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郁陶 » 人言

人言

    花乐坊里的小娘子同巷明说了许多,但话语多半都不着头尾。

    一番听下来,陶安暂时也弄不拿不定这音娘卖着葫芦打的什么主意。

    几人便先复盘了今天的消息和一些看法。

    明显的一点就是祁明城似乎有意以衣服的颜色来分派别。

    这点之前几人有过猜想,今日得以验证。

    庙堂之上,不同品阶的文武百官会以身上的图文来区分官职,颜色也是其中一道。

    祁明城人并不存在管制的说法,这是当地人心照不宣而成的约束。

    不过做衣的料子不太有讲究。

    今日陶安与巷明从远望也知江渚阁楼里的姑娘身上穿的软缎是个要费心思保养的,就算不是,也是段好货。

    其实在街道上走上一遭,同能发现当地人穿的都是中上品,这点,在京都不一定能做到。

    巷明说话时有心留意幽花,毕竟今日就这位最闲不住的主没有出去。

    幽花自顾自的在那砸吧嘴又抿嘴,没发出声响,但被人看了几眼觉得莫名其妙,脑子里想什么就做什么了,挑眉瞪回去。

    他两挨得近,过会幽花悄悄先附耳道:“我们昨日来时注意到了。”

    商贾着色以淡雅的素色为一派,其中以月光白为上;而读书人喜好玄色之类的重色。

    “徐家?”

    徐家是做生意的,今日街上最热闹的几个铺子,多有打着徐家的名号。

    业务还挺广的。

    “徐家小姐徐商穿的锦是月光白......不过家中不是做生意的吗?”

    “她嫁的哪户人家?”

    “跟这个没太大干系,且那徐小公子也是一身天水碧。”

    “说起来,徐家小公子身上的衣服构了金丝。”

    “金丝?”

    “小姐可记得我们昨日遇见的新娘的外围的红帐?”得陶安肯定,巷明继续道,“昨日那送喜人虽不曾有放缓停顿,不过我离那轿子最近,喜轿盖的纱是一层接一层铺上去的,对了,还有一点,我在想是不是每次新娘出嫁用的都是同一顶轿子,我观那轿子虽是华美,但有着痕迹,虽不明显,但绝不是新轿,虽不影响,但木色瞧着有些暗淡。再说那帷帐,帐子说不清有几层,倒是有个猜想,是不是每出嫁一位新娘就会铺上一层新的红纱。因为,那些金线绣工绝对出自西兑。”

    “那位徐公子身上的天水碧绣了金丝?”

    “......”

    “那那位徐家的大小姐呢?”

    “在手腕内侧。”

    “......”

    “你怎么知道,不是说那徐家小姐没再露面吗?”

    “......”

    这也是为何音娘会邀巷明坐雅间的缘由了。

    那徐家小姐跟音娘定是有不小渊源的,她不露面可能可能是碍于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且是音娘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至于后来……

    当时吵得不可开交,那叫一个热闹。

    当时那徐小公子也是要走了,不知道谁说了些什么,戳中了这位徐大小姐。

    徐家这位大小姐直接甩了她家弟弟脸子。

    这徐小公子也是无厘头,本是一脸懵,面上过不去。

    以这人面不藏迹的心智,就算能忍一时,但也是要发作。

    但这人好笑。

    徐小公子发作对象搞了个糊涂的。

    也不知道这两姐弟什么计量,徐商几句话,这徐家的小公子竟然折回花乐坊里闹了起来。

    “肯定也不会是什么真话?”幽花撇撇嘴

    “怎么这般想?”

