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三十五回:福无双至今日至

第三十五回:福无双至今日至

    刘纪也震惊了。

    赵宋皇帝跑路,好歹还揣着自己的传国玉玺。

    我北境单于溜号,到把紫卷金册给丢了?

    丢了!!!

    “你说紫唔…”

    库博捂着他的嘴,贴着他的耳朵,气得声音都抖了:“三王子,你想让所有人都听到这个消息?”

    刘纪扒拉下他的爪子,仍沉浸在“王八蛋单于丢下金册,带着他的舔狗跑了”的震惊当中。

    “我记得金册上还有六十多个部落,他就这么。”说着,比了一个手势:“就这么,丢,丢了?”

    库博急得想踹他:“五十个,年初破冰式被打断,有十几个部落自请除族,前些日子白灾,库库鲁和挝夫也除名了,再就是王庭搬迁,长老院不想走,拉锯了半晌,如今分成两部分……”

    刘纪这才明白,紫卷金册上,北境七十二部,仅剩下了三分之二。

    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个重要东西。

    原先,北境诸胡和西山诸邦一样,都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政。

    当年汉皇长驱漠北,霍将军封狼居胥,打出了汉家声名。

    北境人世居塞外,弱肉强食,自然以强者为尊。

    汉人能以远远少于胡人的军队接连大胜,“一汉能当五胡”,自然引起了胡人的慕强心理。

    丝绸、茶叶、盐巴……这些珍贵的物资都来源于中洲。

    诸胡臣服汉家,求取汉女,自愿执子侄礼,归慕王化。

    第一任大单于高瞻远瞩,认为中洲强于北境,不单单在水土优渥,更在于血脉高贵,文明繁荣。

    于是颁布命令,鼓励两族通婚。北境儿郎若娶汉女,则随汉女姓氏,除北境采礼三牲六畜外,另依照汉家礼仪,打聘雁、备花轿。

    时人盛行厚嫁,有些寒门女子备不起嫁妆,干脆收拾收拾铺盖,带着一身手艺投奔北境,教导汉字、纺织、医药……在族中,地位仅次于各部落贵族首领。

    万安公主带来了青贮法,让牧民不必看天吃饭,又是一项大功德,在北境的声望,曾一度超过她的原配丈夫,呼耶单于。

    何为“青贮”?就是将草料切碎,以特殊手法发酵储存。

    相较于容易霉变或被鼠害糟蹋的干草,青贮不单单可以长期保存,而且存量大,保质期能长达二十年之久。

    将草料进行青贮储存,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有诸多麻烦之处。

    一来,实行青贮需要极大的前期投资,需要足够的地盘和设备,对技术人员要求极高。

    二来,青贮的制作对湿度要求很高,制作不当,所有的草料就容易霉变。

    王庭拥有了万安公主这位大阏氏,就相当于把先进生产力牢牢抓紧在手中。

    草原上看天吃饭,自然灾害多发。靠着青贮法,万安公主和第一任大单于兵不血刃就统一了草原七十二部。

    公主将自己的册封金册请出,每一个部落归顺,就将部落首领的名字记载后头,由王庭诸君见证。

    后来,效忠王庭的部落越发多了,金册那点儿位置放不下。

    公主就将自己的紫色嫁衣裁剪,重新将金册装裱,后加入的部落名称就记载在紫色的丝绸上。

    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是一层羁绊。

    王庭会庇护他们,他们也必须效忠王庭。

    白云苍狗,人走茶凉。

    刘纪冷笑一声。

    各部落效忠的到底是王庭,还是青贮?

    既然大阏氏并未和乌阔鲁单于一起离开,说她没有后手。

    刘纪不信。

    当年一统北境的女人,怎么可能会是个简单角色?

    当年大单于病逝,姜堰提着四岁的乌阔鲁秋狩,将小丈夫放在自己的箭筒里,颠了个七晕八素。

    有人说乌阔鲁年幼,不堪任大单于。

    姜堰只是笑了笑:“可我还是大阏氏。”

    如今,大单于举族西征,忘了谁不好,偏偏忘了手持紫卷金册的大阏氏。

    刘纪脑中灵光一闪,瞬间理解了这场闹剧的全部关窍。

    王帐内,刘纪最忠心的部下全部集齐,包括闲得发慌在一旁打掸子的甄英。

    “抛弃王庭,割裂北境,大单于是疯了?”

    “咱们怎么办?”

    “户曹呢?陈户曹,咱们的粮草还够多久?”

    众人惶惶不安,被抛弃的感觉如同乌云笼罩在众人心头。

    甄英叹了口气,军心已乱。

    她本是为了寻找圣女后选才跟着刘纪胡乱北上,没想到,到了王庭,扑了个空。

    王帐里愁云惨雾,只有刘纪智珠在握。

    “这些,都不打紧。”

    他笑了笑,抬手安抚众位。

    “凡是谋定而后动,这几日变故,我已经想通其中关窍,破局不难。”

    甄英停止了打掸子,抬头看着面前沉稳了不少的少年王子。

    短短一两日,他就在众人的期许中,变成了所有人的主心骨。

    “大单于和大阏氏不合,如今乌阔鲁抛弃王庭是假,与大阏氏割席断交才是真。”

    他对自己亲生父亲的称呼从“父汗”变成了“乌阔鲁”。

    从刘纪带领散兵难民行军开始,人群在他身边汇集,渐渐成了一支独立于七十二部之外的部落。

    “乌阔鲁自以为羽翼丰满,放任心怀不满的贵族毁坏破冰式,我大致猜得出,他是想从长老院手中夺权。”

    下面一阵窃窃私语,显然,绝大多数人对信仰的坚贞和对王权的敬畏,不允许他们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猜想。

    甄英看着刘纪,少年人眉目清朗,甚至还能称得上是风度翩翩。

    “我知诸君不愿相信,是真是假,问过大阏氏即可。”

    “确实。”有对情势洞若观火的,瞬间也分析出了事情脉络:“若是大阏氏在,别说区区五千人马,就是五万人的粮草,不在话下。”

    “对,我若是大阏氏,手中定然还会存着粮草。”

    “也就是说,找到大阏氏,就能度过这个春天?”

    有人看得比较远:“可若无女子攀登圣山,踏碎冰层,大阏氏的粮草再丰富,也只是一时之计。”

    有人不信:“大阏氏怎会见我们?”

    乌阔鲁放弃王庭,是因为王庭根本带不走。

    放弃大阏氏,是因为大阏氏根本无法被说服。

    “闭死关”,在这个人人都可修行的世界里,无异于最坚决的抗拒。

    刘纪却是微微一笑,手一伸,抓住了被阴谋诡计绕得七荤八素的小傻子一枚。

    “‘雪山令’在此,诸君若是不信,可请‘雪山令’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