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七章 尊严与节操,那是什么玩意?

第七章 尊严与节操,那是什么玩意?

    李璿沉默了,这女人并不像传言那般花瓶。

    反而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厉害的女人。

    也是,否则又岂能独得圣恩,并且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完美示例。

    “李璿自幼对贵妃娘娘敬爱有加,不知此生是否有幸拜于娘娘膝下。”

    李璿也不再兜圈子,而是直接开门见山道。

    “你想借本宫之势,可本宫又能得到什么?”

    杨玉环垂眉望着眼前的李璿,反问道。

    “娘娘朝外仰仗安禄山,朝内仰仗国舅,又深得圣人宠爱,自是显赫四海,宇内共尊。”

    “可无论娘娘今时何等风光,但依旧还有不足之处,未来难保不会有杀身之祸。”

    李璿心中叹了一口气,大丈夫能屈能伸。

    即便身为皇子,可若没有靠山,随时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哪怕亲父子,亲兄弟又如何?

    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太子说废就废,儿子想杀便杀,这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眼下,自己唯一能够破开困局之处,全在这个女人身上。

    至少目前为止,再无它路。

    不受宠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困于十六王宅,永无翻身之地。

    李隆基深知皇室斗争的残酷,所以对诸王的监禁尤为严苛。

    这也是李唐王朝的魔咒,远亲族,重外戚,甚至宦官,最后都将大唐搅的天翻地覆。

    “凉王倒是有胆色。”

    “只是本宫荣宠冠绝天下,杨氏也水涨船高,这杀身之祸从何而来?”

    杨玉环哑然失笑,对于李璿之言,并不放在心上。

    “圣人在,娘娘或安然无恙。”

    “可娘娘应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如果真到了那一日,娘娘何以自处?”

    “再者,娘娘之贵,比之武皇,恐远不及也。”

    李璿已经把话说的非常透彻了,相信只要这个女人但凡有点智慧,都能想到自己的结局。

    “凉王在此危言耸听,大有诅咒圣人之嫌。”

    “若是本宫告之圣人,凉王觉得又会是何等下场?”

    杨玉环脸色有些不自然,她很清楚自己的软肋。

    无子嗣,一旦天子龙御归天,自己将彻底无依无靠。

    最好的结果也是被打入冷宫亦或守陵,最坏的结果,那必然是被赐死殉葬。

    “娘娘不会。”

    李璿也有点心虚,但已经骑虎难下,只能强作镇定道。

    “何以见得?”

    杨玉环纤纤玉手托起脸颊,看向李璿道。

    “娘娘真心待李璿,李璿此生必视娘娘为生母。”

    “安禄山只是一介胡蛮,娘娘尚能认他做义子。纵权势滔天,也终究只是外臣。”

    “一旦生出异心,最先受其累及者必是娘娘。”

    “李璿身体中流淌着李唐皇族血脉,也算是娘娘看着长大。”

    “这么多年以娘娘之荣宠,之所以未能为后,无非是膝下无子。”

    “若娘娘不弃,五年之内,李璿保证娘娘能够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有朝一日,成为千秋青史标榜的贤后,也未尝不可。”

    李璿只能继续画大饼,如果自己无能,那安禄山也已造反了。

    那时候都天下大乱了,鬼还惦记着自己这破承诺?

    后悔吗?

    如果静待五年,自己大可逃离长安,成为一方节度使,暗中发育。

    可那又能怎样?

    一片狼藉的天下,支离破碎的河山,取之何用?

    大唐历经安史之乱,国力大衰,从此再无昔日辉煌。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自己明明可以努力,争取改变历史。

    为何不呢?

    让大唐荣耀不衰,让大唐铁骑驰骋中亚草原,与大食一争长短,与拜占庭一较高低。

    让华夏的荣光,传遍整个西方世界,让万国来朝成为真正的宏图伟业。

    也许,只有这样,自己才不枉来大唐。

    不是吗?

    这过程可能会很艰辛,也会死很多人,但我不后悔。

    哪怕再重新选择一次,自己依旧会这样做。

    吐蕃也好,大食也罢,终究只是自家人之事。

    只有延续大唐辉煌,尽量保存巅峰大唐之国力,华夏之光才能撒遍世界各地。

    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己可以在千秋青史之上,留下浓浓一笔。

    如此,方不失为热血男儿。

    先祖们,那一句又一句豪迈霸气宣言,无不向后人诉说着那曾辉煌无比,荡气回肠的大时代。

    尊王攘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

    秦之四夷,皆可灭!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本宫凭什么要相信凉王呢?”

    “若本宫有意过继皇子,十六王宅最不缺的就是皇子。”

    杨玉环虽有所意动,但仍旧不紧不慢的反问道。

    “恕李璿狂妄,皇子虽多,却并无一人可入眼。”

    “我李唐自太宗皇帝,贞观之治,历经高宗皇帝,武皇帝,传至圣人。”

    “百年大唐,国力达到鼎盛。”

    “非李璿愿争,而实因时事所逼也。”

    “正所谓,盛极而衰,国之倾覆,纵使天下之大,又何以为家?”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今朝廷重番将,弃汉臣,实乃本末倒置,国之乱象也。”

    “数次政变,皇室子弟,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圣人延用武皇帝之十王宅,对皇族子弟严加防范。”

    “空有一大堆名头,却全是虚职。遍数历代皇族子弟,鲜有李唐皇室之境遇。”

    “王宅虽富丽堂皇,却如金丝牢笼,困于其中,不见天日。”

    “即便外出,也需经由王宅使上奏圣人许可,方能踏出王宅。”

    “一旦天下有异,无论番将亦或汉臣,又有几人真心实意为李唐卖命?”

    “忠勇之义士,古之少有,见风使舵之徒,何其多也。”

    李璿知道这种时候,就没必要兜兜绕绕了,而是直接半真半假道。

    “凉王的野心可不小,而且还十分危险。”

    杨玉环看着大义凌然,一副忧国忧民样子的李璿,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道。

    “若生于百姓之家,那无非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向天乞食。”

    “可生于皇族之家,不争不抢皆庸才。但凡有能力,有远志者,无不希望效仿古之圣君,开创古今未有之宏图霸业。”

    “既然生于李唐皇族,娘娘觉得李璿有的选吗?”

    李璿不由苦笑一声,振振有词道。

    “以前本宫觉得凉王寂寂无名,又生性胆怯。”

    “现在看来,是本宫看走眼了。”

    “凉王的口才实在太好了,不得不说,本宫心动了。”

    “因为本宫也在旋涡之中,与凉王一样没有选择的余地,不是吗?”

    杨玉环看向李璿,笑意涟涟道。

    “儿李璿,拜见母妃。”

    李璿毫不犹豫的跪了下去,这一次自己赌赢了。

    在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之中,尊严与节操,那是什么玩意?

    成王败寇,傻子才会讲这些东西。

    看来古人也不全是老实人,这杨贵妃绝非仅仅是醉心音律舞蹈之人。

    她扶持杨家,也并非是感情用事。

    至于说安禄山滑稽表演,不断讨好之下,才被其收为义子,更是无稽之谈。

    这个女人,也是想培植自己的势力,为自己多上一份保险罢了。

    毕竟没有人能够永保容颜不老,更没有万岁不死的皇帝。

    可惜,应是压错了宝。

    终究是安禄山,辜负了她。

    真情也错付于了唐明皇,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事实证明,在江山社稷与小命面前,痴情皇帝李隆基,无疑还是选择前者,舍弃了一生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