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狐仙请留步 » 第二十五章 九尾狐的历史(一)

第二十五章 九尾狐的历史(一)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抓紧进行知识的扩充,进一步的拓展《九尾罗天仙秘》的修炼。

    他又从书架里面翻找了几本书,跟修行擦边的书徐宁岚基本都踹在了怀里。

    现在的他,几乎恢复了当年研究生期间刻苦严谨的态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是关乎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金手指的奥秘。

    他抱着一堆书走进了自习室,不成功便成仁,今天不把金手指懂完他就不姓徐。

    徐宁岚端坐在自习室的凳子上,靠背也很舒服,他反锁了屋门,再三确保不会有人突然闯入之后,就从书包里面万分小心的拿出狐狸面具以及笔记本。

    他把一层布铺在桌子上,轻轻的将狐狸面具放了上去。

    然后徐宁岚打开电脑,手指不断的富有规律的敲击着键盘,另一只手也开始翻着借来书的页码。

    很多具体的描述在网络上可以说是很清晰了,但是有很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为编写程序的人只是选取了古书中记载的几句话作为对这种事物的定义,很少有存在前因后果的故事,那些也基本都是后人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编写的。

    前前后后的各种资料他都逐一大致看了一眼。

    徐宁岚想了想,又再次戴上了面具,这样说不定效果会更好一点,皮肤相互接触的地方传来一阵阵冰冰凉凉的感觉,让他感到安心舒适。

    搜索引擎上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定义。

    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听觉、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不过不及花豹,猎豹,老虎等猫科动物。主要以鱼、蚌、虾、蟹、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

    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似乎只有狐能修成妖精,狸只是动物。

    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上古传说中,即有狐之图腾崇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九尾狐这种神话生物在先秦两汉时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这时的九尾狐已经有了“神”性。

    比如在秦汉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孝经》记载:“德至鸟兽,则狐九尾。(九尾狐是德行最高的鸟兽)”

    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上古神话演义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

    先秦时代“九尾狐”作为神兽是部落或者国家图腾的象征。

    九尾狐吗,最基本的特点肯定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

    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

    徐宁岚咂了咂嘴,德行最高的鸟兽,别的暂且不提,光是这个名头,已经足够强大了,艳压一众鸟兽下去。

    不过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非常滋润的小生活,突然反转,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他继续查阅了资料,这种前后有反差感的故事让徐宁岚动力拉满,想要让他继续阅读下去,毕竟“狐狸精”这个坏的名头已经伴随它好多年了。

    汉代以后,狐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良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

    此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人尤其是女人的性格心理有着空前绝后的迫害和压抑,这种压抑的心态成了诞生“狐仙”文化的最女佳温床。《朝野令载》记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间同之,事者非一主。时有彦日:无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见,狐狸在封建社会,最早是受到女性的喜爱,并将它作为讨好配偶的神祗的。

    狐狸漂亮的皮毛、小巧可爱的身躯和狡诈精怪的脾性,在古人心目中,实在只有娇媚的女人可与之相比。狐狸还似乎代表了某种诡秘的精神,尤其是涉及女性的性格心理。

    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至今仍未翻身。汉代的狐仙故事较为原始,极少有积极意义,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

    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袄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狸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慧。

    《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代喜谈狐仙。其中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

    其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多年来,狐妖狐仙,在各种小说及趣闻中形成一种独有的妖精文化。

    到了唐代,狐仙小说依然行,像《任氏》《计真》等篇开始大肆宣扬与狐有关的灵异事件。宋代,民间还出现了“狐王庙”明时,谈狐的作品渐少。至清代,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聊斋志异》更是集狐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蒲松龄的狐仙们,集人类全部美德于一身,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强调友谊、尊重真情,反而比人类更可爱。因正道之道教衰微,在民间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断。

    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接》记李挨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妖媚”、“邪气”、“神秘”、“狡猾”、“吃人”,可以说是大夏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徐宁岚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从历史专业的角度上来说,他切身处地的感觉对“狐”的了解更加深奥了。

    总的来说,就是祖上阔过,然后后来越混越拉,甚至被贬低至**的程度。

    不过徐宁岚感觉这是很正常的,在那个年代,龙与帝皇绑定了,也跟大夏图腾绑定了,凤凰跟皇后绑定了,麒麟跟“吉祥”绑定了,只有“九尾狐”,不上不下的,随着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于世俗,“城狐社鼠”,“狐假虎威”,“豺狐之心”,显然是要被拉下神坛的。

    不过现在徐宁岚一点不在意这种坏名声,现在的大夏早就没有了封建迷信,你前朝的事情,管的了现在的名声吗?

    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有些内容经过时间的洗礼历久弥新,也有些在当时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已被时代淘汰。

    至于这种有色眼镜,还是早早的埋到地底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