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五章 二赵争锋(2)

第五章 二赵争锋(2)

    后赵的建立者名叫石勒,是羯族人,不过当时整个羯族都是匈奴的奴隶。史书记载石勒的出生也有异兆,说是赤气满堂,且有一道白光直贯中堂。所有见到的人都说这个小孩非一般人,将来必定大有作为。石勒在十四岁的时候并没有像刘聪那样遍读诸子百家,而是和族人一起经商。他第一次来洛阳时,非常兴奋,一边大喊,一边跑着登上城墙,竟然惊动了洛阳城内的很多贵族。到了刘渊起兵反晋的时候,石勒先是追随别人一起投奔刘渊,后来独当一面,最后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以北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

    当时的战争有两个非常残酷且普遍的做法,一是杀降,二是屠城。出现这两种现象,是因为当时的所有政权都在动荡之中,形势很不稳,一旦发现自己的力量不支,往往就考虑投降,乃至诈降。当发现自己投降的这个政权也不够稳定时,马上又会反叛。这样一来,胜利的一方不管你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统统杀掉。既然真投降也要杀,所以很多政权就固守一个城池,誓死不降。等到胜利的一方攻下城池之后,往往会带着报复的心理进行屠城。刘曜和石勒带兵攻下洛阳的时候,也进行了屠城,杀死了王公大臣以下三万余人,把尸体堆在洛水之北。后来人们发现在诸多的势力里头,石勒恰恰是最能打仗且能安民的将领之一。石勒军队所过之处是秋毫无犯,老百姓很怀念这支军队。

    那石勒为什么能够具备这种能力?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在长期的战争和历练中培养出来的大智慧,亦或是身边有高人指点?应该说这三点都有。如果他自身没有大智慧,他就发现不了具有大智慧的人;如果他没有修炼出宽广的胸怀,他就容不下有大智慧的人。石勒养了一批汉族读书人,把他们居住的营房称为“君子营”。君子营中的人为石勒干三件事:第一是讲述历史故事,第二是策划当前谋略,第三是制定未来规划。

    君子营中的核心人物叫张宾。张宾从小博览群书,但他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建功立业,而不是皓首穷经,钻研学问。那要建功立业,就要先找到用他的人,他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最后得出结论: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也许他当时还不知道这个胡将军叫石勒,只知道他是个胡人。现在机会来了,那就一定要抓住机会,于是张宾来到石勒军队的驻扎地,手中握着宝剑,口中高呼投军。但张宾在投奔初期并没有得到石勒的重视,但随着石勒军队的壮大,随着石勒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张宾等人的谋划往往能见奇效,石勒开始重视起张宾等人了。

    张宾非常善于出谋划策,可以算得上是机不虚发,算无遗策。刘渊还在世的时候,石勒奉命去攻打襄阳,把襄阳打下来之后,准备继续进攻,占领汉江。但这个时候,张宾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我们的实力不够,晋军却很强大,而且还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结果果然如张宾所说,石勒无法突破晋军强大的防线,而此时军队又快断粮了,军中还出现了瘟疫。石勒此时已经后悔了,他想退兵。这个时候张宾站出来,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这个时候一退兵,军心涣散,我军大势已去。张宾提出我们此时不能退兵,而是应该进兵。所有将领都听蒙了,现在还能进到哪儿去。张宾说我们应该放弃辎重,立即渡过沔水,进攻晋军没有防备的江夏。结果就把江夏打下来了,大大地补充了兵员,又得到了大批辎重,然后扬长而去。经此一役,大家都对张宾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他是神算。

    还有一次,石勒在攻下洛阳之后准备再一次下江南,和晋军在上蔡一带形成对峙。但是天降大雨,军中还发生了更大的瘟疫,军心又开始不稳。石勒就征求将领们的意见,将领们提出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说现在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可以诈降。张宾提出反对,他说将军您和刘曜攻下洛阳时,屠了人家的城市,俘虏人家的皇帝,杀害人家的贵族,霸占人家的妻女,就是把将军您的头发拔下来一根一根细数您的罪状都数不完,人家会接受你的投降吗?第二种意见是兵分多路,向晋军占有的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进攻。张宾对此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现在天下大雨,军中瘟疫,军心涣散,怎么打仗?拿什么去打?石勒就问那怎么办,张宾提出我们现在应该退兵。那么退兵了晋军追赶怎么办?张宾笑道,晋军跟我军队抗是迫不得已,我们退兵,他们开心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来追!那退兵能退到哪里去?张宾说退到黄河以北,经营邺城,进占河朔,以此作为大本营,然后北伐西征,建立我们的基业。石勒听得是热血沸腾,听完张宾的一番陈述,石勒高兴得狂甩衣袖,猛吹胡子,并立即提升张兵为右长史,称右侯而不名。

    就这样,在君子营的不断指点下,以及在石勒自身的大智慧和大胸怀的驱使下,石勒很快就成为了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刘渊在世的时候,石勒羽翼未丰,他听从刘渊的指挥。到了刘聪执政的时候,石勒的羽翼已经丰满,不过他买刘家人的面子,仍然是替刘聪打仗,但已经开始不接受刘聪的封赏。到了刘曜做皇帝的时候,石勒完全不买账了,所以刘曜一把国号改成赵,石勒马上就建立了另一个政权,也叫赵。两位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现在成为了死对头,开始争谁才是黄河流域的老大。

    石勒在建立后赵之后,也干了几件事。第一,征收赋税,每户百姓每年上交两斛谷子,两匹帛。第二,招募流民,仅公元316年一年,石勒就招募了二十多万流民,大量的流民附着于土地,他的实力更加雄厚。第三,创办学校,石勒在国都建大学,在每个郡建小学,每个郡有弟子150人,学得好的通过考试可以去大学。第四,制定法律,以此来规范民众,规范贵族,规范军队。第五,推行选拨制度,分九等选拨人才。就这样,石勒的实力日益强大。

    公元329年初,前赵和后赵两大势力在洛阳一带展开决战,结果刘曜被石勒俘虏,石勒趁此吞并了原来前赵的地盘。就这样,西起关陇,东到大海,北起辽东,南至淮河,这一大片的土地都归后赵所有。石勒当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极其响亮的称号——大赵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