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马嵬坡开始 » 第十三章 练兵和保障

第十三章 练兵和保障

    既然一时半会拿不下叛军,那就继续练兵。李亨亲自训练,只令他们沿着直线简单走两步。

    结果很骨感,一动就乱套了!却见他们才走几步,后排的人就找不到方向了,于是脚步彻底凌乱,不知道是还以为是闹事呢。

    这光景,看得李亨直叹息,这样的“兵”别说打赢了,拉出去遛一圈估计都让人看不上。

    若要严格按孙子兵法,恐怕一天就得砍几百颗脑袋。粮官也杀了也打了,奖励也有了,李亨甚至亲自下场示范,仍是不顶用。

    看来基础摆在这,怕是还要教一个月,才能有军训三天的效果。可李亨想速成,只能用棍棒教育学。

    李亨旋即想到:“既然走起来混乱不堪,莫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练站姿何如?”

    “高个在前,矮个在后,伸出汝等的手,指尖摸到前人为止。”

    李亨先将士吏、什长、伍长们单独拉出来,颁布新的队列站法。

    然后令他们各自归队,用李亨的法子收拾手下,纪律太差,前一秒刚排好队,后一秒回头和旁人说个话,就又乱了。

    李亨只能让田神功等人拿着黑炭,在众人脚下画地为牢。

    “出圈者挨揍!”

    还是靠着惩罚的吓唬,新兵才算站定,好歹做到静态整齐。

    坐阵是临战前采取坐姿的战斗队形,就相当于后世的盘腿而坐。连续惩罚了几十个人,让田神功当众责打以儆效尤,才止住他们和旁人闲聊。

    李亨觉得从坐姿改成站姿不算太难,想来,难的是如何在太阳下保持站立一刻钟。李亨生怕身体素质太差,太阳下站一会就晕倒一片。

    可出乎李亨的想象,站立不动,新兵表现很好,忽略一些总弯着腰根本站不直,且不要在意细节。

    还是田神功告诉了李亨原因:“新兵若为田奴,在农田中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几个时辰,不得歇息。”

    “若为家奴,常常要等物待命,一站就是许久。”

    田神功笑道:“与之相比,眼下皇上光让站着,那算什么?对他们来说,还没遇到过如此轻松,还能吃饱饭的活。”

    李亨明白了,难怪很多人根本直不起腰来,实是为奴,已将脊梁压断了。

    兵法有云,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以此类推,什伍各自的训练已很不错,最难的是合练,人一多就容易乱。

    李亨站在校场台上,但见排列有序,经过数日练习,不用画圈也能站齐坐稳。先是坐如洪钟,随着一声锣响,长达一刻时间内,起码站立如苍松,还算能看。

    “不曾想,短短数日,皇上便能将散兵游勇练得如此有序。”田神功暗自佩服。

    李亨摆下宴席,一高兴前几天的小矛盾也暂时忘到了脑后,话多了起来,喝了几盅后,屏退众人,好奇地询问田神功。

    “田将军,你当兵图什么?”

    田神功只垂首道:“臣本来是想出人头地,以前练兵严格,恐怕战场会危及我的性命。”

    “田将军,好好表现,以后少不了封侯,你明白?”

    李亨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会才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当真以为,这次出征,是要打长安?”

    田神功心中一惊,但李亨却不再说了,只话音一转说起一事。

    “更何况,自古以来,军中便有正卒、羡卒之分。正卒兵源好,多是良家子和精锐,平日练习金鼓号令旗帜进退五兵,作战时当先应敌。”

    李亨又道:“将军还不明白么?这新兵营,便是我的未来啊。”

    田神功恍然,这下一切都说得通了,他就说,皇上再愚蠢,也不可能相信这样的烂兵能去打长安。

    而且想到李亨先前的失言,此次征兵,击长安是虚,实则另有他用?

    又训练了几天,今日李亨出战,用的是中等规格的马车。

    除了天子的车外,左右一共有属车三十六乘车,李辅国作为奉引在前,奉车郎御马,侍中参乘,建华旗,鸣玉鸾。后有金鉦黄钺,黄门鼓车,吹吹打打奏乐。

    前驱的规模也很大,数百人的队列,朝臣持着九斿云罕,凤皇闟戟。而田神功居于最前方,身边是持皮轩鸾旗的骁骑。

    等天子上了高台,观望新兵营大军盛况。

    高台前方是郭子仪花了大功夫训练的精锐,以良家子为主,一应俱全,旌旗招展。

    而高台后方,则是田神功统领的新兵,其现在作用只是来壮声势,战时充当辅兵。

    郭子仪连忙道:“皇上,臣不敢奢求太多,只愿能让我带着五千人前往敌营冲阵。”

    一听又老调重弹,李亨顿时不乐意了,板起脸道:“郭公啊,你为何竟对打仗念念不忘?”

    郭子仪应道:“皇上,长安被叛军占领,臣有罪啊……”

    这便是郭子仪的理由,他认为自家是有责任的,长安不拿回来自己就有罪。

    “没出息!”

