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位女侠请留步 » 第九章 观沧海

第九章 观沧海

    书房中的魏国凉王一如既往的忙碌。

    一个小脑袋轻轻探来,果然映入她眼中的是一堆奇形怪状的图案,规则不一的图形,横竖平直的线条。

    绾儿觉得自己的眼睛开始不受控制转圈,好半天才缓过神,“太可怕了,王爷果然不是凡人!”

    元启明看她的样子不由露出一丝微笑,抬眼看了看屋外,见有晨辉洒下。

    “绾儿去看看,该有消息传回了罢。”

    绾儿如蒙大赦般,奔突而出。

    不多时,汗珠渗出的小丫头又哚哚哚的跑回来,略带疑惑的道:“王爷,管事说事已办妥。”

    元启明头也没抬,只随意应了句,“知道了,去玩吧”。

    松木三角尺在手中微微转动一下,炭笔轻轻一划,规则的几何图案呈现出藏于腠理的优美,独属于元启明脑中的工业怪兽,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中。

    收起三角尺炭笔,将图纸卷好装入卷筒。

    火炉上的水壶,滋滋冒着热气。

    元启明站起身,提起壶,于茶碗中捏了点茶叶,看着微微打着旋的茶水,闻着铺面而来的茶香,元启明心情快慰的眯了眯眼睛。

    明前茶。

    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这是元启明唯一一件用来享受的发明。

    轻呷一口茶,元启明直起身来到书案前,挥手铺开一张银光白纸,抽毫点墨,龙蛇迸落间,便有字落下,正是:

    “世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银钩铁画,带着逸散飘飞的畅然!

    …………

    元启明正兀自沉溺于自己“大作”之际,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我在自东边齐国来,所结识之胸怀韬略之辈,对魏国形势多有判断,他们对每一个处于高位的魏国官员或勋贵都做了评判。

    而当谈到最得皇室恩宠的西凉王时候,俱都是西凉王不学无术,喜奇技淫巧,好结江湖游侠,乃天下间一等一的犬马之徒。

    但今日一见,只这一副字,一句诗,便知世人大谬!可笑他们日日高谈,却不得其法。”

    声音自元启明耳畔荡然响起。

    随后一股百骸抽动的惊悚,让元启明耳上绒毛根根立起,心脏咚地狂震,脸上的笑意顷刻散去,手里的笔尖重重的点在那句诗的末尾处,让浑然天成的诗句凸显出让人不适的瑕疵。

    人受到惊吓会有本能反应,但非常人会努力的平复自己的情绪,显然元启明正是此列。

    下一刻。

    “所以,世事传言皆不可信。”

    元启明轻轻将笔置于笔搁之上,轻轻的抬起头,那人已经在他的眼前,元启明温和的轻笑一声。

    “故才有眼见为实的古训。”

    不速之客‘啪’的展开手里的白色纸扇,一个逎劲黑色的‘观’镌刻于纸扇之上,落于元启明眼前。

    “眼见真的为实吗?”

    元启明眼中似笑非笑。

    “贵客可闻‘牝牡骊黄’之典”?

    那人轻笑道:

    “自然知晓,‘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见对面丰神逸俊的男子,嘴角噙着的温和笑意,这笑容放在常人眼中定会觉得异常亲切,可在她看来总有一丝嘲弄。

    她马上便明白了其中缘由,但其面色并未变化,只“啪”的一声合上纸扇,干净利落!

    “西凉王果然不是传言中的草包,可你自诩‘九方皋’,识得我这匹‘千里母马’。

    但是你却忘了,九方皋尚有有一个叫伯乐的师兄识其才华,而你隐匿于万事之后,遇不到自己的伯乐,就不怕真有一个秦穆公杀死你吗?”

    这人被元启明识破身份,并被他用戏谑的方式点出来,并无一丝尴尬。

    这让等着见其窘态的元启明反倒开始莫名,按照正常逻辑发展,这人被揭穿性别,不该先是窘迫,再是羞恼,继而该对自己的眼光另眼相待,心悦诚服?

