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十一章 你想好先从哪里开始了吗?

第十一章 你想好先从哪里开始了吗?

    “殿下。”

    李白走了进来,拱了拱手道。

    “使君有事吗?”

    李璿正在洗手,刚刚亲自去审问那些被活捉的刺客。

    死士?

    那又怎样?

    落到自己手里,嘴硬是最无用的东西。

    十大酷刑,还没用出来,就全招供了。

    可惜的是,他们只是负责执行任务,并不知道幕后之人。

    而他们的领头,则趁乱逃跑了。

    唯一有用的线索,就是他们都曾是边防军。

    回乡之后,便被人许以重利招募。

    平日里他们都散于山野乡村之中,只有发布任务之后,才会聚集在一起。

    并且是单线联络,此前谁也不相识谁,彼此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这一次截杀任务,那幕后之人,竟然悬赏了千金。

    李璿都动心了,很想摘了自己的脑袋去领赏。

    可后来想想,千金固然很多,但小命都没了,还要钱干什么?

    所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琢磨着到底要如何揪出幕后黑手。

    这是一个组织严明的庞大势力,既然出手了一次,那只要自己没死,就会有无数次。

    总一天,自己要把你揪出来,抢过你的金子……

    “某今日前来,是向殿下辞行。”

    李白再次拱了拱手,神色认真道。

    “使君不随本王前往长安?”

    李璿愣了愣,感到有些意外。

    “前往长安,又能如何?”

    李白苦笑了一下,叹息道。

    也是!

    自己如今,前途未卜。

    又何必拉着他去蹚浑水呢?

    “不知使君准备去往何方?”

    李璿没有挽留,因为眼前这个人属于诗与远方。

    “天大地大,何处不能容身。”

    “殿下说的对,往后余生,某要走遍大唐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江河。”

    “用手中之笔,向后人述说盛世大唐之辉煌。”

    李白神色傲然,斩钉截铁道。

    “若有难处,使君可随时来信一封。”

    “无论天涯海角,本王必略尽绵薄之力。”

    李璿同样拱了拱手,由衷道。

    这是来到大唐之后,自己许下的第一个承诺。

    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句盛世大唐之辉煌。

    “多谢殿下,李某就此别过。”

    李白再次拱手一拜道。

    “祝使君一路顺风,本王定在长安,静候使君锦绣诗经。”

    李璿也拱手道。

    李白走了,依旧如来时那般。

    一人,一剑,一马,消失在了苍茫古老的蜀道之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等使君传世诗经惊天下,我等使君诗仙之名万古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站在苍茫古道之上,看着李白渐渐远去的身影,李璿内心有些感慨万千。

    “殿下,边城令他们到了。”

    没过多久,郭子仪骑着快马,奔驰而来。

    “到就到了呗,莫非本王还要去迎接他?”

    李璿看着翻身下马的郭子仪,调侃道。

    “殿下,那个……贵妃娘娘找你商量归程之事。”

    郭子仪来到李璿面前,低声道。

    “那你直接说贵妃娘娘找我不就完事了,扯什么边城令。”

    李璿直接翻身上马,火急火燎的朝着杨苑狂奔而去。

    郭子仪还在发愣,这不是想先让殿下高兴一下吗?

    嗯?

    好像哪里不对?

    “殿下,那是末将的马……”

    郭子仪忽然醒悟过来,连忙高喝道。

    可此时哪里还有李璿半点影子,早就冲进城门,消失不见了。

    来到杨苑之后,在一名内侍女官的引领下,李璿来到了一间大殿前。

    走进去之后,果然看见杨玉环与虢国夫人正在有说有笑的交谈。

    李璿当即腿一抖,刚想收回脚步……

    “凉王,这是不想看见贵妃娘娘吗?”

    大殿之中,虢国夫人嬉笑的声音响起。

    麻麻批!

    我是不想见贵妃娘娘吗?

    我分明是不想,见你这妖妇。

    见杨玉环也投来不解的目光,李璿只能停止了收脚的动作,三几步来到大殿之中,拱手一拜道:“拜见母妃。”

    “还有姨娘呢?”虢国夫人看着李璿,十分不满道。

    “见过夫人。”

    李璿无奈,只能对着虢国夫人拱了拱手道。

    “既然边城令的仪仗大队到了,那我们明日便启程回长安。”

    杨玉环十分直接,根本没有征询李璿的意思。

    “一切听凭母妃吩咐。”

    李璿好似一个乖乖宝宝,笑着道。

    这人啊!

    要有自知之明,该装孙子的时候,就要装孙子。

    逞能之徒,往往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这是曾经一位损友,对自己说过的至理名言。

    起初不以为意,后来,遭受过社会不断毒打的李璿,深以为然,一直牢记于心。

    “回长安之后,你可有什么计划?”

    杨玉环看着听话懂事的李璿,心中十分满意,又开口询问道。

    李璿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虢国夫人。

    “我姐姐,不是外人。”

    杨玉环自然明白李璿的意思,再次开口道。

    “回长安之后,母妃无需特意为李璿邀功。”

    “一切如常即可。”

    李璿并不急于一时,这是经过再三思虑之后的决断。

    因为,李隆基疑心很重。

    他还有个小名,自称阿瞒。

    从朝局上来看,重用宦官与番将。

    疏远儿子与汉臣,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位皇帝陛下,可一点都不昏庸。

    他只是觉得宦官无根,番将无萍,对自己的皇位威胁最小。

    反之,那些出身世族的汉臣,一个个便根基深厚,对大唐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虽然宦官与番将也不是没有一点威胁,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至于自己的儿子,那就更不用说了。

    从玄武门事变之后,李唐皇室就如同中了诅咒一般。

    接二连三的政变,皆是皇室中人。

    就连李隆基本人,也是发动了唐隆政变上位。

    所以才有了一日杀三子,当朝太子李享为了保命,更是接二连三休妻续命。

    “这个,本宫自有分寸,会在恰当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只是,你想好先从哪里开始了吗?”

    杨玉环宠冠后宫,对于皇族深宫的残酷斗争更是深有体会。

    没有点手腕,在斗争残酷的后宫之中,怎么可能一直安然无恙?

    后宫之中的斗争,并不比庙堂之上少,且残酷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