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步一步,走到陌生 » 完本感言

完本感言

    一直想写一本反映市井生活、兼具深意和反思、而且不那么长的长篇。

    这次算是个初步尝试。

    选题永远是写作最重要的第一环。

    为什么要写离婚这个题材?因为目睹经历得太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离婚率高达43.53%,几乎可以说两对结婚的就有一对离婚的。离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躲不开的话题。在“离婚”周围,单身、丁克、不婚生育等观念正在越来越多人的大脑中扎根,改变着人们的言行,影响着社会的潮流。我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

    50后60后,想离不敢离;80后90后,闪婚闪离。观念变化之大,让人“当惊世界殊”。而居于两拨人中间的70后最痛苦,他们既受旧观念的影响,对婚姻抱有敬畏,又有追求自由、接受“婚姻不将就”这种新观念的强烈冲动。这也是我以70后为叙述对象的原因之一。我也是70后,对这个群体最熟悉。

    在所有离婚的夫妻中,因为婚外情分手的占到了一多半。而我的主人公,没有出现婚外情,他们一步步走到陌生,是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负,是生活这座大山把他们的婚姻压垮了。我想表达的,一是当今社会每个人身上背负的生活压力之大,已大到让人变形;二是想提醒人们,应学会控制欲望,追求物质应懂得适可而止。人们在忙碌的间隙,应该停下来反思生活本身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活着的意义。

    最初构思这本小说的时候,本来是想学习《浮生六记》那平淡而又真诚的笔调记录一对70后夫妻二十年的婚姻生活,通过对平民百姓日常点滴的描述,反映一段社会历史,窥探一段社会生活风貌。但在主题提炼的过程中,发现立意过于平淡,不适合网文领域的文学表达。所以,最终把主题定在了“离婚”这个具有强烈冲突的点上。选取的素材自然也以夫妻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写到最后,自己都觉得是在写一对平民夫妻的“虐恋”。但我认为写作过程一直没有违背内心遵循的“真实”原则。它是一部“非虚构”的现实主义作品。

    这本小说设计了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陈成和柳萍夫妻二人的感情线。暗线则是中国社会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变化线。嘿嘿,其实我的野心是有点大的。先不说这两条线写得好不好,我的初衷就是想通过一个离婚的故事,既反映社会观念的变化,也从侧面影射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朋友感受到这一点。在讲述陈成和柳萍二人感情变化的同时,我嵌入了很多社会背景及事件,像“2008年的国家四万亿救楼市”“疯狂择校热”“创业潮”“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广电变革”“农业集约化种植”等等,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普通人的命运。其次,我把很多人并不熟悉的,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婚庆行业的生存现状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我喜欢写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中的大多数木讷、真诚、善良、勤恳本分,不懂阿谀奉承,不会迎来送往,用最笨的、最自我的、最不妥协的方式努力地活着。他们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多挣钱,过上好日子。但在改革发展大潮的裹挟下,他们左冲右突,永远踩不到点上。因为没有对未来发展预判的能力,所以只能是踉踉跄跄、颠沛流离,最终也就是“努力地活着”。

    我给主人公夫妻设定了“异地恋、隐瞒男方家庭背景”这一相对特殊的“出身”,是想映射他们最初的激情和活力,也想点明他们性格中有冲动鲁莽、爱冒险的一面。算是“小胜”。但在接下来的自主创业、错失房价暴涨红利,子女教育、婆媳关系等等普通人必须要面对的人生问题时,他们全都败下阵来。最终遍体鳞伤,婚姻感情在欲望和生活的重压下被一点点摧毁。

    芸芸众生中的平民夫妻,物质缺乏,精神更不富有。但他们满眼都是物质,无暇顾及精神。

    应该说,我写的是一出悲剧。但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在结尾,我让男主人公有所觉悟。他和妻子的不幸,都是钱闹的。这本不应该成为他们离婚的理由。钱主导了人生的一切,这是一个极不健康、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所以,本书的两位主人公最终会不会离婚,是个悬念。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应该说是痛苦的,中间甚至出现过几次写不下去的绝望。写点爽文,让大家跟着一块乐乐呵呵,有说有笑多好。可是我觉得自己目前还不具备那个本事,因为脑子里始终出不来那些让人爽的细节。很多文学前辈都说,先把现实题材写好,然后再想着出圈。

    我觉得是这个理儿。

    就这么一步步地往前走吧。写作,对目前的我来说,还无法实现专职。能通过文字抒发胸臆、思考人生、遇见知己,已经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