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七十章 牢牢占据?还是捞一把就跑?

第七十章 牢牢占据?还是捞一把就跑?

    与从陈道清口中和少量书籍中了解到的一样,梦中这个世界的历史在秦始皇死前和唐笠梦外那个世界的历史是一样的。

    拐点就出现在秦始皇死后。

    历史上让国人意难平的扶苏并没有自尽,而是率领长城军团南下,不但击败了另一个世界历史上亡秦的项羽和刘邦,还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

    改变了自杀命运和秦朝二世而亡国运的扶苏,不但平定了各地叛乱,稳固了秦朝的根基,还彻底改革了一直以来的治国策略。

    秦二世扶苏的新政在唐笠听来根本就是西汉初年无为而治的翻版。

    唐笠对这一点倒也并不奇怪,他认为历史虽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大势之下的必然选择。

    在梦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本就是汉承秦制,说白了就是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对治国策略进行了改良。所以把刘邦换成扶苏丝毫不会有违和感。

    而在唐笠看来,道家的无为而治替代法家的严刑峻法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法家的那一套完全是为了适应战国混战而生的,属于一种战时应急体制,根本不适合作为和平时期的长期治国策略。

    而被诸国混战压抑了数百年的华夏子民,对生存环境也迫切的需要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这个诉求只有行事风格最宽松的道家能够满足。

    所以,想要稳定民心,无为而治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无论是取代了秦的汉,还是渡过了危机的秦。

    然后历史的客观规律就开始起作用了。

    气候的变化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偶然,但伴随人口持续增长出现的财富和土地的日渐集中就是一种必然。这也是华夏古时历朝历代有明显时间周期的重要原因。

    让唐笠感觉到迷糊的是,这个梦中世界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居然很多都和梦外那个世界一样,可是时间上又有很多错乱。

    比如和平篡秦建立新朝的王莽,名字、时间和举措就都和梦外世界历史上的一模一样。

    而完成第一次中兴的十二世光武皇帝赢秀,和刘秀也就是姓氏不一样而已,连他妈的名都是一样的。

    第二次中兴倒是和梦外世界的历史不同,但之前发生的事情也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模一样。只是横空出世了一个唐宏,辅佐幼帝再次平定了天下、完成了中兴。

    而这种情况后世的很多三国小说都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充分的论证了可能性。

    再然后的历史虽然更为混乱,但在梦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也差不多都能找得到对应。

    科举制度、女皇登基、皇帝被俘后又复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直到大秦再也没能完成彻底的第三次中兴。

    大秦朝虽然持续千年,但唐笠隐约觉得期间实际上很多次也和改朝换代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只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皇帝一直姓赢罢了。

    至于事实究竟是不是真如自己所想,唐笠已经决定找时间认真研读一下史书了。

    延续千年的大秦帝国最终亡于黄巢和藩镇割据,唐笠看来根本就是唐亡的翻版,或者说是唐末和汉末三国的结合体。只是历史兜了个圈子,最终又绕回了五胡乱华而已。

    之所以是匈奴、羌、羯、氐、鲜卑这些老牌“五胡”,在唐笠看来其实也只是大秦强大太久没有给北方游牧民族太多更新换代的机会而已。

    这些老牌胡族不南下,草原大漠上就没有太多机会让后起之秀崛起。

    事实也的确如此,弱智的司马家引“五胡”南下之后,被让出的北方草原大漠上很快就崛起了原本只是诸胡从属的新霸主。梦外世界历史上曾经强大过的柔然、突厥、契丹一一登场。

    唐笠觉得大概率吐蕃、女真,甚至蒙古都很有可能存在并崛起,根本原因就是这块土地有着“东亚怪物房”的土壤!

    而自己则不幸的穿越到了怪物大爆发的时代,也是秦人最艰难的时代。

    哦,对了。到底是不是穿越,唐笠也不知道,也他妈的可能就是做了个很长很扯淡的梦。

    想着想着,唐笠的头就越来越疼了,他又开始极度怀疑自己是他妈的精神分裂了......

    唐笠在想心事,李传也在郁闷。

    自己的话已经说的够明白了吧?

    眼前这个家伙怎么一点接招的意思都没有呢?难不成是之前发烧把脑子烧坏了?

    按说年近六十并有多年“卧底”经历的李传绝对要比唐笠更有耐心,可架不住唐笠这边根本就没和他比耐心啊!

    唐笠完全就是在脑子里专心致志的捋两个世界的历史呢!

    要是没人打扰,迷糊到极点的这货能坐那想上个几天几夜,反正刚从梦中醒来的他,体力和精力都完全够用。

    “唐将军!”

    最后还是李传这老头认输了,憋气的先开了口。

    被打扰的唐笠一时半会儿还没从思绪中清醒过来,虽然应了一声,却还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

    这让李传不由得更加怀疑自己之前的猜测了。

    不过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李传也是箭在弦上,只能接着憋气的继续说。

    “不知唐将军今后有何打算?”