    巷明望向她,幽花没回答。

    她不说,巷明便继续讲了下去。

    这位徐小公子当真是三折变脸,先头音娘刚出场一会,那叫一个拍掌鼓乐,觉着今日这趟来得值。

    金银良玉洒掷、美酒尽奉。

    “那钱花的,流水不尽。”

    音娘幕前就表演过堪堪两三年,都够不上学的时间,但功夫实在好得没法比,转为台下后,有时会弹唱个两曲。

    花乐坊就不缺热闹,明面上不讲,但祁明城外头都当她算半个坊主了。

    当她有本事傍身又有身份,所以可以随着自己心意来事。

    外地有人慕名而来,散万金只为求得一曲,结果,连面都没见着。

    钱财未抛得出,花乐坊倒是面上收了点吃酒钱,让人在祁明城好住了三天。

    自此之后,花乐坊与音娘的美名传得更远了。

    陶安第一次知道音娘,其实是在花愿。

    这番行事让外地人纷纷往之趋赴,但是也就短短几个月,路程水路交叠幸苦不说,祁明城并没有他们心中那么好。

    于是祁明城恢复了既往的安静。

    “时候不早了,明日将这些事再做个收尾吧,累了一天,大家都去休息吧。”

    其实要说实质性的多累倒没有,大家今日主要是和人打交道,颇费心神。

    不过巷明倒是真的可怜,若是换作娄一,“吃花酒”可算个放松的。

    毕竟人可比他在人情公事两方面上处理得相当漂亮,确实一番本事。

    树明同巷明一块离开后,娄一没待多久就被幽花“赶”出去了。

    方才还热闹地方桌忽地安静了,陶安曲肱,让幽花坐下。

    幽花平日最是机灵,但这不是安排她留下了的缘由。

    她虽然机敏,看着活泼,但在几人中,只较巷明小了些,做事不差树明,嘴上功夫比娄一有时还好些。

    两人沉默一会,陶安先开了口:“刚讲的那些怎么不讲自己想的?”

    “这边的人一直放在上北,线人给的消息也拿不准。”

    “你觉得音娘和周小城主的夫人有关系?”

    “是。”

    “那你讲讲吧,就当随便说说话了。”

    “好小姐,那就当松松乏吧。”

    祁明城最后一位管城主是阔别了十几年才任职过来的,姓周,名有清。

    周小城主娶有一妻,外头说她身份显贵,但是对这位夫人的描述......跟寻常闺阁女儿不同。

    她擅长舞刀弄枪,女红中等,长得极其锐气,很有上北女儿的风采。

    曾有人言,这位小姐根本不是南庆人。

    不曾听说她写字如何,但后来周小城势头不好时,有人检举最后助周小城主博得功名的其实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夫人所写。

    周小城主将“落红窟”案重启前,虽有人这样说,但大家都当是眼红胡语。

    但所有的追捧歌颂在周小城主婚后一年全都覆灭了。

    当时祁明城遭了天灾,从前人言周小城主本自觉卑微,配不上那位小姐。

    当时,大家都以为周小城主金榜题名回来,会立马上门做媒。

    两人年岁相适,周小城主风光初展那年,恰逢那位小姐已将到可以婚约嫁娶的年纪。

    早些有人家上门说媒,一律被否拒了去,都说是为了等周小城主。

    “也不知道去这些人怎么想的,简简单单的情谊不行吗?当真是闲了无趣。”

    在幽花看来,她家小姐和楚公子就是纵使有再深厚的情谊,也绝对不会成。

    两人自幼相伴长大,情谊深厚。

    后来虽年长了些,但并未有避嫌之意。

    这位小姐虽不避嫌,但周有清行事上做得更为规矩了些,虽没怎么疏离,但也并没有传出什么不好的言论。

    只是说,这位小姐时而还逗逗他。

    周有清一副沉稳君子之相,不失有一段好前途,只是外人看来觉着周小城主高攀了些。

    只是最后等到时局变换才匆匆有了着落。

    “这位小姐嫁过去得很是匆忙,不过都说最后是得了家里应允的。”

    关于娶亲有两个说法,一是说为了这位小姐家中虽是肯定周小城主勤于公务证明自己的能力。

    “好笑,‘宁可在京为七品,不愿外放为三品’,在京都不比在这一步望到头的地方机会多。”

    只是这个说法和许多关于周小城主和这位小姐的伉俪故事相投,于是另一个说法就给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