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盗墓之麒麟镇凶 » 第六十三章 山神殿 女尸

第六十三章 山神殿 女尸

    这座供奉山神的古朴建筑静静地在这人烟寂寞的幽谷角落中,安然度过了无穷的岁月,这都要仰仗于特殊的木料和构架工艺,以及谷中极少降雨的特殊环境。

    只是不知神殿门前摆放的那只红石葫芦是做什么用的,可能和这山神有关。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皆有司掌的神灵,每座山每条河流都是如此,但是根据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不同,神祇的面目也不尽相同。

    我们举目一望,见那神殿虽然被层层藤萝遮盖,却暂时没有倒塌的隐患。这附近有不少鸟雀,都在殿楼上安了窝,说明这里的空气质量也没问题,不用担心那些有毒的山瘴。于是我们摘掉防毒面具,拨开门前的藤萝,破损的大门一推即倒。

    我举步而入,只见正殿里面也已经长满了植物。这神殿的规模不大,神坛上的泥像已经倒了,是尊黑面神,面无表情,双目微闭。身体上也是泥塑的黑色袍服,虽然被藤蔓拱得从神座上倒在墙角,却仍旧给人一种阴冷威严的感觉。

    山神泥像的旁边分列着两个泥塑山鬼,都是青面獠牙,像是夜叉一般,左边的捧个火红葫芦,右边的双手捧只蟾蜍。

    胖子说道:“大概是用葫芦装酒,喝酒时吃癞蛤蟆做下酒菜。大金牙那孙子不就是喜欢这口儿吗?不过他吃的是田鸡腿。”

    不一会我们走到后殿,后殿已经修建在了虫谷左侧的山峰内部,比前殿更加窄小,中间是道翠石屏,上面有山神爷的绘像,身形跟正殿中的泥塑相仿,只不过比较模糊,看不清楚相貌,两边没有山鬼陪衬。这块石屏好像并非人工刻绘,而是天然生成的纹理。

    转过翠石屏,在神殿最尽头,横向排开了九只巨大蟾蜍的石像。

    老胡一看便觉得眼前一亮,果然应了“九曲回环”之数。这种机关在懂“易龙经”的人眼中一目了然,如果不懂风水秘术中的精髓,只知晓易经八卦,多半会当作九宫之数来作应对,那样一辈子也找不到暗道。

    老胡仔细一看,发现九只石蟾蜍的大口,有张有合,蟾头朝向也各不相同。这些石蟾蜍的嘴都可以活动,也有石槽可以向四方转动身体,加上蟾口的开合,如果算出有多少种不同排列,也要着实费一番脑筋,而且这些石头机关,应该从左至右按顺序一一推动,如果随便乱动,连续三次对不准正确的位置,机括将会彻底卡死。

    于是老胡让我帮忙,按九曲回环之数,从左至右,先将蟾口分别开合,再以《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盾”字卷,配合“易龙经”中的换算口诀,把石头蟾蜍一只只地按相应方位排列。

    做完这些事之后,内殿中什么反应也没有,按说这“九曲回环朝山岸”应该是错不了的,为何没见有暗门开启?

    雪莉头脑转得较快,让我们到神殿外去看看,我们急忙又掉头来到外边寻找,最终找到山神殿外,只见殿前的葫芦不知什么时候,裂为了两半,下面露出一道石门。

    这石门被修成了蟾蜍大嘴的形状,又扁又矮,也是以火红的赭石制成,上面刻着一些简朴的纹饰,左右分别有两个大铜环,可以向上提拉。

    原来这道机关设计精奇,纵然有人知道那九只蟾蜍是开启石门的机关,只要不懂破解之法,就算乱敲乱炸也找不到设在外边的入口。

    雪莉道:“这道石门修得好生古怪,怎么像是蟾嘴?不知里面有什么名堂,其中当真就有通往主墓的地道吗?”

