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生活之旅 » 冲破内心的至暗时刻

冲破内心的至暗时刻

    2023.8.23

    2023年第38本书《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冲破内心的至暗时刻》,心理创伤有重有轻,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方式也不同,这本书中详细抒写了作为咨询师如何为来访者处理创伤。我觉得处于创伤阶段的人也有帮助,能够借鉴书中所说的方式和步骤,让自己获得心理能量。

    咨询师需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因为来访者是在关系中受到伤害的,所以要在关系中进行处理和疗愈。有时未必要完成对创伤的暴露。仅仅通过良好的咨询关系和稳定化就可以使来访者自身发展出更好的自我力量,实现自我帮助。

    创伤治疗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稳定化;(2)创伤暴露;(3)重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稳定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生理稳定化,即个体的身体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攻击、威胁和伤害;其次是社会稳定化,即个体的社会关系是稳定的,个体能够拥有或保持比较好的社会功能;最后是心理稳定化,即个体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所以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使来访者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并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咨询关系的支持。只有在来访者实现充分的稳定化之后,咨询师才能够和他一起面对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才可以进行创伤暴露,让其去详细回忆整个创伤事件的过程,用创伤暴露去修复创伤。

    来访者的问题、真正严重的创伤就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所以在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就在关系中疗愈,咨询关系本身、咨询师本身就是疗愈的因素和工具。

    同样,创伤治疗也有两种选择:其一就是直接进行创伤暴露,然后进行治疗;其二就是静养——发掘来访者内在的资源,当他的内在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时,这些资源本身就可以平衡掉创伤的病灶,平衡掉创伤经历对人的影响。资源越丰富、越强大,创伤对人的影响就越小,甚至从理论上来讲,良好的咨询关系也会变成一种资源,渐渐吸附、吸收创伤经历对来访者的影响。

    实际上控制欲越强的人,背后的无助感就越强;越是渴望权力、热切参与权力斗争的人,越可能是曾经被控制、被羞辱、被伤害的人。所以对他们来说,避免被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控制别人,只有牢牢地控制别人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

    由于心理创伤最重要的核心体验就是个体感到失去了控制感,被剥夺了对自己的生命、生活的控制感和权利,再加上亲密关系的缺失,因此创伤的复原要以恢复来访者的控制感和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为基础。

    什么是哀伤?哀伤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丧失,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丧失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哀伤会表现在情绪、生理、心理和精神四个层面上。情绪上的反应包括哭泣、生气、悲伤、内疚、孤独、无助、退缩、麻木、空虚、无望、恐慌、忧郁,感到被孤立,有分离的焦虑,感到被打击、难过、痛苦、自贬、怨恨等。

    生理上的反应包括麻木感,感觉喉咙紧绷、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恶心、耗竭、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压改变、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肌无力、腹泻、性欲和食欲减退、眩晕,甚至有认同逝者的症状。

    心理上反应包括自尊水平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否认、不真实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分离感、失去控制、不安全感、悔恨、敌意、觉得不公平、不断地追忆和想念逝者,甚至想死去,有时也会梦到逝者。

    精神上的反应是指我们会为这种亲密关系的丧失寻找意义,我们可能会对命运产生强烈的愤怒,我们会质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信仰,当然,也可能会变得更加虔诚,试图寻找死亡或者生命的意义。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哀伤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亲人亡故或者致命性应激和压力时所出现的各种身体反应,严重的哀伤会摧毁我们的免疫系统,让我们的身体虚弱、内分泌紊乱。

    哀伤和抑郁的表现形式相仿,都是丧失所爱的客体的结果,但是哀伤者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抑郁的人不知道。

    哀伤的四项主要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接受丧失的事实。

    第二项任务是,在否认之后,我们需要经历悲伤的痛苦。

    第三项任务就是重新适应这种逝者已逝的环境。

    第四项任务,即把自己的情绪、关注点投入其他亲密关系之中,继续有效地生活。

    整个哀伤过程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回避阶段。这个人会表现得很麻木,不相信坏事件真的发生了。他会处在一种“休克”的状态中,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天。

    •第二个阶段,面对阶段。这个人开始出现高强度的痛苦,并且情绪激动。

    •第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这个人会逐渐与逝者分离,并且恢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