    唐笠一愣,思绪虽然比之前又收回了一点,却还是没反应过来对方的用意。

    “什么打算?”唐笠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李传无语,他都开始怀疑唐笠是不是故意的了。

    “或者说这人的城府很深?深到到现在还在藏拙?”李传不可避免的在心里开始瞎猜。

    “老夫的意思是,唐将军是打算占据晋城还是......”

    唐笠终于彻底从混乱的思绪中脱离了出来,却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其实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想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唐笠下意识的砸吧了两下嘴,决定不妨和眼前这个老头讨论一下。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自己的那帮手下可没有能讨论这个问题的材料。

    再说,现在完全能够断定眼前的这个李老头就是那个什么同生道的人了,看样子级别应该还不低,不然哪能知道的那么多?

    就拿自己来说,在梦外世界好歹也是大学本科毕业,也工作多年年近四十了。对那个世界的华夏历史也就只知道个大概脉络,哪能像眼前这个老头这般了解的如此详细?

    “李老。说实话唐某也没想清楚应该何去何从。”唐笠在这个梦中世界也呆了一年多了,一开口就习惯性的半文半白,倒也十分符合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说话方式。

    “占据晋城,甚至像周边扩张自然想,毕竟永远窝在山里是没有前途的。但实话实说,我和我的盘古军占据晋城有着很大的运气成分,处境其实仍然非常危险。

    后秦和北魏大战一年多,最后算是打了个两败俱伤,但实力都远不是盘古军能够比拟的。一旦有一方稳住了局势发兵反攻,守住晋城的难度非常大。

    况且,即便是死战守住了晋城,周边也绝对是守不住的。那样只守住一座孤城又有多大意义呢?

    可是就此撤回山中,且不说追随盘古军的百姓愿不愿意,永远窝在山里的盘古军也永远只是一股山匪!

    不想一辈子做山匪的话,就总要打出来的。

    唐某想和李老聊一聊,不知李老对眼下的局面有什么看法呢?”

    李传也不自觉的砸吧了两下嘴,他突然觉得之前那个清醒有远见的唐笠又回来了。自己之前的判断好像又没错......

    “守住晋城却是很难。”李传沉吟了一阵开口说道。

    “但正如唐将军所说,永远窝在山里是不会有前途的。且无论唐将军的盘古军何时出山,面临的局面都不会容易。

    既然如此,又为何要放弃眼下的大好时机呢?

    眼下后秦受到重创,十万大军尽丧,短时间内想要调集足够的力量反攻晋阳难度很大。更何况南魏此前就一直在攻打虎牢,收到此间消息的南突厥人必然会乘机加大投入。

    而虎牢关的重要性远在晋城之上,因此后秦在击退南魏之前是没有反攻晋城的可能的。

    再说北魏,其形势更为艰难。

    虽然在与后秦的对决中胜了,但损失也不小。更有辽国兵临雁门关,那里同样远比晋城重要得多,否则之前也不会匆匆撤军北返。

    老夫认为,北魏在击退攻打雁门关的辽军之前,甚至在重新夺回关外草原之前都不会有余力反攻晋城。

    况且北方诸胡中,北魏突厥人的实力最弱,经历这一次大战后,情况会比后秦羌人更糟,聚集足够力量反攻晋城的可能性更小!”

    李传只是介绍了秦魏两国目前面临的形势并给出了自己对于他们反攻晋城的判断,对于盘古军接下来的选择则只字未提。

    这好像是这个时代读书人说话的一种习惯,陈道清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远不如郑大、老桩这些军中粗人说话痛快直接。

    不过他的意思唐笠听的很明白,不过他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牛逼啊!这情报能力太牛逼了!自己要是有这么一套情报网,以后就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的瞎琢磨了!”

    盘古军目前的情报来源有三,一是己方斥候的探查;二是俘虏的口供;三是投靠百姓的传言。

    第一个只能算是战场情报;后两个倒是能打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却是不详不实,很多时候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毕竟很多消息不是这些底层的士卒和百姓能够知道的,偶尔听到一耳朵也是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传言,实在是不好作为决策的依据。

    同生道既然一个卧底都能做到一郡郡守高位,实力可想而知,他们的情报就要广的多也准的多了!

    唐笠想着想着,眼神就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榻上的李传,心里已经决定要和同生道合作了。

    “就算不能让其为己所用,也可以在情报上互通有无嘛!”

    这就是唐笠此时的真实想法。

    李传见唐笠一直盯着自己,却迟迟没有开口,以为他是在权衡利弊,就静静地等着,丝毫没有催促的意思。

    像他这种打入敌人内部的高级卧底,耐心和养气功夫是看家本领。唐笠要是不说话,已经把话说道这份上的他大概能陪着干坐上一天。

    这次却轮到唐笠却没那么多功夫干耗了,想完了心事后立刻开口道:“消息确实吗?”

    他还是最后确认了一句。

    李传也不以为意,颔首以示确认。

    唐笠至此再无犹豫的开口道:“占据晋城,以晋城为中心向周边发展。”

    这句看似没头没尾的话让李传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问了下一个问题:“将军占据了晋城后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