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英雄传说 » 第二十一章 婚礼

第二十一章 婚礼

    农历正月初五,邕州,黄昏之时,李府张灯结彩。

    早在三个月前,远在金陵的夫妻二人便托人在邕州准备婚房,一周前,两人已经在官府登记结婚。

    由于韦婉已经脱离了母家,三书六礼的繁琐程序也被省去,她也坚持简单的市民式婚礼就已经足够。府中宾客并不算多,大多是李澈的亲朋好友,勉强摆够了六七卓。

    “迎轿!”

    花团锦簇的四轮马车停在府门口,穿着新郎服的李澈骑着高头大马绕着马车行了三圈,宾客们和周围凑热闹的街坊邻居纷纷上来讨喜。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李澈抱着红盖头的新娘跨入家门。韦婉搂着他的脖子,心里被甜蜜和喜悦填满。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李澈的父母向他们鞠躬拜礼的夫妻,笑容满面。性情清冷的儿子居然能讨到那么优秀的媳妇,模样周正,知书达理,甚至还家财丰厚。即使没有母家,但也根本不值得计较。

    “入洞房!”

    当繁琐的程序结束后,天色已经暗沉。

    红烛散发的氤氲暧昧的光芒中,李澈轻轻掀起来心尖人儿的红盖头。秋水般的眼眸泛着喜悦的泪光,饱满的唇娇艳欲滴,鲜艳华丽的嫁衣为她平添一抹贵气。

    他情不自禁地叼住了甜蜜的果实,品尝甜美的胭脂。

    “猴急什么,老夫老妻了。”她松开唇,捶打他的胸口,“赶紧把合卺酒喝了。”

    嘴唇碰上触感清凉的酒杯,眼睛久久对视。第一次喝酒的李澈面色稍稍发红,脑袋被酒精和情意填满。

    两人再也按捺不住,一时间,春色满园。

    虽然两人早已结合,但从未有今天这般称心如意。他们间最后的一丝丝、若有若无的隔膜,终于消散。灵魂在激烈的碰撞中交融在一起。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好看么?”她疏起云鬓,轻妆淡抹,眉间贴上近来流行的火焰纹,平添一抹妩媚。如今复古之风不仅吹遍士林,还吹向了民间。

    汉唐之妆容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古学复兴,也流行起来。更有激进者,宣称“北地膻腥数百年,衣冠不复汉唐之恢弘大气,亦无典雅,满街尽是胡虏之风。”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他搜肠刮肚地找了一句不知道谁写的诗词,堪堪回答,一边将厚实的棉绒貂皮披肩披在她肩上,“冬日寒冷,别着凉了。”

    “小嘴真甜,不过,我可不想是怨妇。”她抿嘴一笑,“走吧,去拜见爹娘。”

    白云悠悠,阳光明媚,新年好气象。新婚夫妇漫步在静心打理的花园,邕州的常青草木一如既往地一派勃勃生机。两人一言一语地搭建他们想象中的未来,从孩子的名字,到新家的打理,从个人的命运,到国家的前途。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夫妻,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己。

    若是时光永驻此刻,那该多好,他们心想。

    惜哉,美好年华易逝。新春休沐结束的两人,再次奔赴遥远的金陵。

    韦府,两人肩并肩坐在书桌前夜话。

    “你真不打算带我一起么?”头靠在李澈肩上的韦婉轻声问,手上撩拨着他的发丝。

    “此行不易,恐多有变数,如今各地并不太平。”李澈沉声回答。

    他在老师的建议下,参与了济世学堂的游学实践课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他将同他想要偷懒的舍友和两个凑热闹的普鲁士人一道游历大明,观察世间。

    当然也不必一直流浪外地,大明如今铁路贯通四处,北至会宁,南至升龙,西至伊犁,铁路已然成为大明工业的血脉。故学子停留一地超过两周,便能选择返都汇报一次。

    “好吧,那我先跟你商量一下咱们商号今年的计划。”

    “有甚好商量,我装点个门面就行。”

    “我准备卖出所有铁路公司的股票,商号停止扩张甚至收缩……”她没有理会丈夫玩笑似的自怨自艾,自顾自说道。

    “金融危机要来了么……是有那么一些迹象,我还以为不算严重。”他低头沉思。

    韦婉眼皮一抬,有些惊讶,却见他面色如常,仿佛口中的只是寻常之事。

    新历181年(公元1837年)经济危机,在大明几乎没人察觉,一开始只是小家钱庄的倒闭,接着是铁路股票暴跌,然后是大批企业倒闭和工业。“蒸蒸日上”的大明仿佛从云端跌落,但更没人想到,这一切只是动乱的起始。没想到的是,面前能力、手段尚处稚嫩的丈夫已经有了如此洞察力。

    “有何处迹象?”她连忙问。

    “金陵的钱庄小商号接连倒闭,虽然数量不算大,但每月都有。而且如今的大明,有些投机过热了。况且铁路、海贸的股票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一路高企,有的翻了几十倍、几百倍不止,但如今他们已经不能带来和市值匹配的收益了。”

    “我以为金融风暴没那么快来临,没想到夫人独具慧眼,大明报都在鼓吹股市的稳定和健康。”

    “你就那么相信我?”

    李澈从抬起头,盯着韦婉看了好一会,确定她不是在开玩笑,叹了口气,“夫人商道之才,就是陶朱猗顿也不及也。”

    看着他有点沮丧的神情,韦婉展颜一笑,捧着他的脸狠狠嘬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