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五十七章 新奇的战后讨论

第五十七章 新奇的战后讨论

    后秦军李浩这边作出决定的时候,晋城内的唐笠正在和手下讨论刚刚结束的战斗的得失。

    讨论的规模相当大,所有没有值守任务的屯长及以上军官都有份参加。

    唐笠压根就没想过趁夜出城偷袭的事儿,那么做还不如刚刚就不藏着掖着了。李浩的布置算是白费心思了。

    和李浩最为不同的一点,是唐笠并没有任何讨论下一步计划的意思,因为那是早就决定好了的,目前的形势并不用调整。他和大家讨论的完全是刚刚过去的守城战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第一件事自然也是通报今日的战斗简报。

    唐笠拿着刚刚统计出来的伤亡数据心情有点沉重,语气也很干涩。

    天黑前不到两个时辰打下来,伤亡达到了七百五十一人,其中阵亡数就有四百一十七人。

    这个数字有点触目惊心,相当于一战就损失了将近两成兵力。

    尤其是阵亡数。作为守城的一方,居然只比对手少了两百,这让盘古军一众军官感觉十分难受的同时还特别憋屈。

    唐笠和大家伙一番分析下来认为原因主要是士卒们对守城战太过陌生,很多时候只顾杀敌,并不知道如何有效保护自己。

    比如很多士卒在攻击攻城梯上的敌人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把身子探出城垛,一下子就成了城下敌军弓箭手的靶子。

    不过仔细分析这两个数据后还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己方的士气完全没有问题,大家伙作战都很勇敢。

    因为战死的人数要比受伤的多不少。

    对这一点各屯的屯长最有发言权,他们表示自己手下阵亡的兄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敌军弓箭手射杀的。而因为有城垛阻挡的,战友们中箭的部位大多都是在面门,这位置只要中箭基本就没有活下来的可能,这也是阵亡数字如此高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后秦军中羌兵的箭法相当高超。

    还有就是战士们如果受了轻伤,基本上都会咬牙坚持,行动上却难免要受到影响,遭到二次伤害的概率要高上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三百三十四名伤兵中,要么是重伤,所有轻伤基本上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比如在城头奔跑时不小心扭伤了脚。

    针对这一结果,讨论决定的第一项调整就是彻底明确己方弓弩手的攻击顺序。

    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之后,彻底放弃攻击登城步卒,先集火射杀敌军弓箭手。反正对方登城的步卒防护严密,弓弩的攻击效果并不好。

    至于注意自我防护这一点,只能加强提醒,因为装备方面已经做到极致了,可很多战斗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得过来的。

    “主要是兄弟们第一次打这种守城的仗,敌人一开始爬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娘的!一开始打的挺好!”性子最急的郑大忍不住恨恨的喊了一句,大嗓门震得挨着他坐的唐笠耳朵都是嗡嗡的。

    不过他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附和,他说的确实是实情。

    刚开始大家伙都还算镇定,也打的有模有样。可等到敌人开始攀城时,因为射击角度的问题杀伤效率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搞得大家很快就急躁甚至慌乱了起来。

    唐笠没回应他的话,把目光转到了沉稳的大春和齐大毛身上。

    齐大毛见大春正在低头沉思,只得想了想先开口道:“郑大说的没错。兄弟们就是没适应这打法,俺觉得明天就会好不少。

    再说,好多守城的东西还没用上呢。俺觉得明天一定打的比今天强!”

    齐大毛说完后,用胳膊肘碰了一下身边的大春。

    大春抬起头来发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又想了想才沉吟着说道:“咱们的确有很多玩意儿还没用上,不过大家伙也都知道是为啥,我就不说这些了。我倒是觉得咱们的战法应该变一变。

    兄弟们的表现肯定会越来越好,不过这守城看起来是门手艺活,彻底熟练之前兄弟们还得吃多少亏?

    应该想办法发挥咱们的长处!”

    说道这里大春看了唐笠一眼。

    唐笠见状笑着说道:“你说!你说!”

    然后又扭头冲着郑大和齐大毛笑骂道:“让你们讨论法子,你俩净说废话!啥是法子你俩明白不?”

