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隋太平道 » 第二十章 钟离书院

第二十章 钟离书院

    以善道教化百姓是太平教义。

    墨玄在教他太平要术太平要术时就说过,上一个学太平要术的人是汉末大贤良师张角,张角创太平道,而太平道最初的理想就是治病,救人。

    在得知六人是太平道人,崔鸿渐就开始认真的听他们的对话。

    “师叔,宇文大人说能让我们太平道成为国教,师父他也能成为国师。”

    “大贤良师创立太平道初衷就只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且这天下如没有太平道我相信大贤良师更开心。”

    “教你们修炼只是让你们有自保之力,而非去争强好胜。我和你师父,从来不要求你们师兄弟几个和我们两个老头子一样。如果你想去北周,那你就去吧,我和你师父不会拦你的。”

    青年人涨红了脸颊:“师叔,你说这话的是什么意思,我从小在太平道长大,怎么会离开呢!”

    老人似乎不太愿意搭理他,就没有再和他说什么。

    ………

    一个时辰,粗大的雨点变的细小。

    老人看着这个年轻人,嘴角微微上扬然后又变得严肃:“老夫就送你们几个就到这里了,你们以后路想怎么走,是你们的事了,但如果你们作奸犯科,欺压百姓,休怪老夫对你们无情。”

    “师父保重…”

    “师叔保重…”

    众人即悲伤离别,又迷茫于未来,但更多的是开心,他们可以向说书人口中的大侠一样,行走江湖,鲜衣怒马,快意恩仇。就不知道在江湖这个大染缸中,有几人能保持初心,有几人被染上它色。

    老人出了山神庙一路进了平武郡,崔鸿渐则不紧不慢的跟在他的身后也进了城,老人在城里面一个没有人的巷道停了下来。

    “不知道小友为何跟着老夫?”

    老人回头看着崔鸿渐的方向问道。

    “我在山神庙中听到老丈谈到太平道,我之前只在书中看到,想跟过来问问老丈,还望老丈见谅。”

    老人看着崔鸿渐一眼,看出来他并无恶意,也是真心的想了解太平道。

    “难得有年轻人,想听我这个糟老头子唠唠,这附近有间茶摊,你和我去坐坐。”

    “多谢老丈。”

    平武郡西边,一个看上去破破旧旧的茶摊,却在此时此刻见证了历史。

    “不知道小友对太平道有何了解?”

    “太平道由由汉末修士张角所创,以善道教化百姓为主,汉末天下大乱,大贤良师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组织百姓进行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后被镇压,大贤良师身死,太平道消失。”

    “哈哈…大体上就是这样,只不过太平道没有消失,大贤良师的徒弟们有些没有阵亡的,都继承了他的理念,从而太平道一直都有存在,只不过人数很少了。”

    “老丈冒昧问一下,现如今太平道还有多少人?”

    “不到百人。”老人笑眯眯的说着,并没有因为人数少而感到悲伤。

    老人看到崔鸿渐眼中的疑惑,再次大笑一声对他解释道

    :“太平道的崛起是因为天下大乱,那太平道的衰败自然是天下大吉了,太平道的追求就是天下大吉。”

    “多谢老丈解惑,你那几位徒弟是入世历练?”

    “他们几个是我和师兄在各地收养的孤儿,他们都是活不下去的,现在人也大了,他们也该去找他们自己的路了,或许他们能走上太平道这条道路,当然他们将来如何,不是我能管的。”

    崔鸿渐想了一下,缓缓开口道:“老丈,不知我可否入太平道?”

    “自然可以,只不过太平道为你未来提供不了什么助益,甚至会成为阻碍。”

    “我也想治病,救人,治百姓之病,治世家之病,治天下之病。”

    老人震惊崔鸿渐的大志:“小友好志向,但这条路很难,如今天下乱象纷至。你会更难走。”

    崔鸿渐轻声答道:“总要去试试才知道会有多难。”

    “好,好,好,不知小友姓名?”

    “崔鸿渐。”

    “老夫张去疾。”

    “张老,有什么入教仪式吗?”

    张去疾呵呵一笑:“没有,我会把你画像拿给师兄他们,避免以后大家见面不现识,我师兄独孤信,可惜他不在平武郡,他家族中最疼爱侄女生二子,不能与小友见面实属可惜。”

    “小友此行要去哪里?”

