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二十四章 开辟南朝

第二十四章 开辟南朝

    东晋政府是在王导等南北衣冠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给了北方的南迁之民一个寄托和希望,再则,因为有一个政权在这里,必然会阻挡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南下,留下南方这一块安定之地。所以,在东晋的统治下,南方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状态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

    但是,东晋皇室和士族从“王与马,共天下”的蜜月期,到司马家族和南北士族、庶族的离心离德,越来越多的人对东晋感到失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东晋这个政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不仅仅是王敦、桓温,连江南庶族出身的陶侃也质疑东晋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桓玄想要取代它也是大势所趋。既然桓玄取代它是大势所趋,那么刘裕想要取代这个政权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刘裕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扶植了一位新帝上台,这恐怕跟当时的谶语有关。

    在简文帝时期,有一条谶语“晋祚尽昌明”。谶语一般都是很简练,模棱两可,让人摸不透它的意思。当时简文帝的一个妃子在怀孕期间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神仙,跟她说她肚子里怀的是个儿子,当他出生的时候,你可以给他取个表字,就叫昌明。后来这位妃子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生的时候又是天刚亮,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取“昌明”做了表字,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孝武帝。后来简文帝知道了这条谶语,一看,完蛋了,这是不是说我们晋朝到我这个儿子手里就结束了。

    到时孝武帝在谢安和桓冲的辅佐下,把东晋治理得很不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而且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前秦。所以人们对这条谶语又有了另外一种理解,就是说晋朝的气运在昌明这个人,也就是孝武帝的时候才真正得到发扬。但随之而来的是司马道子的乱政,是孙恩、卢循的叛乱,东晋被搅得一塌糊涂,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这条谶语也成为了桓玄取而代之的一种暗号。

    现在刘裕想要代晋自立是完全可以的,但他没有这么做,是因为还有一条谶语,说“昌明之后有二帝”。公元419年,刘裕指派中书侍郎王韶之缢杀了晋安帝,扶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当皇帝,是为晋恭帝。刘裕之所以要杀晋安帝,显然是受了这条谶语的影响,既然昌明之后有二帝,那就让这二帝赶紧下台,自己才能顺应天命,正式称帝。要知道刘裕此时已经五十七岁了,晋安帝比他小,而且傻乎乎的,能吃能睡,不知道活到什么时候,刘裕大概率熬不过他,这样一来就得让他尽快死掉。

    继位的晋恭帝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也干脆得过且过,果然没过多久,刘裕就派人来暗示他该下台了。司马德文也很潇洒,笑着对身边的宦官说,我们这个司马家族早已名存实亡了,所以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于是立即写了让位诏书,连玉玺带诏书全给了刘裕,自己就回到琅琊王府,从此一心向佛,不问世事。

    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在建康城外设祭坛,祭拜天地,举行了盛大的禅让仪式,正式登基称帝。由于东晋曾经给刘裕封了一个宋王,所以刘裕就以“宋”作为他的国号,史称“南朝宋”或“刘宋”。

    刘裕即位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江南秩序,发展经济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公元422年,刘裕命徐羡之、傅亮、谢晦及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随即病逝,享年六十岁,谥号武皇帝,其子刘义符继位。

    刘义符从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不知天下艰难,所以向来喜好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而且他在刘裕病重及守丧期间依旧和一群朋友吃喝玩乐,这在当时看来就是大大的不孝。因此,那几个顾命大臣看不下去了,非常担忧,像你这样胡闹下去,怎么能继承好你爹的雄心壮志,怎么能守护好你爹打下的江山。他们不断地规劝,不断地教育,但是发现刘义符实在是孺子不可教也,烂泥真是扶不上墙。渐渐地,徐羡之等人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这个孺子这么不可教,那我们何不换一个教教。

    根据继承法,老大下来该轮到老二了,这个老二就是当年刘裕留守在长安的刘义真。这个刘义真当年留守长安时只有十二岁,但他自作主张,不听别人劝,结果弄得留在长安的将领之间产生了极大的混乱,不到一年就把关中丢了,主要的将领死伤殆尽。刘义真自己被人背在背上,骑马逃出来的。但这个刘义真后来和谢灵运成为了好朋友,成天跟着他一起玩。徐羡之等人一看,这个刘义真也不行。他们最后看中了老三刘义隆。刘义隆和他两个哥哥年龄只相差一岁,但性格和两个哥哥完全不同,他老成练达,长得也很像他父亲,深沉有谋略。

    徐羡之等人确定了目标之后,随即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首先,以皇帝的名义免除了刘义真的爵位,然后又以太后的名义废了皇帝,这样前面两个都没了,就可以扶立老三当皇帝了。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徐羡之等人就可以和放逐太甲的伊尹,废黜刘贺的霍光等人相提并论,但他们做得太过了,他们把老大和老二都给杀了。

    公元424年,在徐羡之等人的拥立下,刘义隆从江陵入建康,继位为帝,改元“元嘉”,这就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