    他这是在故意缓解一下刚刚过于沉闷的气氛。

    众人果然发出一阵哄笑。

    齐大毛和郑大也不恼,一个伸手抓抓头发,一个佯装瞪眼对大春道:“你小子快说!说不出个好法子来,老子捶你!”

    众人笑声更大。

    和众人坐在一起的阎一民等人感觉有点奇怪。

    既觉得眼前的情景似乎有点不妥,还有点上下不分,可同时又觉得气氛挺好。不过作为半个外人,他们谁也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彼此用眼神交流。

    上下不分是因为阎一民不了解盘古军自打成军那天起就形成的传统,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早就被所有人习惯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

    至于第一点,那就是他还是心底里对这支队伍有所轻视了。

    虽然他们是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盘古军的实力才决定出手相助的,可骨子里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大首领来历不明,看起来也不像是世家大族出身的样子;士卒甚至将领们大多几个月前还是普通百姓,有过正经从军经验的比例很小,还全都是被俘后收编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唐笠在每一个人进入盘古军前都会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全力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洗脑。而洗脑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激起其心中的仇恨。这个世道里的北方秦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各种各样的血海深仇。

    再有就是每个新兵都要接受抄袭自后世的军姿、队列训练,说白了就是纪律性和服从性训练。

    别小看这个看起来没啥大用的玩意儿,那两点练出来后再练其他的就是事半功倍,有点像练武时打根基的意思。

    最后再辅以每晚从不间断的学习或者说叫洗脑,在不断重复加强士兵心中仇恨的同时,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在为了自己和家人打仗。

    这三板斧下来,盘古军的将士们可能战阵技能和经验还有所欠缺,但勇气是绝对不会缺的。

    再说,经历过小一年来频繁的敌后游击战,大家伙的也早就不是战场小白了,技能、心态和经验都在飞速的成长。

    所以现在的盘古军将士被称为百战老兵可能太过,但绝对已经是一支比较成熟的军队了。

    而成熟军队的标志除了令行禁止和技艺娴熟以外,面对战友的离开会悲痛但不会沉浸在悲痛不可自拔。所以才会出现提起牺牲战友的时候悲痛,却又能很快摆脱那种情绪,将心思转到最该放到的地方。

    在这一点上主要兵源是秦人百姓的盘古军其实是比官军更有优势的。因为这些士兵本身就是苦水里泡大的,不但对悲伤苦难的忍耐力更高,还会更容易的对一个没有森严等级观念的集体产生归属感。

    归属感很重要,不然为什么北方各国的军队里胡兵的战斗力要秦兵高那么多呢?原因并不完全是胡兵吃得更好、练得更多,更不是什么基因好,而是因为胡兵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军队,而秦兵很多甚至从军都不是自愿的。

    不信看看盘古军中那些转化的俘虏兵,打心底里认同盘古军之后的战斗力和之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非要举个实例,情况和解放战争国共两军的情况很像。同一个士兵,是怎么做到衣服一换就能从一个怕死鬼变成钢铁战士的?

    笑声停止,大春再次开口道:“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故意放开几个缺口让一部分敌人上来?

    咱们的兄弟居高临下的招呼看起来好像很占便宜,可对敌人的伤害着实有限的紧。不如在城头设下陷阱放上来打!”

    “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让贼他娘乘机上来人太多!还得把身手好的兄弟组织起来,放上来几个马上就得弄死!”

    接话的是包文显,就是偷城时扮成后秦辎重队领头军官的那个秦羌混血。不过因为那次的出色表现,这货已经从之前的屯长升职成了百将。只是因为他所在的第二曲夺城时损失太大,如今他手下的一百人中有一大半都是新兵。

