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四十六章 力拒出山

第四十六章 力拒出山

    金国文学家王若虚回到蒿城故乡后,办了一所私塾。几年下来,日子倒也过起了诗意的田园生活,除了教学,便是著书立说写诗弄墨。

    一日,蒿城县令董明穿着便服带着秘书前来新兴村,正不知所以之际,二人看见有一个后生迎面走来,便主动走上前说:“听说你村有个经天纬地翰林直学士叫王从之,你知道吗?”

    这个后生惊愕道:“有一个教私塾的老先生,就叫王从之,不知道你找那个人是不是他?”

    董明拍着后生肩膀,笑着说道:“不是他还会有谁?你快给我引荐引荐去认识认识这个老先生。”

    “没有听说这个老夫子还有这样深厚的背景。”后生眨巴着眼睛疑惑道。

    董明一言一语对后生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后生回应说:“这个老夫子一直很低调。”

    二人来到一四合院门前,见街门关着。这个后生轻轻扣着门扉,问道:“王老先生在家吗?”

    “有,有。”王若虚儿子王恕听到有人喊,遂开门道。这个后生跟王恕说了两句应付话便离开了。

    这时老夫子王若虚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秘书给王恕介绍道:“这位是咱们县县官董俊大人。”

    王恕忙不迭施礼道:“请二位稍息片刻,我去给家父通报一声。”

    “不急,不急。”董明打着手势示意道。

    王恕赶紧为二位沏茶。并让二位相继落座。

    看父亲,只见父亲循循善诱学生如何握笔如何运用气力挥毫泼墨。

    “哒-哒-哒”王恕轻扣着教室的门。

    王若虚从私塾一摇三晃地出来,问道:“有事吗?”

    王恕告诉父亲:“藁城县令董明大人已来多时,找你有要事相商。”

    “告诉他们,我现在正忙。”话里透着一种拒绝的味道。

    王恕听着父亲的话语,思忖道: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恕不明就里,只是忽闪着两只大眼语焉不详。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到。藁城县令董明坐在简陋的圈椅里,一会儿动动,一会儿尾尾屁股,看来等着早已不耐烦了。不过,他奉诏请王若虚老夫子出山,以匡扶蒙元社稷。无奈,只好干耗着。

    秘书心知肚明,便对董明说:“董县令不妨择日再会老先生也不迟。”

    董明轻轻摇首说:“那怎么行?你我还需尽快进入元军帐营赴职。”

    二人正在议论间,王恕携着老父亲来到跟前。但见这位老人面庞清瘦,身着青罗大袖盘领长袍,头顶幞头,一双眼睛却格外有神。

    双方寒暄坐落之后,藁城县官拿出大汗窝阔台诏书,王老夫子直言:“恕老身不能屈就,还望海涵。”

    董明不予置否,王恕在一旁搀扶着父亲,静听县官董俊宣旨:

    长生天气力里,大汗圣旨:

    知悉翰林直学士王老先生已归故里,今蒙元疆土辽阔,急欲擢卿等匡扶国家社稷,以达乾坤朗朗,风清气正,国泰民安。今差藁城县令、蒙元将军董文炳堂叔前去邀请,希冀王卿不辱使命,再次出山!

    钦此大汗窝阔台

    巾短意长,君心昭昭。王若虚听罢,连忙对董明施礼道:“深感皇恩浩荡,只可惜若虚力不从心,已成老朽矣。”

    王若虚说着说着一阵气喘吁吁。

    董明对鸿儒王老先生敬佩有加,便情恳意切道:“既然如此,王老先生直可出一个名分即可,不必劳心费神。”

    秘书在一旁敲着边鼓:“老先生只多说说话便可。”

    王若虚知道二人是无论如何也要上自己赴任。便开门见山道:“恕我直言,即使有能力,我也不会为蒙元服务。”

    董明听到这话,一目了然。看来老夫子王若虚铁心已定,决计不再出山。

    俗话说:忠臣不保二主。这正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王若虚之真实写照。

    董明与秘书见老夫子表明心迹不愿改车移辙,出于对老乡耿耿赤心,尤感于老夫子精忠报国丹心碧血,遂感叹不已。

    二人离开王若虚家,边走边议论道:“既然如此,只能对大汗直言,王老先生垂垂老矣。”

    有看官要问了,此等美差那是梦寐以求,只可惜让老夫子给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