    随即心叫了声惭愧,暗骂一声‘愚蠢’,这大概是便是常说的思维定势了。陷入自己的固有认知,忽略世界的流动,变成一个“功能性文盲”。

    这里是现实世界,不是前世自己所看的电视桥段。

    元启明猛然惊觉,虽然他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有穿越者的傲慢,但是这些年相对顺利安逸确实让自己少了几分自省。

    如今自己隐于幕后,只轻轻拨弄风云,便让一个柱国大将军下场无比凄惨,志得意满之下竟然少了几分敬畏,实在不该!

    长此下去,到哪日自己变得高调浮华,怕是也到了丢掉性命的时候了,想到此处不由一阵冷汗。

    思维转动只是一瞬,眼前的人还需应对,元启明朗声道:“如此说来,是你这匹千里马,偏要领伯乐的职能,反向爱惜我这九方皋了。”

    见话题终于被自己引导,那人轻笑,也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凉王觉得这魏国京师政局如何?”

    元启明不假思索道:“盘根错节,暗流涌动。”

    这人刷的又打开纸扇,只见方才纸扇上那‘观’字朝里,而这一面则是‘沧海’二字,浑厚,磅礴,似字里真藏有沧海。

    “凉王手段高明,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

    借力打力,利用宇文博之求,从中推波助澜,驱虎吞狼,陷元吉于险地。

    而后又用赵虎与南陈之仇,借刀杀人,烧了元吉府。

    最后竟然使出一招李代桃僵,瞒天过海,将元吉救出,

    而你的目的竟然是将元吉的命,让那些他曾害过他的人索取。

    杀掉元吉,让皇帝得到一只禁军,削弱柱国大将军实力,而你继续索取皇庄司的钱财,为自己谋划后路。

    一环接着一环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人一句一步,竟然将自己近日所安排的一系列谋划说的如此清晰,她到底是如何知道的?在纷繁复杂的京师势力中竟然还有一这么一股力量在伺机而动?

    如若真有这么一股势力,那自己的堪舆司不可能一丝都未察觉。

    元启明暗忖之际,心绪已经彻底平复下来,走到炉前,提起咕嘟冒泡的铁壶,另取一个茶碗,如法炮制给这人起了一碗茶。

    微笑敬上。

    “这位女侠,尝尝本王的新茶。”

    这女子也不扭捏,大方的接过,一股清香茶香扑鼻而来。女子面色微动,轻呡一口:“清香隽永,回味悠长,倒是新奇。”

    元启明谦逊道:“小道罢了。”

    女子抬眼望了望元启明,摇了摇头,“此艺清雅,或可为大道。”

    元启明回视,“本王说的是手段。”

    女子眼中泛起疑惑。

    “哦?何为大道?”

    元启明道:

    “大道就是,我如能有你这般抽丝剥茧的能力,且旁观全局,没有被人发现蛛丝马迹的手段,就一刀砍了元吉的脑袋。”

    “哈哈哈哈……!”

    话到这里,女子无丝毫表情的脸庞突然变地精彩,然后爽朗的仰头哈哈大笑。

    这女子青衫白面,头戴士子方巾,有着这个时代女子少见的身高,眉宇坚毅,口鼻端庄,腮无点红,唇少春色,折扇为饰,佩剑腰悬。

    全无江湖之草莽气,到多出几分世外高门的傲然。

    “堂堂凉王开口恭维我这个江湖浪荡子,看来那句‘好结江湖游侠’果然名不虚传!”

    元启明只谦逊微笑,以示回应。

    凉府书房陷入片刻安静,二人相对品茗,皆是素衣长衫,远看去到像两位交情甚笃的侠客,颇有相得益彰之和谐。

    女子终于率先打破沉静,但却让人摸不大头脑。

    “可愿随我去往齐国?”

    元启明也疑惑的抬眼看了眼前女子一眼,见她并不是玩笑,“我堂堂魏国凉王,锦衣玉食,为何要跟你去齐国?”

    “你胸有韬略,却只能于小道中谋划,何不去往更大的天地,施展你的才华?天下百年战乱,百姓多盼和平,何不用你的胸中谋略做一番事业,扶万民出水火,青史留名?”

    “齐国可以?”

    “自然!”

    女子手摇折扇,目光沉静。

    “我观齐皇高卞,乃圣明之君,于内兴修律法,于外驻兵边界,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万众一心,确有统合宇内,威震八方的帝王之姿。”

    元启明此时面色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

    “可我听说,齐国皇帝素有禽兽皇帝的名号,这样皇帝真如你所说有那般圣明?”

