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三十六章 孝文改革

第三十六章 孝文改革

    冯太后去世的时候,孝文帝拓跋宏二十三岁,虽然很年轻,但因为从小就跟着冯太后,耳濡目染,而且冯太后在推行班禄制、均田制和租调制,以及三长制的时候,孝文帝都参与其中,所以此时的孝文帝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孝文帝就在他祖母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汉化。

    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那就是把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不过孝文帝考虑到这个举动可能阻力会很大,所以他先进行了一番试探。他在朝堂上和往常一样与文武大臣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让太史令来占卜,当然不是占卜迁都的事,而说是南征的事。结果这个卦象一出来,是个“革”字。孝武帝一看,太好了,这不就意味着要进行革命吗,是大吉之兆。

    鲜卑族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已经由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变成了一个农业民族,他们的开拓精神正在逐渐消退。当大家听到孝文帝要革命的时候,都不吭声,这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另外所有人都在等带头大哥任城王拓跋澄发表意见。拓跋澄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堂叔,为人正直,且屡立战功,在鲜卑贵族中极具威望。拓跋澄见大家都不吭声,自己不得不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对孝文帝说,“革”字乃是吉兆,象征着要革命,不过是革别人的命,当年商汤革命革的就是夏桀的命,但如今陛下已经富有四海,去革谁的命呢?孝文帝的学问没有拓跋澄高,被他一问给问住了,于是恼羞成怒,说这社稷是朕的社稷,你不要胡说八道。拓跋澄丝毫不示弱,回答说,社稷固然是陛下的社稷,但我是社稷之臣,我要对社稷负责任的。孝文帝听他这么一说,舒了一口气,冷静下来,跟大家说,既然是议事,就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我看任城王就说得很好,大家继续发表意见。气氛缓和下来了,大家也就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但最终也没达成统一。

    下朝后,孝文帝单独召见了拓跋澄,对他道歉,说刚才真是对不起,但我不是冲着你来的,我发脾气是压压其他人的。拓跋澄说,这没什么,讨论问题大家肯定会有不同意见。然后孝文帝就向他交底了,说我其实不是想要南征,我真正想的是把都城迁到洛阳去。因为平城虽然坚固,但这里是四战之地,而洛阳居天下之中,物产丰富,到那里更便于我们管辖整个中原地区,这对我们大魏是大有好处的。拓跋澄本身就是一个汉化很深的鲜卑人,在汉化问题上他跟孝文帝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加上皇帝跟自己交底,拓跋澄很是感动,于是他对迁都洛阳的想法进行了肯定。但另一方面,拓跋澄认为迁都洛阳势必会在拓跋贵族里引起巨大反响,所以这等非常之事就不要让那些平常人知道,陛下一旦做了决定,他们也是没办法的。孝文帝一听,非常高兴,直夸拓跋澄就是自己的张良啊。

    那既然已经决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说穿了,就是连蒙带骗,软硬兼施。孝文帝下令全军南征,带着三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要攻打南朝。当时正值雨季,一路上泥泞不堪,行军极其困难。到了洛阳之后,孝文帝说大家先休息一阵。洛阳的宫殿、官舍、军营其实早就已经修建好了。孝文帝让大家休息好之后继续前进,结果大家都苦苦哀求,说绝对不能再前进了,士气已经低落,再前进就是去打败仗的。孝文帝拒绝,众人又苦苦哀求,说不能再前进了。孝文帝就说,那洛阳怎么样,我们在洛阳住下来好不好?大家都说洛阳很好,只要不南征,怎么样都行。于是就这样定都洛阳。同时孝文帝下令,来到洛阳后不能回到平城去,违令者斩。

    当然这期间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平城的人听说都城居然迁到洛阳去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拓跋澄代表孝文帝去平城做安抚工作。孝文帝的太子拓跋恂还私自潜逃回平城,后来被废,甚至被杀掉。有许多的鲜卑贵族在各处发动暴动,反对迁都,也被先后镇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的斗争是非常惨烈的。

    迁都洛阳可以说只是汉化过程中的一小步,孝文帝还陆续推出了很多别的措施。有一天早上,满朝文武都在等着孝文帝上朝,结果等来了一个身着汉服的人。大家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孝文帝拓跋宏。从这天开始,孝文帝规定所有人统统都要穿汉服,要说汉话,还要求汉族与鲜卑族之间要通婚。通婚的结果就是到了隋唐时期,大批的贵族都有鲜卑血统。

    另外,由孝文帝自己开始,带头把鲜卑的姓改成汉姓,为这个事孝文帝还特地颁布了诏令,说我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把王称为跋,拓跋就是拥有土地的王,而万事万物又以土为大,土就是万物之元,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姓由拓跋改成元。这样拓跋宏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元宏。当然鲜卑的姓改汉姓不仅仅是皇室家族的拓跋改为元,其他的姓也得改。据统计总共改了一百多个姓,如拔拔改成长孙,独孤改成刘,尉迟改成尉,不过后来很多姓又都改回去了。这几个姓我们都很熟悉,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独孤皇后,门神的其中一个叫尉迟恭。

    孝文帝这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全面发展,有效缓解了民族隔阂,对北方民族融合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魏通过孝文帝改革,逐步走上了国富民强、兵力强盛的道路。但孝文帝的改革同时也为北魏的衰亡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