    李亨想:“且不说此番练兵,名为击长安,实则是为掌握主动,稳定灵武朝廷。

    李亨在台上宣布,以后军内设立道教分支,允许士兵信教。同时任命田神功为新兵营道家护法,自己担任道教教主。并让李淳风来表演了一番,李亨打算用道教来控制新兵营,先牛刀小试。

    李亨同时任命郭子仪,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为副教主,负责建立道教组织。

    唐军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现实境况,为使将士安心作战,需要进行抚恤安置,以免除他们的顾虑。

    李亨宣布以后“兵必自招、将必亲选”的募兵制为选兵原则,开始招募士兵。

    所招募的士兵,需择朴实有农夫土气为主,招募兵勇需取具保结,造具州、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稽查。

    为免除将士的后顾之忧,以明代戚继光的抚恤体系为蓝本,建立完整的抚恤体系。军费主要由李亨筹集,官兵的抚恤也经由李亨负责。

    在新兵营中设置了营务处、粮台,粮台主要负责对新兵营中练兵外的后勤事务进行处理。

    还设置了专门的抚恤机构,即钱银所,内、外银钱具体负责对恤款进行发放。军人伤亡,必须进行在册登记,银钱所负责拨钱,完成抚恤工作。

    优抚对象主要是在战场上伤残、牺牲、病故的军人及其遗族。不同种类的抚恤标准也不同。

    对阵亡军人的抚恤,一般会基于其官阶、地位,来设置相应的抚恤标准。在军中,阵亡将领和士兵不仅抚恤标准不同,抚恤金来源也不同。阵亡将领的抚恤金额相较于士兵,比较丰厚。官阶越高,抚恤标准也就越高。

    新兵营就是李亨私属部队,军饷由自己筹集,但对将领的任用将会有道教推荐。

    发放物资和银两过程是,第一步请恤,由军营自行完成核实、登记工作,向李亨进行上报,接着李亨根据情况,为牺牲的军人进行发放。

    赐恤,李亨负责下旨,传达到部队,并且向原籍地方官和阵亡军人遗族进行反馈。

    阵亡士兵的抚恤金额虽不如将领,但与以前相比,还是比较高的。阵亡士兵的抚恤,内部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抚恤体系。对因战殒命者“请给优恤银两,入主英灵殿,本营另酌给棺木安葬费。”因战阵亡者“照营制赐恤银五十两,烧埋银十两。”因公伤残。

    对因公伤残士兵的抚恤也做了具体规定,伤残士兵的抚恤类型与其他守备兵很相近,都是先确定伤残等级,之后按照不同的残疾轻重程度确定不同的抚恤标准。

    将新军抚恤按照阵亡、积劳成疾与因公受伤、在营病故三类设立不同的抚恤标准。新军抚恤法规规定,恤赏标准依次为:阵亡、伤残、因公死事、积劳病故和退役。依其等级,分别给恤。

    具体标准如下:对阵亡的官兵发给饷薪2年,阵亡遗族,另支造报。积劳成疾与因公受伤者。官弁与兵丁中由于劳累成疾且因战事负伤者,需由医局对其进行医治,按级赏恤,且照旧给饷。

    因公受伤者,依照伤势的严重程度,划分成三个等级,“受伤头等者赏银二十两,二等者赏银十五两,三等者赏银十两,成废者另加。官阶大者,赀劳深者,临时酌量优给。”

    战争期间,军人伤亡情况惨重,此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抚恤体系尤为重要。李亨颁布《恤荫恩赏章程》。对阵亡、负伤、因公殒命、积劳病故还有战时受伤等军人抚恤做了简明规定。

    这一章程和之前的抚恤制度相比,对不同类型的抚恤划分更加细致科学,也更加合理规范。主要体现如下:阵亡抚恤。

    在《恤荫恩赏章程》中,改变了过去阵亡恤金仅发一次的规定,对阵亡抚恤进行了种类的划分:其一为恩恤金,即一次恤金;其二为恩抚金,按年向军人遗族,发放抚恤金,直至家属丧失获取的资格为止。

    这种划分,使得抚恤更加合理,也能更加长期保障阵亡将士家属的生活。阵伤抚恤。

    阵伤抚恤金包括了两种,即伤赏银、恩赏银,伤赏银为单次的,恩赏银以年为周期发放。

    其中对伤残等级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根据伤情将等级定为三等,分别是:头等伤、二等伤、三等伤。每个等级内设有更加详细的规定,根据伤情等级,实行不同的抚恤标准。

    因公殒命。其中规定,战争防守阶段,因公而遭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中弹伤亡的;因公到江河、海洋及其他危险地方,发生意外而死亡的,都会依照因公殒命抚恤标准,进行抚恤金的发放。但因死亡性质的不同,抚恤标准也不同,其抚恤金待遇会比阵亡抚恤低一些。积劳病故。

    积劳病故的抚恤待遇在这几类中是最低的,无论是一次性抚恤还是长期性抚恤,标准都不如其他几类,对于没有军功等将士也只有一次性抚恤金。

    除此之外,高级军官如因公阵亡和伤亡还会给予一些其他待遇。他们除了可以得到规定之内的赏赐与抚恤,还可以单独向朝廷请旨,以获得更为丰厚的抚恤。

    成绩卓著者,李亨还会为他们立碑、建祠,加官进爵,部分军官还享有世职荫监待遇。