    女子摇头笑道:

    “大丈夫领兵搏杀,不拘小节,只要一统天下,那些百姓死的其所矣。

    便你魏国先祖也尝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

    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所俘男子全部斩首,婴儿被士兵挑在槊上,盘舞以为游戏玩,屠杀了几十万人口。”

    女子所说的都是事实,其实魏国的起源从不光彩。其中滥杀,屠城甚至还有食人现象也不罕见。

    这也是魏国为天下士子诟病字所在。

    元启明面色淡淡。

    “天道之报施,固有昭然不爽者也,我的那位所谓先祖之孽深重,固其后人或惨死或夭亡,或如贯于槊上者而复贯之,其留在中原后人没有好下场。

    我这一脉不过曾是与他同为一系,他后人死绝。当时野心者无奈,为了弹压各路势力,便从同族中掳来我的祖上,将其放到皇位上,充当个玩物罢了。

    我们与他究竟有多大干系,天下人早有定论。

    若说我这一脉倘若还有罪孽未清,也是百年来尸位素餐之责罢了。”

    女子摇了摇头,显然懒得与他争辩这些。

    “从你在长安行事看来,你心中是装着百姓的。那何不逃出樊笼,去用胸中所才,为天下做些事?天下百姓天下人无不期盼明主降世,拯救他们出泥淖。”

    元启明道:“可在下认为,这天下人之命途并不在你口中的齐皇卞。”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看向元启明:“那凉王认为这天下人之命途在谁?是南陈皇彻,还是这魏国宇文,亦或者是…你凉王?!”

    “天下人之命途?!”

    元启明深吸一口气,欣长的身躯默然走向书房窗边,猛地推开窗棂,清冷的空气传入书房,阳光穿过斑驳的树枝挥洒下来,整个昏暗的书房恍然一亮。

    他猛然回身,看向依然端坐在靠椅上的女子,那漆黑有力‘沧海’二字如同万年未变一样,沉着于她那把折扇之上。

    他的声音无一丝波澜。

    “千百年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为之牺牲流血的,确是这数以万亿的生民,这天下可曾有过半点怜悯。”

    所以啊,凭什么?

    “天下人的命途在天下人,不在哪位高高再上的皇帝,不在你这位世外高人,也不在我一个游魂野鬼。”

    元启明的眼中明亮,比之朝阳光辉还要明亮。

    “天下人的命途不需非要假手于人他人!”

    元启明不在意他所说的话是否能因为别人的共鸣,尤其这个时代。帝王想千秋万代,公侯想传家百年,为官者要更大的权利,为吏者想更多地钱财,为士子想放浪享乐,为百姓只想填饱肚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求,但没人会想做出改变。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凭什么帝王将相可以高高在上,凭什么生民只能匍匐?

    这些事他与生俱来思想,而这些思想别人未必会懂,懂了也不一定想去想改变,想改变了也改变不了这世界,因为现在整个世界都深陷在无穷的泥淖中,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女子眼中异彩忽暗,神色淡淡,她飘然起身,来到元启明身前,相隔不过半寸,吐息可闻,目视着元启明的眼眸,见其不似作伪的坚定。

    嘴角扯出一抹不明所谓的微笑,又飘然离开,只留下轻飘飘的几个字。

    “幼稚愚惑,不明义理”

    便如元启明所想。

    女子心中没有泛起丝毫波澜,她来自雪上之上,天外之天,自小清修苦读,便览天下之书,于空灵寂静中修习‘入世门’。

    她此行下山入世,不过是自己修行的一部分,匡扶天下,拯救苍生,辅佐他认为的明主,统一天下之后便重新上山修行我,完善自己冰心诀‘最后的一’。

    等一日,自己冰心永结,达成无上灵法,寻得大圆融,那才是自己所求。

    而这个凉王所说什么天下人的命途在天下人,简直不可理喻!

    天地至理不过是皇权统御万民,万民匍匐于上等人脚下生存,直到生存不下去,起身反抗。然后成功者再次挥刀砍向和曾经和他们一起匍匐的人,成为人上人。

    千百年,世间真理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

    她不想融进这个循环,所以在远离尘世的山门清修,‘故天下之情与我何干?’

    “坐忘九天,以观沧海”,这才是生命之趣。

    而‘观沧海’,正是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