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十九章 为齐王助阵

第十九章 为齐王助阵

    “原来是颜御史,失敬失敬。”

    李璿先是客套了一句,然后补充道:“一时偶感而发,不足之处,让颜御史见笑了。”

    对于颜真卿,李璿还是非常尊敬。

    因为,安史之乱,他是河北唯一在后方给安禄山大军背刺的孤勇者。

    后来朝廷反过神,开始召集各地大军平叛,河北各地皆复返,跟随颜真卿在河北对安禄山叛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可惜,着实可惜了。”

    颜真卿惋惜不已道,但很快他又笑了笑道:“殿下凭此一诗,足以青史留芳名。”

    说完,他便重新坐了下去。

    李璿笑了笑,也没有当回事。

    吉温一杯接着一杯的闷饮,心中一直在诅咒李璿。

    这泼天的功劳,原本是自己的啊!

    可惜,被这个卑鄙无耻之徒,给捷足先登了。

    再次将美酒一饮而尽,吉温放下酒觞,站了出来,对着上方的李隆基道:“陛下,齐王殿下文采斐然,臣听闻殿下又极善音律,想必舞技也必然非同一般。值此普天同庆之日,何不请齐王殿下一展丰姿?”

    草!

    这人谁啊?

    有病吧!

    李璿听闻,当即不淡定了,直接风中凌乱。

    自己会跳个鸡儿舞啊?

    难道跳个凤舞九天?

    还是华尔兹?

    李隆基也是笑容僵硬下来,看着下方的吉温,眉头皱了一下,很快便舒展开来。

    “此议甚妙。”

    李林甫也看了一眼出尽风头的齐王李璿,觉得压一压这位初出茅庐的齐王,也并非什么坏事。

    自从整垮了一个又一个政敌之后,在朝中,已经很久没有人能够动摇自己的权威了。

    现在,这杨国忠竟敢与自己作对。

    显然,也是因为这位齐王咯?

    因为杨玉环的缘故,李林甫非常想当然的把齐王李璿,划归为杨党。

    虽然不知道齐王,为何没有站在杨国忠那边,扶持安禄山,反而与自己站在一条战线。

    但有贵妃在,那很显然,齐王绝不会成为自己的盟友。

    而且,自己也不需要盟友。

    区区一个齐王又算什么?

    即便是太子,也几次三番,被自己险些拉下马。

    王鉷乃是李林甫头号亲信,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倾朝野的御史大夫,自然是不遗余力的亲李派。

    看了一眼杨国忠,王鉷有理由怀疑,杨国忠是因为李林甫没有推荐他做御史大夫,反而推举了自己而怀恨在心。

    不过是一个靠裙带关系的废物,何惧之有?

    哪怕是齐王,也同样是靠裙带上位的小人也,终是难成大器。

    “陛下,齐王殿下,可能是完全继承了陛下的天赋,文武双全,舞乐震世。”

    “只是不知我等,是否有幸得见,齐王之绝世舞艺。”

    王鉷也赶紧入场,添油加醋道。

    很快,足有近百名朝廷大员,纷纷附和。

    即便是李隆基,也有些犹疑。

    杨国忠本想解围,但转念一想,刚刚这个不听话的外甥,竟然胳膊肘向外拐,顿时觉得,还是让这个年轻人吃点苦头比较好。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朝局险恶啊!

    不过,他倒也没有落井下石。

    毕竟年轻人,犯错是很正常之事。

    看在贵妃娘娘的面子上,倒也不是不可原谅。

    这一次虽未成事,但还有下一次,不急于一时求成。

    太子李亨,也是满腹幸灾乐祸,坐等自己这个王弟当众出丑。

    “玉奴……齐王……”

    李隆基有些琢磨不透,毕竟对于这个儿子,自己也并不了解,不由看向杨玉环。

    杨玉环知道李璿的音律造诣还不错,舞技?

    天知道!

