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刷历史短视频,唐太宗都破防了 » 第五十章 上帝之鞭

第五十章 上帝之鞭

    “哈哈哈。”

    “辅机,你过誉了、”

    “如此小事,可不值得庆祝。”

    李世民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容依稀可见。

    能被后世帝王铭记,还事事学他。

    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父亲,你看到了吧。”

    “我没有辜负大唐,也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我大唐名传后世。”

    “您作为大唐开国之君,想必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吧。”

    ……

    大汉。

    “居然还有如此奇事?”

    刘邦此刻也是啧啧称奇。

    “蒙古贵族不支持他,但是汉人却支持他。”

    “这天下间的怪事还真多啊?”

    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那是天然的对立关系。

    草原民族是游牧民族,天生就喜欢杀戮和抢劫。

    而中原民族是农耕文明,比较喜欢和平。

    每到冬天,粮食不够的时候,草原民族会过来抢粮食。

    这种情况,中原王朝肯定不乐意。

    两边的仇恨可谓由来已久。

    指望汉人支持草原部落,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陛下。”

    “这事并不稀奇。”

    张良笑道。

    “孔子曾言: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华夏则华夏之。”

    “我华夏民族本来就不注重血统之说,更强调文化之统一。”

    “那忽必烈学习我华夏文化,读我华夏之典籍,深受我华夏文化之熏陶。”

    “自然会获得华夏人的支持。”

    “而草原民族有他们那一套,自然不愿意去学习汉家文化。”

    “那忽必烈学习我华夏文化,在他们眼里那就是罪人。”

    张良这么一说,刘邦明白了。

    也是。

    如果他的孩子不学祖宗语言,去学匈奴语,估计也会被当为汉奸。

    连祖宗文化都能舍弃,不是罪人又是什么呢?

    难怪子房说文化之利器,不压于刀兵。

    这种能影响顶层权贵的思想文化,的确可怕。

    ……

    ……

    大元。

    董炳文问道。

    “陛下,你后悔吗?”

    “当年你若是不学习汉家文化,定然会顺利的继承汗位。”

    “也不至于有那四年之乱啊。”

    后悔?

    忽必烈摇摇头。

    “我从未后悔学习汉族文化。”

    “观草原民族,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隋唐时期的突厥。”

    “他们都一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唯有你们汉族,却一直流传至今。”

    “哪怕经历了无数的内乱,甚至于五胡乱华那样的入侵。”

    “可最后,你们的语言,文化,习俗都没有消失。”

    “这让我明白,要想让我蒙古也一直存在,也必须学习你们汉族这一套。”

    “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当年四大汗国全部支持阿里不哥。”

    “可是最后,我成了最大的赢家。”

    “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想法没有错。”

    ……

    忽必烈从小就和汉人接触过,太明白汉族文化的优越性。

    别看蒙古帝国一直扩展,可这种事是不具备可持久性的。

    一旦扩张失败,整个蒙古帝国就会陷入内乱。

    而汉族就拥有者这种持久性。

    小小南宋,竟然存在了一百多年。

    这种文化让他深知,扩张并不是王道。

    只有加深内部治理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而治理国家这一套,汉族太熟悉了。

    他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主动推行汉化。

    可他的那些家族中人不理解,不仅不支持还一直反对。

    这让他颇为恼火。

    靠游猎去生存太难了。

    只有农耕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的扎根。

    爷爷成吉思汗为什么当年第一时间就要搞定金国,不还是想打造一个汉地吗?

    因为爷爷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可惜,其他人都不能认同。

    他忽必烈为了大元呕心沥血,又有几人懂呢?

    ……

    大清。

    康熙也叹道。

    “哎,大元,可惜了。”

    “忽必烈的做法并没有错。”

    “他当年推行汉化,其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只是他的后代并没有把这些持续下去。”

    “否则,哪里有朱元璋之事?”

    同样作为少数民族入住中原。

    康熙也深知汉人文化的优越性。

    尤其是语言这块,那是吊打满语的。

    大清入住中原这么多年,会满语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汉语的多样性,什么意思,什么事务都能表达。

    满语可就差多了。

    经常大打达雅搭不分。

    这种事还有很多。

    你让大家怎么交流,还是汉语好,学起来快,交流也容易。

    康熙曾经也怕满语会被汉语取代,于是让旗人学习。

    可是见效不佳,也只能放弃。

    忽必烈做的事也是他康熙所做之事。

    只是忽必烈没有做完就死了,后任者没有继续下去。

    这才导致元朝不到百年就走向灭亡。

    时也命也。

    ……

    【说起忽必烈,就不得不提他的爷爷成吉思汗铁木真。】

    【铁木真出身于部落贵族家庭,可惜命运不佳,他少年时期部落被灭,连妻子都被抢走了。】

    【那时的铁木真发誓要灭掉仇人,报仇雪恨。】

    【他做到了。】

    【最终他灭掉仇人,建立起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国家。】

    【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最最巅峰的时候有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有十个秦朝大。】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国家,更是几个国家联盟。】

    【这些国家的掌权人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兄弟,儿子或者孙子。】

    【铁木真生在华夏之北,对于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曾言: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太宗兵法。】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病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此死在了军中。】、

    【然而,蒙古帝国并没有随着他的死去而衰落,反而越来越强。】

    【在他三儿子窝阔台的带领下,蒙古帝国又迎来一次高峰。】

    【蒙古帝国开始向西征伐,他们一次有一次的击败西方各国的联军。】

    【让数以亿计的西方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哪怕经过数百年,这种恐惧依旧还在。】

    【他们对于蒙古帝国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上帝之鞭。】

    【在西方人的眼里,上帝就是神,蒙古大军就是神派来镇压凡人的军队。】

    【无数人瑟瑟发抖。】

    【直到后世,蒙古帝国依旧有着无比大的名气。】

    【成吉思汗也在全世界有着无比广大的粉丝,即使他死去了无数年。】

    【提前蒙古帝国,必然会提前成吉思汗铁木真。】

    【他的一生就是个传奇。】

    ……

    “成吉思汗铁木真?”

    嬴政看着天空,喃喃自语。

    “蒙古帝国竟然有我大秦十倍之大。”

    “

    这怎么可能呢?”

    他的印象中,只有北边匈奴,南边百越。

    莫非在这之外,还有无比广大的土地?

    嬴政的心火热起来。

    “蒙恬,你一直在北疆,可知那北疆之地到底有多大?”

    “

    陛下。”

    蒙恬苦笑道。

    “那北疆之地无边无际,都是草原戈壁。”

    “而且还有那匈奴在那里生活。”

    “具体有多大,臣也不知。”

    听到这话,嬴政相当不满意。

    大秦之外还有西方,还有数十倍于大秦之土地。

    这样的土地不拿回来,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成吉思汗铁木真。”

    “朕要是和你生活在一个朝代该多好啊。”

    “你这一代天骄,朕还真想见一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