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宋 » 第一百零五章 青玉案

第一百零五章 青玉案

    陈曦依旧是面色平静,他希望引起陈曦的注意,一切都是徒劳的。

    若是在秦晨出现之前,陈曦还觉得这首词尚佳!

    可见识过秦晨在诗词上的造诣,这首词只能说是稍微达到了及格线。

    可现场变得轰动起来!

    众人皆是朝着顾正浩祝贺,而他则是故作低调的\b朝着众人拱拳回礼。

    “顾兄,今夜定能凭此诗词与知州和知府大人以及几位大儒吃饭,真是人生一件幸事啊!”

    他暗中又朝着陈曦看了一眼!

    可对方只是听身边的家人说话,这场中的一切似乎都和他没关系。

    而顾正浩,此时达到了一种十分酣畅淋漓的感觉,尤其是以今夜这首词夺冠,那只是水到渠成。

    二楼的房间内,那些舞女和雪儿姑娘也在关注着场中局势的发展。

    她们穿梭于风花雪月中,与文人士子待的久了,也便懂些音律,虽难说创作几首,可对于一首好诗词的品鉴能力也是逐渐增加,加上她们经与人情世故,习得了观相之本领,一首好诗词,从众人的反应也能看的出来。

    “看来顾公子今夜要受人瞩目了!”

    雪儿的嘴里也低声吟唱着:“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喧闹大概持续了五分钟,卫子笑便开始继续念之后的诗词。

    接下来的诗词,也都大抵是正常水平。

    马上就要将许家的诗词诵读完毕,罗家的诗词也有惊艳的,但并超不过那首解语花。

    这时,只见陈家的瓷器前还是空无一物!

    秦晨想着可不能将陈家的面子掉在地上,若真的无人助兴,那自己好说歹说也得奉上一两首。

    他在人群中逐渐的往前走,看到陈博瀚身旁正有一人拿着两张纸窃窃私语。

    陈博瀚看完后,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这乃是为他见过写的最好的上元诗词啊!

    陈敏学是陈家大房的二儿子,应声回道:“爷爷刚才安排我去找几位读书人,我刚走到街口,便听到维维正在拿着这张纸给他妈妈讲上边认识的字呢。”

    维维正是先前向秦晨在青瓷小院要诗词纸笺的小男孩!

    “爷爷,我见得此词,便觉得不一般,便立即先送来。我再去找几个才子,为我陈家赋诗词几首,涨个人气!”

    陈博瀚脸上笑开颜,本就不喜作假之事。

    “此词足以,今夜怕无人能与其争锋,无需再找人!”

    陈博瀚笑道,本欲找陈曦看看,可对方却不知去哪了?

    他喝了一口茶,心绪复杂,这首词若是传出去,那绝对是千古名词,可就随手送人了,还是一个小孩。

    这怎么可能?

    相对于现场众人来说,顾正浩的词已经让他们逐渐放弃了幻想。

    只见陈敏学将这首词放到了陈家瓷器面前!

    待到罗家的诗词吟诵完毕之后,众人都在等着看陈家的笑话。

    这陈家今夜虽然说在瓷器展览上出尽了风头,可却失去了人气。

    “今年陈家估计也未想到如此凄凉吧!”

    “哎,谁让顾兄等人上门提亲被婉拒了呢!”

    “也不知道那陈小姐心高气傲什么,顾兄,你这首词一出,那整座耀州城投怀送抱的小姐多的是。”

    “是啊,陈家啊,终究还是格局小了。”

    “我看就该如此,也让陈家人看看,咱们耀州才子不是吃素的。”

    ……

    只有一张纸!

    总比没有强!

    陈显峙已经想好了解围的办法,陈博瀚既然为元空和尚的老友,他定不会让陈家颜面扫地。

    而现在许家,罗家甚至顾正浩等才子,都在等陈家这首即兴之词。

    顾正浩虽然脸上平静,心里却痛快无比,终于恶狠狠的除了一口恶气!

    待到卫子笑看到第一句,许久愣神,一鼓作气读罢此诗,便觉自行惭愧!

    下边不知是哪位催促道:“卫老,这陈家的诗词是什么呀,我们可都等着听呢。”

    下边的人,认为这首诗词乃是陈家滥竽充数,为了不丢人,才勉强凑出来的一首。

    毕竟陈家的子孙不像是许罗两家,与诸多才子文人交往,也出手阔绰。

    陈博瀚家教很严,对于家中子孙自是严格教导,所以并未沾染夜宿青楼的坏习惯。

    卫子笑示意大家静一静,这还是在先前未有的事情。

    青玉案的词文在星月楼悠扬响起。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上阙吟诵完,已成大家之气。

    虽是描写渲染元宵盛况,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但辞藻却不如那般华丽,倒是多了一份空灵。

    在现场的秦晨,整个人都懵了。

    这……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写的诗词,哦,不对,辛弃疾这还没出生呢啊!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青瓷小院写过这首诗,恐怕是被陈家当做应急,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刻也不是巧还是那般,陈曦从二楼房间出来。

    念完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好回眸看见秦晨在人群角落中,两人对望一眼,便不忍放下,仿佛四周已经空无一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场中人依旧喃喃自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仅这一句,流传千年依旧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更别说再以词文为重的大宋朝了!

    当中除了俊逸才子,也有韩涟、明镜先生这般在诗词造诣上已经登堂入室的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仅这一句,就足以顶我十年所写诗词!”

    “是啊,汗颜之!”

    “此词一出,元宵节诗词之作怕是再也无人能与之比肩!”

    “此词含蓄婉转,余味无穷,千古之列啊!”

    这首词的下阕后句,带来的震撼和穿透力,不亚于一颗核弹在他们耳旁爆炸的威力!

    仅这半句,便足以立地封神,誉为词中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