化,受到守旧派的阻拦。”

    “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就要看他的手段了。”

    张良这么一解释,刘邦就明白了。

    “忽必烈,你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选择呢?”

    “我很好奇。”

    ……

    “辅机?”

    “你觉得大元的统治会久吗?”

    长孙无忌笑道。

    “陛下,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南北朝时候,多国都灭亡。”

    “原因就是没有推行我中原文化。”

    “百姓离心离德,又如何能长久?”

    “可要是推行汉化,又会遭到守旧派的抵制。”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要想解开这个死循环,除了忽必烈本人外,他的继任者也需要推行他的思路。”

    “这样经过数十年,才有可能统治的更加长久。”

    “否则,这大元王朝定然不能超过百年。”

    李世民点点头,和他的想法也是无二。

    “只是可惜,我中原百姓又得遭受无尽的战火。”

    “也不知道那南宋是哪个时代?”

    “竟然会被异族灭国,真是废物。”

    想他大唐,兵锋何其之甚。

    周边异族莫不敢挡。

    那忽必烈也就是遇到了废物朝代。

    遇到他,绝对揍得他满地找牙。

    李世民有着绝对的自信。

    他十六岁上战场,救杨广雁门之围。

    十八岁起兵,期间定薛举,平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

    那年他二十三岁。

    放眼古今,如此年轻还有此战绩者,也就霍去病一人尔。

    论用兵,他不怕任何人。

    ……

    大宋。

    赵匡胤和赵光义面面相觑。

    “额,三弟。”

    “这个南宋是我大宋吗?”

    赵光义欲言又止。

    “这个,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赵匡胤无语。

    他大宋以武立国,平定五代十国。

    没想到居然被异族给灭国。

    这待遇好像也就晋朝做到了吧。

    难道我大宋还不如晋朝?

    不知道是谁的后代,竟然如此无能?

    真是丢我赵匡胤的脸面。

    ……

    大元。

    忽必烈看着天空,目光闪烁。

    “我击败阿里不哥,登上大汗之位。”

    “后来更是灭南宋,定吐蕃。”

    他自认功绩强大,论疆域更是远迈汗唐。

    “陛下。”

    “董大人来了。”

    他来了。

    “宣。”

    不一会,就有一人来到了大殿。

    “陛下。”

    忽必烈笑道。

    “董大哥,这里无人。”

    “我们还是以兄弟相称。”

    来人名叫董文炳,是他忽必烈的左臂右膀。

    从小二人就相识,年纪差不多,但董文炳比较老成。

    故而,忽必烈一直叫他为董大哥。

    “不敢,陛下以后还是叫臣名字就好。”

    “这董大哥之名,以后还是不要叫了。”

    忽必烈无奈。

    汉人有时候就是麻烦,这么称呼不好吗?

    蒙古人就喜欢以兄弟相称,这样显得亲近。

    ……

    “行吧,董爱卿,你此来何事?”

    董文炳指了指天上。

    “陛下,我想看看我大元的未来。”

    这能够看到未来。”

    “我大元,也要吸取其中教训。”

    忽必烈脸色一动。

    的确。

    如今的大元虽然建立,但是问题还是很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是否推行汉化。

    他忽必烈一直是推行汉化的支持者。

    因为他发现,要想统治中原地区,就必须推行汉化。

    否则,大元要不了多久,定然会被其他人推翻。

    汉族人口太多了,而且深受儒家影响。

    一个不好,大元就有覆灭之危。

    可汉化的问题有很多蒙古贵族不同意。

    甚至现在就有很多人不愿意在中原呆着。

    他们宁愿回蒙古大草原去,也不愿意留在这里。

    也因为他忽必烈支持汉化,导致蒙古贵族和他关系一直不好。

    反而是那些汉族大臣,却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好,那就来看看,我大元的未来是否长久。”

    ……

    天空中,宏大的声音响起。

    【忽必烈出身于草原,长于漠北。】

    【他的父亲名叫托雷,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儿子。】

    【可以说,忽必烈出身就自带荣华富贵。】

    【和其他蒙古贵族不同,生在皇家的忽必烈对骑射之术不是太敢兴趣。】

    【反而对华夏历史的史书非常有兴致。】

    【忽必烈精通华夏文化,对各种典籍了如指掌】

    【他最喜欢的历史帝王就是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他看到李世民少年时期就结交天下豪杰,坐而论道。】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成就霸业,定鼎天下。】

    【如此的意气风发,让他非常神往。】

    【后来他也效仿李世民天策府,组建金莲川幕府,广纳天下英才。】

    【金莲川幕府中有六大群,分别为术数群,文学群,理学群,理财群,僧侣群,宿卫群。】

    【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

    【也因为对华夏文化的羡慕,他被大部分蒙古贵族认为是蒙奸,几大汗国都不支持他】

    【反而让他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居然是因为华夏人的鼎力支持。】

    【不得不说,这真的很有趣。】

    ……

    “哈哈哈。”

    “居然发生这种事?”

    “生在蒙古皇家,被蒙古人认为是奸人,但却被汉人支持。”

    “这事还真是古怪啊。”

    嬴政看着天空,脸上兴致颇浓。

    按理说,草原民族别说得到汉人支持了,能不被汉人反抗就算是幸运的了。

    但这忽必烈相反,被自己的族人敌视,而被汉人支持。

    这怎么想都觉得很有意思。

    “陛下。”

    “此事其实很好理解。”

    李斯在一旁说道。

    “那蒙古贵族定然内部也是争权夺利。”

    “那成吉思汗的兄弟,儿子,孙子一大堆。”

    “这忽必烈在其中肯定也不显眼,自然获得不了多少利益。”

    “他要是想要成就帝业,那自然需要其他人的支持。”

    “忽必烈自幼读史书,自然也和不少汉人大臣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并不稀奇。”

    嬴政闻言,也是表示认可。

    “这样也好。”

    “他获得了汉人的支持,那想必就不会做出那屠杀百姓的事。”

    “

    这对我华夏子民来说倒是好事。”

    嬴政看着天空,心中默默的念道。

    “忽必烈,还真是有意思的一个人。”

    ……

    大唐。

    李世民也是一脸的目瞪口呆。

    居然如此有趣?

    汉人支持他,但蒙古人抵制他。

    最让他无语的是,自己居然是他的偶像。

    我组建天策府,广纳天下豪杰为己用。

    像房玄龄,杜如晦也都是那个时候跟着他的。

    可忽必烈也学他搞了个金莲川幕府,网罗天下人才。

    难道我在后世有这么大的名气?

    连几百年的草原民族都知道我李世民的大名?

    “陛下。”

    长孙无忌笑道。

    “看来你在后世的评价不低啊。”

    “否则异族帝王也不会把你当偶像。”

    “这等好事,要该庆祝啊。”

    自己的这位妹夫对财富,对权力都不太热衷。

    一个对财富权力迷恋的皇帝,是不可能给大臣太多自主权的。

    而李世民对大臣很放心。

    甚至在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将国事都托付给房玄龄。

    包括李靖攻打突厥,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直接捉了颉利可汗。

    也因为这事,让唐俭恨了他一辈子。

    要不是跑得快,唐俭的下场和俪食其的下场一样,来个油锅烤肉。

    李世民最大的迷恋是名。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德的明君。

    因此,什么事都会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