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他们要我当皇帝 » 第40章 暗流涌动

第40章 暗流涌动

    朱观松送过卫诗莉,回到自己家里。

    朱府可就比李倘坪的民宅大得多了,李倘坪若是看到,又不知会有怎样感想!

    他简单洗漱一下,便到后院灵堂给父母的灵位上香,默默祝祷一番,在心里向父母禀报河间县为令的经历。

    良久,朱观松走出灵堂。仕途漫漫,河间来京千里之遥,自己可是有三年未曾回来了。

    父亲才智杰出,当年官职还在伯父之上,可惜天不假年,未等到进入中枢。

    幸运的是,伯父与父亲兄弟情深,自父亲去后,将自己视为己出,甚至对自己比对亲儿子还要好一点。

    自己借着父亲余荫,更多是在如日中天的伯父的庇护下,仕途一路顺利。此次奉调回京,自然也是伯父运作的结果,想来会在朝中过渡一下,免不了将来还要升官外放。

    他一路走着一路思前想后,就听得远处咣当一声,似乎什么东西撞开了院门。

    一阵脚步由远及近,朱观松微笑着加快脚步迎上去。

    一个人如风一般跑来,快要到跟前了,突然放慢脚步,慢条斯理整理衣冠,踱到他面前。

    “大哥一路辛苦,小弟未能在家迎候,恕罪恕罪!”

    朱观松看到面前这个大孩子叉手长揖施礼,做足了姿态,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走上前一步,擂了这孩子一拳,笑道:“小桐果然长大了,很有文雅公子的气度,可见进学甚有成效。”

    来人正是朱观松的堂弟,伯父朱两全的独子朱观桐。

    朱观桐被他一笑,再一擂,感觉一下被拆穿,突然就泄了气,摸着头尴尬地笑了,道:“大哥,爹爹可就喜欢我搞成这个样子。”

    朱观松拍了拍他肩膀:“三年没见,你可长高了不少。”

    “可不是!我都快十五了。大哥,这次回来,是不是准备娶新妇了?”

    朱观桐话题跳跃,搞了朱观松一个措手不及。

    “啊……这个,还要听从伯父安排。”

    “嘿嘿!我可都听说了,你把嫂子都带回来了,可不是准备办喜事?”

    朱观松笑笑,不否认,也不去问朱观桐是听谁说的。

    这都不重要了,卫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女儿已经送到京城来,就等朱家登门,敲定一个时间了。

    “大哥,爹爹说你回来后还像原来一样,在东院吃饭,咱们一家人还是在一起。”

    朱观松有点感动,抱了抱二弟。

    独自在外为官,作为一县之尊,前呼后拥拍马屁的人少不了,却很久没感受过像家人这般的关心。

    伯父朱两全还像一直以来一样不苟言笑,朱观松早已适应了。

    即使当年自己父母在一年内相继病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伯父也从没有体贴地安慰过自己一句,只是把自己接到东院,亲自盯着自己读书,甚至比爹爹管教得还紧。

    伯母束氏就不同了,等他一见过礼,立刻把他拉过来,问他县城遇刺的经过。

    朱观松恭敬答道:“那日过了堂,刚回到后院,就有一人从假山后面冲出来,幸好楼少庄主在我身边。”

    接着便将楼勉如何武功高强,一掌击退杀手,后来查找到杀手尸体的经过说了一遍。

    “这个楼少庄主真是少年英雄!”束氏赞了一声,又问,“杀手都找出来了,怎么到城外又会遇险?”

    这次经过可比衙门里那次凶险得多,朱观松禀报经过,听得束氏直拍胸口连称好险。

    朱观松在旁边,连连追问楼勉和李倘坪对敌时的武功,十分感兴趣。

    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了顿饭,饭罢,朱观松跟在朱两全后面,走进小书房。

    这里与朱两全时时见客的大书房不同,一般只有他自己进来独坐思考,以前偶尔会把朱观松叫过来考查学问。

    朱两全转身坐下,看到假装若无其事一般跟在后面的朱观桐。

    “小桐,回去温书,我和你大哥说完话,就要考你功课。”朱两全对亲儿子也是一样没什么笑容。

    “是,爹爹!”朱两全不发话,朱观桐可以假装不知,可是一发话,他立刻就瘪了下去,躬身拱手,偷偷向朱观松眨巴眨巴眼,转身走了。

    朱两全坐下却不着急说话,朱观松便垂手候在一边。

    待到仆人送上参茶退下了,朱两全示意朱观松坐在下手,端起茶抿了一口,才开口。

    “这个楼少庄主和李少侠一起进京来了?”

