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花木春秋 » 第二十八篇 断肠花 | 莫道海棠艳三秋,真有断肠在琼州

第二十八篇 断肠花 | 莫道海棠艳三秋,真有断肠在琼州

    古人将极度爱怜或极度悲伤的这种感觉,称为“断肠”。肠痉挛就能让人疼得死去活来,要是真的“断肠”肯定反应更为强烈,所以用“断肠”来形容极度的爱痛,还是很贴切的。文人是个敏感的群体,又善于表达,“断肠”这词自然会经常出现他们的,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某些花能令人极度爱怜或极度感伤,也会被文人们称为“断肠花”。如李白的“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断肠花”有时也作为秋海棠的别名出现。据说这个别名出自宋代的《采兰杂志》,但查《四库全书·说郛·采兰杂志》并无此记载,而元代伊士珍的《琅嬛记》却有引自《采兰杂志》的这种内容:“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辄涕泣,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不管这种记载是不是伪托,反正秋海棠的这个别名已得到了普遍认可。

    因为“断肠花”有些传奇色彩,一些仙侠电视剧也拿来为我所用,如《花千骨》中就有号称能解毒的“断肠花”,虽说是师傅骗徒弟的把戏,但也弄得神秘兮兮的。

    我今天要介绍的断肠草,可不是假冒货,而是实打实的植物学上正名就叫“断肠草”的一种植物。

    2019年春,我到广州小住,5月1日游览著名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藤本园看到了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高大木质藤本植物,其标牌上写的就是“断肠花”。

    我没想到经常出现在小说、影视中的“断肠花”竟是真实的存在,不由地端详了一番:木质茎粗壮,上部无支撑的部分,垂落至地面;叶子倒卵形,叶脉分明,略有褶皱;花白色,很大,外缘裂为5瓣;花萼嫩如生菜,松松地包在花管后部;花蕊从喉部伸出,前端如几只小手扶持着一把将要撑开的小伞,很是别致。整体看此植物相当大气。

    标牌上介绍,其为夹竹桃科植物,拉丁学名为BeaumontiabrevitubaOliv.,产地:海南,用途:叶及乳汁有毒,误食能致命(这些内容不应归为“用途”)。

    传说中的断肠花,故事多多,真实的断肠花是否也有点儿什么传奇呢?回家查资料,很失望,基本没找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只好把找到的没意思的东西写一下,算作是对华南植物园标牌的补充。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提供了采集于1929年5月16日的断肠花标本的完整信息,采集人为Tsang,tang,fung,此人有64份采集于这一时期的各种植物标本,收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应该是当时的植物采集家,从发音看名字为“冯曾唐”,到底是否是这三个字,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鉴定人为E.D.Merrill。采集地点为海南红毛山。此标本保存于JS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这份标本看,断肠花很早就进入了植物学家的视野。

    1951年出版的《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作者胡先骕)提到Beaumontiabrevituba,产海南。

    1974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提到,断肠花别名“大果夹竹桃”。

    1974年出版的《海南植物志》第三卷收载断肠花:“断肠花(海南)……产地:海南特产,见于昌江、乐东、琼中和白沙。在近村边杂木林中或低海拔的山谷向阳处,绕生于大树上。全株有毒。”

    清代诗人黄景仁在一首诗中说到断肠花长于墙根:“绕篱红遍雁来红,翘立鸡冠也自雄。只有断肠花一种,墙根愁雨复愁风。”(见《两当轩全集·集十一·午窗偶成二》)黄景仁常州府人,基本生活在家乡和BJ,没去过海南,他说的这种应该不上海南的断肠花。也不知他这种断肠花生于墙根的说法,是来自《琅嬛记》中的传说,还是他亲自的观察。

    古诗文中的“断肠花”基本象征爱断肠、痛断肠的情感,而海南的正宗断肠花,那可是真的断肠取命,不可儿戏。

    乌拉盖河诗曰:

    莫道海棠艳三秋,真有断肠在琼州。

    非是泪生北墙下,不载相思一段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