    包文显这话一说,其他人纷纷附和,就连他的直接上官大春都是连连称是。

    这一幕又看的阎一民等人惊奇不已,眼前这支军队展现出来的意外实在太多了。

    随着大春和包文显的主意一处,讨论很快就进入了大家伙熟悉的节奏。最后从千奇百怪的主意中定下来几个,然后大家伙就熟练的分工以后各自布置去了。

    随着盘古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军官讨论后再召集所有士卒再讨论一轮了。

    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初一,清晨。

    天刚蒙蒙亮,晋城内外的两军士卒就已经吃完了早饭。

    太阳还没升起,城外的后秦军就已经列好了阵势。

    成军时间太短的盘古军终究还是缺乏经验,敌人开始列队时才发现对手今天不再是只攻北门了。

    兵力的临时调整让城内有些混乱。

    敌人抓住这个小小的机会,立刻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盘古军城头的鼓声比对手的号角声晚了一步,不禁让己方的士气显得比对手弱了不少。

    恰在此时,一轮朝阳跃出地平线。

    原本焦急的唐笠心头一动立刻大声唱道:“向前!向前!向前!”

    身后的传令兵愣了一下,马上就一起嘶吼着唱道:“向前!向前!向前!”

    北城墙上,盘古军将士转头看着城楼方向,立刻也反应过来跟着大声唱道:“向前!向前!向前!”

    城墙下预备队的声音也同时响起:“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先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歌声震天,一时间唱得人热血沸腾。

    东西两门的歌声晚了一会儿也突然响起,和北门的歌声交织在了一起。

    很快,城内也有人跟着唱了起来。开始有些乱,一遍之后就整齐了起来。

    这是两天前才赶到晋城的两万多山中百姓。

    每天看着自家子弟也在其中的队伍就在身边训练,这首词曲都很简单的军歌每个人也是早就会唱了的。

    到后来甚至有一些原晋城的百姓也学会了在跟着一起哼唱。

    数万人一起从胸膛里嘶吼出同一首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晋城外正在进攻的后秦军完美的向所有人展示了结果。

    被城内突然爆发的直冲云霄的歌声和战意震骇,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已经到了该加速的距离了。

    特别是其中的秦人士卒,本就战意不高的他们更是下意识就开始了习惯性的磨洋工。

    不过很快他们的心神就将再遭到一次震颤,甚至是心灵上翻江倒海般的触动。

    晋城城墙上。

    热血沸腾的盘古军将士不用主帅再起头,自发的在唱了几遍这首唐笠抄袭改编自另一个世界的军歌后,无缝衔接的开始轮着番的或唱或吼出了其他熟悉的东西。

    这些自然也都是唐笠的“大作”。

    山中的日子是很苦的,错过农时没有庄稼可以侍弄的人也很容易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心慌。为了防止沮丧、怠惰等负面情绪,也为了保留所有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更为了保持军队的高昂士气,唐笠搜肠刮肚的鼓捣出了不少类似的文艺作品。

    有段子有故事,一些甚至还组织了一些口才好的百姓用说书的方式给大家伙寓教于乐。

    自然那种振奋人心的作品是少不了。

    有些是唐笠在另一个世界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比如刚刚那首改编自《人民解放军军歌》的《盘古军军歌》。

    有些是长大后在网络或者影视剧里看到或听到的,没有曲子的他也没放过,比如网络传说是元末红巾军的战歌。那还是唐笠最早想出来并鼓捣出来的东西,因为实在是太应景了,所以没法唱大家伙也都很喜欢。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儿汉,不给胡虏做马牛!”

    接着军歌响起的就是这四句没有曲子的诗。

    也许没什么文采,比不得另一个世界里的唐诗宋词优美,却是梦中这个世界里此时北方秦人心底的怒吼!

    内容简单,朗朗上口,两遍之后不但城里的原晋城百姓会了,就连城外后秦军中的不少秦人士卒都不自觉的开始在口中跟着咕哝。

    “我本堂堂男儿汉!我本堂堂男儿汉!不给......不给胡虏......做!马!牛!”

    很多秦卒已经不想向前跑了。这次不是因为偷奸耍滑,而是因为泪水已经悄悄模糊了他们的双眼。

    然后,更简单更好学的来了。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直接击溃了后秦军的第一次进攻。

    任凭第一波进攻的一千后秦军中的羌人将兵如何打骂甚至挥刀砍杀了几人,占绝大多数的秦卒也不想再往前走哪怕是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