    老胡:“镇陵谱上的标记没错,这应该是条地下通道,而且一定可以通到离水龙晕最近的那个穴眼星位,去明楼祭祀,似乎只有从这里经过才能抵达。至于为什么用蟾蜍作为标记,我也猜想不透。”

    蟾蜍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象征意义。有种年画,就画的是个胖小孩,拿着渔竿,吊个金钱和一只三脚蟾蜍戏耍,叫作刘海儿戏金蟾。俗话说三条腿儿的蛤蟆难寻,就是从这个典故引申出来的。但是也有些地方的传统风俗中,特意突出蟾蜍身上的毒性。不过现在咱们对面的这两只蟾蜍石像,既不是三条腿的,身上也没有疣状癞疙瘩,可能只是这山神爷的玩物。

    胖子拍了拍手中的抢说道:“大不了在下边碰上只大癞蛤蟆,有枪还怕它不成,就是癞蛤蟆祖宗来了,也给能它打成蜂窝。”

    自从有了这枪,胖子就像是多了座大靠山。不过我还是提醒胖子:“献王墓布置得十分严密,这石门虽然隐蔽已极,但是难保里面还有什么厉害的机关,咱们下去之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倒也不用惧怕。”

    说罢四人一起动手,用绳索穿过石门一侧的铜环,用力提升,随着“砰”的一声石门开启,显露出一个狭窄的通道。我用信号枪对准深处打了一发照明弹,划破了地下的黑暗,惨白的光芒照在洞穴深处,我们看见那里边有无数巨大的白骨和象牙,是条规模庞大的殉葬沟。

    隧道被照明弹的轨迹照亮,可以看见左右两端,在不对称的位置上,各有一个洞口。主道两侧堆满了森森白骨,只能分辨出有大量锥弧形状的巨大象牙,照明弹射到尽头,还可以见到那边有水波的闪光,应该是蛇河的地下水系。

    虽然这条隧道十有八九有厉害的机关,但是与那无边无际的山瘴毒雾相比,冒险从地底隧道中进入献王墓还是可行的。反正我们四的身手都是无比强悍之人,也不像上次去XJ的沙漠,带了一群知识分子,做起事来束手束脚的十分累赘。

    于是我们在洞口处稍作休整,打点装备,由于没了竹筏,我们将军中充气艇拿了出来,然后我们四人上了军中充气艇。

    同时也把强光探照灯拿出来固定在军中充气艇的前方。

    我们取出船桨一点一点向前划动,水中有许多巨大的天然石柱,好像海底的珊瑚一样,千枝百杈,由于洞中漆黑,看不大清楚这些奇怪的石柱是怎么形成的。

    洞顶距离水面的位置很低,显得格外压抑,我抬头向上一看,有很多植物的巨大根茎都从上面生长了下来,有些甚至直接伸进了水里,形成一个罕见的植物洞顶。

    地形逐渐变低,水面和洞顶的距离也逐渐拉高,呼吸较刚才顺畅了不少,而头顶垂下来的植物根茎,与那些古怪的石头珊瑚,却越来越密集。水中还有一些鱼儿,我暗中庆幸,还好不是食人鱼。

    胖子拿出照明弹,直接打了一枪。

    照明弹划出一道闪亮的弧线,最后挂在不远处交缠在一起的植物藤蔓上,这一瞬间,白光把四周的山洞照得雪亮,一副罕见而又可怕的自然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原来那些珊瑚状的石柱,都是远古时代树木的化石。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遗物,由千万年泥沙掩埋所形成,最多见的是动物化石,因为动物的骨骼和牙齿有机物较少,无机物较多,被泥沙掩埋后,腐烂的程度就会放慢,被泥沙空隙中缓慢流动的地下水冲刷,将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晶体,在骨骼彻底腐烂前,这些矿物的晶体如果能彻底取代有机物,就会形成真正的化石。

    但是植物的化石少见得多,这是由于植物腐烂的速度远远快于动物的骨骼。

    雪莉兴奋道:“遮龙山在亿万年前可能是一座巨大的活火山,在最后一次末日般的火山喷发过程中,附近还发生了泥石流,岩浆吞没了山下的森林,被高温在瞬间碳化了的树木立刻被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吞没,温度也在瞬间冷却。”