    “钟离书院。”

    “小友果然有大本事之人,可惜现在我也要去北周,不然还可以和小友畅谈一番,待我从北周回来,去钟离书院再找小友。”

    ………

    钟离书院在平武郡城郊外二十里处,崔鸿渐和张去疾分别后继续踏上他的求学之路。

    哒…哒哒……

    幽深的林道上传出一声声的蹄子声,林道尽头一个高大的石门,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门额上上书“钟离书院”。

    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上联:书院涵春,千载尽藏龙虎气,下联:文光射斗,四时共仰圣贤风。

    门口接待学子的两个守门人看到一人一驴前来,又伸头看了看他后面有没有跟着人。

    “学生崔鸿渐自淮南城而来,这是我的荐信。”崔鸿渐从怀中掏出来孙家给他准备的推荐信。

    守门人看了看荐信,又看了看驴子上的行李,最后再看了崔鸿渐的衣着打扮。

    “行李怎么少,穿的也不怎么样,就腰间那块玉佩看上去值钱些,又是一个穷小子。”守门人看着崔鸿渐的打扮在心里鄙视着。

    “你的驴子,送你后院马厩里,那里会负责帮你喂养,每月2钱银子,你住在丁字三号房,自己去找吧,我们还忙着。”守门人不耐烦的指了指。

    “多谢!”

    崔鸿渐才上了台阶,就听到林道中传来一阵阵马蹄声,两个守门人,看到就赶紧迎了过去。

    崔鸿渐灵识一扫,就知道马厩和宿舍在哪,也没有继续看那两个守门人阿谀奉承。

    丁字三号房,里面已经有一个屋主,他看上去十四五岁,眉眼清秀,气质亦不犀利,反而显得羞涩、怯懦,一副唯唯喏喏的读书人模样。

    他听到开门的声音回头看见来人,准备走上前打招呼,却不注意踢到他的书箱,差一点摔倒,幸好崔鸿渐眼疾手快,用法术从他后面扶了他一下。

    “在下崔鸿渐见过兄台。”

    “你…你好,我叫宁采臣…”

    还未等宁采臣介绍完自己门口又出现了一个寒门学子。

    “你们也是住丁字三号的?”

    “崔鸿渐。”

    “宁采臣。”

    “洛之秋。”

    三个人各自介绍了一下自己,三个人中崔鸿渐最小快十一岁,宁采臣十五岁,洛之秋十六岁。

    崔鸿渐看到他们桌子上书院介绍。

    “书院成立八年,不分冬夏,每天早上五更头鼓,五更半二鼓,六更三鼓上课,夏至和冬至有三十天自修时间,五年为一期,五年后各奔前程。”

    “每年只招收考过县试秀才,年龄二十岁以下的学子,共有甲、乙、丙、丁四栋寝楼,每号住四人…”

    洛之秋打断道:“那我们这间还有一位,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宁采臣:“鸿渐,你继续…”

    “书院有讲堂、藏书楼、祭祀院、食斋、园林,食斋只在午时,酉时供饭。”

    ……

    黄昏后丁字三号房迎来了第四位学子,马修。

    才进门:“我是江都郡马家,马修。”

    看了崔鸿渐他们三个一眼:“不知几位那个世家的?”

    崔鸿渐平淡的说道:“崔鸿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不是什么世家子弟,是村子里凑钱让我来书院的。”宁采臣弱弱的说着,后补充了一句:“我叫宁采臣。”

    洛之秋很讨厌整天把自己家族挂在嘴边的也冷冷的只说了自己姓名。

    马修嫌弃的看着他们三人:“还有两日才上课,你们几个这两日把寝室打扰干净,我要是心情好给你们三个介绍介绍几个大世家的子弟让你们认识……”

    “被分来丁字舍,能认识大世家子弟?江都郡马家有这个家族?”洛之秋在心里默默吐槽着,但面上没有太多异色。

    然后不管马修说什么,他们三人都没有搭话,马修自觉脸上无光,哼了一声,就自己在床上休息了。

    ……

    崔鸿渐在书院闲逛时看到了孙浩,孙浩看到自己后也快步的向崔鸿渐走了过来。

    “鸿渐,我还以为你找不到路了,我早三天就到了。”孙浩兴高采烈和崔鸿渐打着招呼。

    从孙浩口中得知他住在丁字院中,本以为崔鸿渐和他差不多就到了,没想到晚了这么多,然后孙浩就带着崔鸿渐逛遍书院,中途还遇到了马修。

    第三天

    崔鸿渐、洛之秋、宁采臣三人五更半就到了讲堂,而马修还在睡着,宁采臣把他摇醒还被他臭骂了一顿,几人也就不管他了。

    到了讲堂后每张书桌上都有各自的名字,崔鸿渐三人在最后才看到自己姓名,三人这才明白不单单是寝室是按世家和金钱排序,上课的座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