    “是。”朱观松答道,“楼少庄主说金义山庄在京有座宅子,李少侠愿意跟他去那里暂住。”

    “嗯!也好。这些江湖人物,背景难免不太清白,没带来家里最好。”

    “是。”

    朱两全抬眼看看侄儿:“我这么说,不是叫你忘恩负义,他们在京,但凡想要谋个差使,做点买卖,你尽量帮他们就是了。”

    “是,侄儿记住了。”

    “唉!江湖人物不喜欢拘束,还喜欢多管闲事,若是走动过密,多少会惹些麻烦。”朱两全叹气道,似乎有感而发。

    朱观松想到李倘坪请自己插手拐卖孩童的案子,心想果真如此,再次点头答应。

    朱两全又问了杀手的情况,想了想道:“河间靠近幽州,也就是浑国燕都,他们搞动作的可能性最大。我在朝中虽有些政敌,却还不至于动杀手。”

    “可是浑国与我大周一向和好,边境也很安定……”

    朱两全不等朱观松说完,摆手道:“这么些年,表面看来确实如此,其实,两国积怨已久,底下暗流涌动啊!”

    朱观松惊道:“怎么会?还请伯父指点。”

    “当年我大周联合浑国灭辽,定立盟约,说好了我大周收回幽云十六州之地。可是事到临头,浑国反悔,占了东部六州,两国那个时候就生了嫌隙。”

    “听说朝中时常有人提起要收复六州?”

    朱两全点头,道:“中原丧乱已久,我大周百废待兴,实不宜再生战事,那时就将六州的争端暂时搁置,谁想到近年浑国把幽州改成了南京,野心露出端倪。”

    “这些事侄儿在河间那边也有耳闻,不过大家都觉得,我大周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浑国轻易也不敢启衅。”

    朱两全微微摇头,“官家继位十年了,如今看着四海升平,其实从头一天起就不安生啊!”

    “齐王之乱,不是早就平定了么?”朱观松疑惑道。

    朱两全却没正面回答,道:“齐王只是台前而已!”

    他摒退了所有人,正是想与朱观松好好聊聊。

    “伯父可是说太后和梁王?”朱观松问道。

    朱两全点点头:“当年官家也只有十八岁,梁王才十一岁而已,太后想让梁王继位,恐怕是受了齐王蛊惑,若是官家年幼,方便他们……”

    朱两全话没说完,不过朱观松完全明白。

    “好在先帝英明。”朱观松道。

    “是啊!嫡长子继位,最没有争议。若是像北边蛮夷那样,崇尚什么立贤不立嫡,尽想挑兄弟中最厉害的来继位,看起来像是合理,其实埋有很大隐患。”

    朱观松心想,挑出最能干的儿子当储君,每代皇帝都英明神武,不正可以避免历史上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丢了天下的问题吗?

    不过这话留在心里,没真的说出来。

    果然朱两全接着发感慨:“就像当初党项人李氏一族,每当出现机会,什么叔叔伯伯堂兄堂弟,只要是姓李的,个个都上来夺位,这才让成宗皇帝轻巧巧使个离间计,没几年就土崩瓦解了。”

    “可是嫡长子继位,不一定每代都是英主。”朱观松终于忍不住委婉说出了疑问。

    “英主什么的不重要,只要皇帝自己家不内乱,朝堂上信用一班大臣,一切皆有朝臣顾虑周全。官家察纳雅言,自然垂拱而治。”

    朱观松心道,恐怕官家心里不这么想,也许他想自己管事呢?

    “齐王之乱平定已久,皇家……皇家还不平静么?”

    朱两全沉声道:“下面我要说的,你只能记在心里,千万不能到外面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