    过了千万年的漫长岁月,随着地壳下陷,又经过地下水系的反复冲刷,在泥沙中封存了无数年的森林,又在地下显露了出来。

    胖子道:“只看些破石头,未免显得美中不足,再摸上几件惊天动地的明器回去,才差不多算是圆满。”

    我刚想说话,那枚悬挂在前方的照明弹却耗尽能量,慢慢暗了下来,洞中又是一片漆黑,我感觉我们仿佛正漂流在一片黑色的海洋中。

    这时那枚被发射到了正前方的照明弹,终于完全熄灭,然而我们发现在照明弹最后的一线光芒彻底消失的同时,在那黑暗的地下水深处,慢慢出现了一个微弱的白色人影,虽然洞穴中非常黑暗,但是那个人影上的白光却越来越清晰。那仿佛是个全身素缟的女尸,她似乎是从水中漂过来的。随着那女尸离我们越来越近,女尸那如冰霜般的容颜也渐渐清晰。

    女尸的身体裹着一层微弱的蓝光,那是一种没有温度,象征着死亡与冰冷的光芒,一看之下便觉得幽寒透骨。不知这具女尸,抑或女鬼,为什么会突然从水底浮了出来。

    女尸的身体裹着一层微弱的蓝光,那是一种没有温度,象征着死亡与冰冷的光芒,一看之下便觉得幽寒透骨。不知这具女尸,抑或女鬼,为什么会突然从水底浮了出来。

    此时所有人都有些害怕,不知不觉就拿起了武器。

    胖子拿着手枪指着死漂道:“我操他大爷的,水鬼要翻我们船,敢过来胖爷弄死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于是伸手去取发丘印,打算等那女尸从水底接近的时候,就突然把发丘印印在它脑门上再说,如果不是僵尸而是幽灵,那就用染有朱砂的糯米招呼对方。

    我们都各自拿了器械,静静地注视着从水底浮上来的女尸。

    谁料那具四仰八叉,从我们斜下方水底慢慢漂浮上来的女尸,忽然消失在了黑暗的水中,也就是眨了一下眼的工夫,再看水底,已经漆黑一团。那团裹挟着女尸的幽暗蓝光,也好像照明弹的光芒一样,消失于无形的黑暗之中。

    我们面面相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她是妖是鬼,倘若直接放马过来,双方见个你死我活的真章,也胜于这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又无声无息地消失。

    这时候四人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好在死漂没有什么幺蛾子,要不然把我们的充气艇弄翻了,在水里还真不好对付,毕竟在水里,一身的实力发挥不出一半,而且水里麒麟血的威力也大打折扣。

    顺着缓缓前流的水脉,穿过大片的化石森林,终于在前边发现了一个半圆形的洞口,直径不大,仅容一人通过,那边是另一个山洞。

    过了一会,老胡道:“这地下洞穴一个接一个,也不知离献王墓究竟还有多远,但是咱们既然已经进来了,索性就一口气走到尽头,等出去之后,再作休整。”

    雪莉点头道:“从澜沧江与怒江这一段地域的山脉走势判断,虫谷的纵深应该不会超过三四十英里,我估计咱们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路程,不会太远了。”

    洞口内部的山壁光滑如冰,用射灯一照,石壁上都散发出闪烁的红光,整个洞穴呈喇叭形,越往里面越大,其中也有许多的植物根茎从头上垂下,坠在半空,那些上古森林化石更加密集,外形也极其怪异。这些事物混杂在一起,使得洞穴中的地形极其复杂。

    这里空气似乎远不如前一个洞穴流畅,潮湿又闷热,蚊虫开始增多,呼吸都变得有些吃力了。

    地下的岩洞中竟然也有一条如此浓郁的植物带,溪谷中渗下来的水,顺着那些植物的藤萝根茎不停地滴落下来,整座化石森林似乎都在下雨。由于洞穴弧形的结构,使得水滴声听上去十分空灵,颇像是寺庙中和尚敲木鱼的声音,给原本寂静无声的岩洞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