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捉刀遇仙 » 第三十三章 淮州槽帮

第三十三章 淮州槽帮

    在济水河的南岸,有一条淮水的支流从西南方向蜿蜒而来并最终汇入淮水,济水与淮水的交界处,正是淮州城。

    淮州城数百年来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是漕运的重要节点,南来北往的商队,都在淮州城停息并且交割大宗商品。东北方向济州和辽州盛产的药材和小麦,范州云州并州盛产的各种皮草和马匹,都从这里进入漕运,或者南下江南道甚至岭南道,或者在南下到了虞江再转向西进入中原腹地甚至最远能到达剑南道和安南道。

    而来自南方的各种丝织品,精致的手工制品,高门大户喜欢的瓷器,平民百姓用得起的陶器,也都从这里转运走陆路或者从济水河逆流而上去西北。

    由于济水河中段淤堵,走不了大船,所以只能走一些轻快的小船,所以这一段大多是中小型船只凭借吃水深的优势往来。

    此时在济水河南岸的一片淤泥浅滩上,打铁的老刘头一声吆喝,旁边几个精壮的小伙子应了一声,开始奋力的拉起了风箱,没几下火苗就窜了起来,然后老刘头看了下火焰的颜色,回头挥了挥手,准备好的铁料就倾倒入高高的熔炉里,开始煅烧。旁边已经烧好并浇筑出粗胚的各种铁器,已经有另外一批人开始叮叮当当的锻打起来。

    这是来自范阳的铁料,从黑水河走济水河过来,因为北方缺少合适的燃料,所以囊家一般会选择在这里进行熔铸锻打,做成能够开坑的农具或者蹄铁等当地用的上的进行销售。

    而其余的会铸成铁块重新装船南下,这样矿渣的体积会大大减小,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本地销售的铁器,还能回收一部分成本。

    老刘头的刘家锻工坊就是专门从事这个工作的众多工坊中最大的。

    刘家的锻工坊是一个独立的庄子,离淮州城大约十余里,分前院和后院,后院熔铸和锻造,前院是正对着官道,因为刘家锻工坊生意最大,在城内也有店铺,每天早上都要走一次货去城里,而生意量很大,也带动了周围的客栈,食肆,马车行的生意。

    经常有过往的客商因为错过了进城的时间,住宿在周围的客栈,而此时老刘头就会适当的出现并推荐一下自己家的货,往往能收到奇效。

    打铁磨豆腐从来都是极为辛苦的活,而且一旦到了中午就会因为炎热而无法保证工作效率,所以都是早早的就开始工作,周围的商户甚至都拿打铁声当做准备起身收拾进城的晨鼓来用。

    今日刚刚炼到第二炉,忽然前面店面的伙计跑到了后院,找到了正在指挥铁匠们赶制蹄铁的老刘头,老刘头皱起了眉,有点不悦。

    “三儿,你大早上不在前面接待,跑后面做什么?”

    伙计也是一脸古怪的说:“刘老,前面来了个客人,让给融点料做个东西,但是那东西看着有些古怪,而且料也……您还是自己去看看吧,客人倒是大方的很,刚才竟然出了一百钱来当赏钱给咱。”其实是二百钱,这个叫三儿的私心发作,故意少说了一百钱。

    老刘头一怔,又安排了一下周围的工匠好好干活,就跟着伙计去了前院,只见一个身材中等的青年正在看着墙壁上挂的各种精致的铁制样品,有铁犁,铁尺,还有锁链,蹄铁等,听见老刘头进屋,回头微笑着露出洁白好看的牙齿,来人自然就是顾长风。

    老刘头见这人虽然衣着普通,但是气宇轩昂,倒也不敢小瞧。

    “这位客人请坐,小三儿竟然没给客人上茶。”老刘头面露诧异,自己从旁边的水盆里稍微净了一下手,便要招呼客人坐下详谈。

    “茶就不必了,我这里有几样东西急用,需要贵工坊能够容在下插个队。”顾长风微笑着摆了摆手。

    “不知阁下向让本店做点什么?本店的店面在城里,这里所摆的样品不多,只要能说清楚所需之物,本店自然能令客人满意而归。”老刘头注意到了顾长风身旁还斜倚着一个长条状的包袱。

    顾长风也发现了老刘头的视线指向,微微一笑,默不作声的左右又扫视了一圈。

    老刘头立刻意识到什么,低声说道:“请随我来。”便转身从后门出去,绕来绕去,到了一处僻静的暖阁,顾长风提起包裹跟在后面。旁边伺候的小三等二人出去之后,把后门轻轻掩上。

    进了暖阁,老刘头关好门,转身坐在椅子上,面露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顾长风抖开了包裹,只见里面是一支用树皮包裹的狭长的铁器,老刘头看到之后,顿时面色微变。

    这是一支长槊的槊头!

    难怪客人神神秘秘的拿来,大周律法虽然对兵器管制并不严苛,但是对于军制兵器还是严格管控的,这支槊头颈部的制造和装备信息的小字已经被磨掉,但是这个样式一看还是很明显能看出来是军中所用。

    顾长风缓缓开口:“劳烦店家用这槊头做料,打造成一把短剑,图样我已经画好,请过目。”顾长风自然不能带着长槊四处招摇,攀龙棍虽然很好用,但是也不知道现在自己的通缉文书是否已经到了淮州,自然还是要改头换面有所掩饰。

    这种长槊其实最值钱的是槊杆,里面是软木钢芯,外面再用竹条紧密排列包裹并缠上生丝和大漆,兼顾又不失韧性,骑兵持长槊冲击敌军的时候,不会因为冲击力折断,奈何这东西太长了,又不能卖了换钱,顾长风惋惜半天,只好把槊头取下来了。

    这槊头是上等精铁打造,以此为基础做成短剑倒是不错,于是就有了当下的场景。

    老刘头放下手中的图纸,微微点头,沉吟片刻之后开口了:“不知道客人想出几钱?何时要用?”

    顾长风默默的从怀里掏出绣了金线和银线的宝钞,此时的大周的同行宝钞是由上好的桑皮纸,中间夹着真丝和金银线编制,大周境内所有官家商号都可以通兑,但是因为多年以前朝廷军费奇缺,导致宝钞失去了控制,但是一百贯的宝钞,八十贯钱还是能兑得出来的。

    老刘头看着这一百贯宝钞略微有些犹豫,但是又看见顾长风从怀里摸出一块有三十多两的银子,顿时笑容浮上面庞。

    “公子请三个时辰后来取,取的时候直接找前面柜台的伙计即可,另外,此物非同小可,本店也不会出收据,请客人见谅。”

    顾长风在北方当捉刀人,自然清楚这些店面背后的门门道道,微微一点头,就转身出去了。

    老者把顾长风送出门,就回到了暖阁,看着桌上的钱和槊头,微微的开口了。

    “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人看起来很随意,但是……”墙壁里悠悠的传出来声音,竟然在墙壁里有夹层且藏有人。

    “怎么?有何不妥?”老刘头微微一怔。

    “这人似乎发现了我,只是故作不知。”墙壁中的人也是语气略带诧异,停顿了一下又说:“他在坐下的时候,微微侧了一点身,并没有把破绽暴露太多。”

    “不管怎样,手持军中制式兵刃,这事既然和军中有关,我们槽帮还是别搅和了,东西做好了给他,顺便把事情经过上报一下即可。”墙壁中人缓缓的说话。

    老刘头微微点点头,收起桌上的钱,出门吩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