    不过看李璿走路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有舞技底子的人。

    不由,也有些吃不准。

    “陛下,既然右相与御史大夫有此雅兴。”

    “刚好,儿突有灵思,愿献一曲,以颂大唐无数卫国捐躯之不朽英魂,以歌陛下之不朽功德。”

    李璿自动站了出来,对着上方的李隆基,振振有词道。

    “好,朕很期待……”

    李隆基见李璿如此有魄力,不由又对这个一直不被关注的儿子增添了几分好感。

    “请陛下捎带片刻,儿需当场谱曲。”

    李璿胸有成竹,决定狠狠扇这些权臣一巴掌,让他们明白自己不好惹。

    “准。”

    “赐笔墨纸砚。”

    李隆基当场拍板,迫切想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到底要如何歌颂自己,歌颂大唐卫国英魂。

    高力士亲手从一名内侍手中接过玉盘,来到李璿面前,笑着道:“臣下,亲自为殿下研墨。”

    “有劳阿翁。”

    李璿虽然有些吃惊,但很快就恢复如此,谢道。

    拿起毛笔,李璿便开始笔走龙蛇,写出了那首后世充满爱国情怀,充满阳刚之气的铁血之曲。

    一旁研墨的高力士,越看越惊奇,随之再也无法移开眼神……

    “好曲……”

    高力士自幼跟随李隆基,对于音律也自是非常精通,情不自禁的惊叹道。

    待根据大唐所有乐器之特点,将曲谱从写编改完成之后,李璿当即松了一口气。

    还好,自己虽然是学渣,但却酷爱音律。

    所以对一些非常喜欢的流行歌曲,研究极深,就连曲谱也是烙印在了骨子里。

    因为这些曲谱,自己上一世,曾吹过无数遍……

    “陛下,可否请御用乐师奏曲。”

    李璿写完曲谱之后,当即对李隆基一拜道。

    “高力士。”

    李隆基见高力士如此盛赞,不由兴致大起。

    高力士哪里不明白圣人之意,当即拿着曲谱走了上去。

    李隆基接过曲谱,甚为惊叹,不由猎奇心暴涨,当即递给了杨玉环道:“玉奴,可有兴致与朕同奏此曲?”

    “只要三郎喜欢,妾自从之。”

    杨玉环接过曲谱,也同样爱不释手,看了一眼李璿,然后对李隆基情意绵绵道。

    “好,来人,取鼓乐之器,随朕同奏此曲,为齐王助阵。”

    李隆基站了起来,瞬间化身成了一位艺术细胞觉醒的艺术大家。

    杨玉环也抱起了那张自己最喜爱的琵琶,并提前开始调音色。

    “陛下,臣下也有些技痒,愿为齐王奏。”

    高力士拿出自己那支已经多年不曾吹响的玉笛,兴致勃勃道。

    “准奏。”

    李隆基已经来到了自己的御鼓前,一众宫廷乐师,也纷纷到场,手持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

    “齐王,你也且等片刻,朕要与众乐师,先熟悉一下此曲。”

    李隆基说完,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试曲。

    刚开始,众人还配合的十分生疏。

    但这些人,可都是整个大唐,最顶尖的音律大家。

    没用多久,一首恢弘大气磅礴的豪迈之音,便在整个花萼相辉楼响起。

    很多武将们,听闻此乐,内心蜂拥而出的豪迈之情难以压制。

    只恨不得,立刻奔赴边疆,砍下几颗戎狄头颅,助助兴。

    “好了,朕准备好了。”

    “齐王,你准备好了吗?”

    李隆基练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脸上非但没有半点疲态,反而跃跃欲试道。

    “陛下,儿随时奉令。”

    李璿听着这熟悉的曲子,内心压抑许久的音乐细胞也开始躁动起来。

    满朝文武大臣,有人欢喜,有人愁,一时间都不由望向了站在大殿中央的齐王李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